访谈 | 新质生产力将为电力营销带来哪些创新与变革?

科技   2024-07-30 08:15   浙江  

朗新研究     您身边的业务专家




编者按

今年,“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标志着这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正式进入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在能源电力领域,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提出也引发了广泛讨论。
为了深入探讨新质生产力在能源电力领域的影响与发展趋势,【朗新研究院】特别策划了第二期圆桌访谈——“从能源电力领域看新质生产力”。此次访谈我们邀请到了行业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独特见解的四位专家:朗新集团业务研究部总监杜杰务研究部专家司鸿炜咨询业务部专家王晨曦咨询业务部专家易波,共同探讨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发展趋势以及其对能源电力领域的影响。
访谈结束后,我们将访谈对话进行了编辑和整理,访谈内容将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聚焦理论层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定义和内涵进行深入探讨;下篇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探究新质生产力在能源电力行业的实践和思考。我们已刊发上期《访谈 | 新质生产力如何引领能源电力领域发展?》,本期刊发下篇实践探讨篇。
最后,朗新研究院诚挚地邀请大家与我们进行互动交流,分享您的观点和建议,让我们共同期待,能源电力领域在新质生产力指导下的广阔未来!
PS:何为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1]




下篇  实践探讨篇


专家观点荟萃:

1、新质生产力与电力营销之间存在着双向的推动关系。新质生产力对电力营销的影响可概括为“三新三化”“三新”为科技创新、要素创新和产业创新,“三化”为数智化、质优化和绿色化。这些变革共同推动了电力营销向更高效、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向发展。

2、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背景下,电网企业的营销战略正聚焦于未来创新,可围绕“六型营销理论”,即服务型营销,科技型营销,共创型营销、安全型营销、学习型营销、运营型营销六方面,推动电网企业的持续发展和行业的整体进步。

3、数据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优质生产要素。从电力数据看新质生产力,我们可以搭建一套“新质生产力电力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包含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指数、新兴产业发展指数、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和绿色低碳发展指数,以深入了解能源电力的生产效率、资源配置、发展趋势等各方面情况,为政府提供一种更加准确的辅助决策支撑。

4、数据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生产要素,其优质性在于能够为战略分析、内容建设、数据融合、技术升级和应用深化提供有力支撑。围绕这些核心环节,可以构建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以便为政府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辅助决策支持。


访谈内容实录:

Q3  朗新研究院:新质生产力发展形势下,如何认识及理解未来电力营销的创新思路?

司鸿炜:
新质生产力与电力营销之间存在着双向的推动关系。

首先,营销作为电网企业的重要对外窗口,不仅连接着需求侧资源与数智化坚强电网,还是确保企业服务定位、高质量发展和卓越服务得以实现的关键枢纽,本身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目标是相契合的。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作用,电网企业有必要积极发展和应用新质生产力。

其次,通过营销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应用,电网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引领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这不仅有助于激发能源电力的生产力动能,还能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新质生产力对电力营销的影响可以总结为“三新”及“三化”:


“三新”为科技创新、要素创新和产业创新。

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会带来技术的颠覆式更新与迭代,为电力营销注入强大的技术驱动力,特别是在源网荷储智数、类脑智能等前沿领域,将为营销工作带来很多颠覆性的应用和变革;

要素创新:新质生产力将通过重塑营销生产要素的关系,实现高效协同和业务管理模式的创新,进一步提升电力营销的效率和质量;

产业创新:新质生产力将引领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推动新兴产业的成熟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电力营销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化”为数智化、质优化和绿色化。

数智化:“数转智改”是电网企业的热点词汇,新质生产力将提升电力营销的数智化水平,推动业务及管理的持续优化;

质优化:在新质生产力下,电力营销将更加注重业务及管理的质量提升,以实现高效运营;

绿色化: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加速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也为电力营销注入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推动其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若从新质生产力对客户服务、精益管理、市场扩展、生态合作等电网营销细分领域的影响来具体阐述这个问题,那么:

首先,在客户服务方面,新质生产力有两个重要发展方向:

其一,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阵地,进化诉求强烈,通过个案监测与快速处置等内容的新兴产业差异保供、产业集群区域的源荷时空匹配等保供技术创新,营造未来产业优质的营商环境,满足新兴产业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需求。

其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速建设,新主体与新业务加速涌现。新质生产力将在分布式新能源并网、新型储能发展等方面助力新能源产业实现跃升,同时,也将强化新型客户关系和差异化服务策略,以延伸服务价值链。

在精益管理方面,新质生产力更加强调质优,数转智改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通过营销数字化运营和细分专业的数智提升,如借鉴智能体(AI  Agent)的概念,实现自主感知、任务编排和自动执行,结合数据、技术和场景,提供实时、贴身的智能协助等,推动业务及管理的持续改进优化。

在市场扩展方面,新质生产力有两个重要发展方向:

首先是通过强化传统高耗能产业能效,提高C端家庭用能服务等手段,深化B/C两端能效服务,使绿色低碳理念全面延伸至整个社会;

其次,新质生产力也将不断推动我们探索车网互动能量运营,如参与需求响应和辅助服务、进行服务绿电消纳和碳减排等模式探索,赋能布局规划,促进“车-能-路-云”生态演进。

在生态合作方面,有三个重点发展方向:

一是在政府新质生产力政策的推动下积极响应,辅助精准决策,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下,要发挥电力数据生产要素价值,辅助产业布局规划和产业链分析;

二是面对多元市场经营主体的崛起,新质生产力将推动电网企业专业服务能力加强,可依托专业优势开展合作运营,为社会能源服务商提供聚合/运营全方位服务;

三是,抓住数据要素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的机遇,积极培育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服务生态,打通数据资源化、产品化和价值化链条,推动电力数据市场化服务的发展。

杜杰: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站在电力营销的角度去思考,其核心就是一个问题,即“未来电力营销的创新思路是什么?”

聚焦这个问题,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背景下,我们提出“六型营销理论”,也就是未来的营销可以向六个方向去发展,即服务型营销,科技型营销,共创型营销、安全型营销、学习型营销、运营型营销,以推动电网企业的持续发展和行业的整体进步。
 

“六型营销理论”具体而言主要为:

第一,服务型营销。服务型营销更加凸显了营销服务的特点。在盈利模式未发生显著变化之前,电网企业的服务主要聚焦于终端用电客户。然而,随着盈利模式的转变,服务型营销的视角已扩展至整个电力市场的多元主体。这些主体不仅包括传统的用电客户,还涵盖了当前参与电力市场的各类主体,以及负责市场运行和监管的机构。

在服务型营销的理念下,更加需要从服务的视角全面审视这些市场主体,强调营销服务的市场化深度拓展和服务价值链的延伸,主动为新兴产业及多元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以引领产业加速升级。

第二,科技型营销。科技型营销更加强调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对营销业务及其专业领域带来的革命性的变革。这些变革不仅包括充分发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还涵盖了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深度应用,即所谓的“云大物移”等技术集合。即从科技型营销的角度出发,更加强调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的创新动力,驱动业务及管理模式的革新升级。

第三,共创型营销。共创型营销强调的是一种开放的生态系统。随着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等产业的兴起,我们的服务对象已经从单一的用电客户群体扩展至一个更为复杂的产业生态。在这种背景下,营销的重点在于强化开放性和合作性,积极与新兴产业生态伙伴建立合作关系。共创型营销需要在新型能源体系下,与内外部生态伙伴,包括政府、企业及其他市场主体,进行协同共创,实现能源产业生产力的价值共享。

第四,安全型营销。在未来电力营销中,安全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核心要素,不仅涵盖作业安全、网络安全以及其他相关安全领域,从更宽广的视角来看,随着能源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也需要我们更加重视能源电力安全保供。安全型营销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以及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进程中,营销在能源安全保供中的基础保障作用与重要价值。

第五,学习型营销。未来的员工,无论是实体员工还是我们目前正在探索的数字员工,都需要掌握并应用新的智能化技术,以提升工作效率,并适应高端营销装备的需求。学习型营销就是倡导和培养具备快速学习和迭代知识能力的高素质的营销人才,这些人才能够熟练运用先进的数智技术,以达成高效优质的营销管理决策和业务执行。

第六,运营型营销。运营型营销注重营销全业务、全流程、全环节的卓越运营,持续优化营销领域的生产关系,以实现高效优质的营销管理决策和业务执行。


Q4  朗新研究院:数据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优质生产要素。在能源电力领域,电力数据已经有着诸多应用,例如通过“电力看经济”洞察能源电力运行状况与经济发展态势。那么如何从电力数据看新质生产力,并搭建一套指标体系,从而为政府提供更好的辅助决策支撑呢?

杜杰:
从电力数据视角去探究新质生产力,我们可以搭建一套多维度指标体系,这套指标体系可以分为四类,分别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指数、新兴产业发展指数、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和绿色低碳发展指数。
 

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指数可通过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和度电经济指数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用于衡量电力发展速度是否与宏观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度电经济指数可以通过区域GDP、支柱行业产值、规上企业营业收入来反映单位电力消耗的经济运行情况。

新兴产业发展指数主要用于评估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情况,通过产业用电规模、新增产值、新增报装容量等数据,搭建生产规模指数和产业活跃度指数,为产业发展评估提供信息支撑。

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设置科创行业用电指数、科技能力指数、未来产业活跃度指数,这些指标通过科学研究以及技术服务业和未来产业的用电量和新增报装数据、高校专利授权件数等诸多数据的统计和计算,来评估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此外,为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可设置高耗能行业绿色转型指数、绿色能源生产消费指数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数,以了解能源消费的绿色化程度以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情况,为政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将以上各个指数进行汇总和整合,可形成一套综合的新质生产力电力发展指数体系,全面反映能源电力对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的贡献和支持作用,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司鸿炜:
电力大数据自2019年发展至今,已日趋成熟,呈现出多样化的产品和各异的应用领域,充分体现了电力数据在多元化洞察中的显著价值。

从“从电力数据看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设计的整体思路来说,我们可以从两个方向考虑:

一是新质生产力顶层指数类应用。通过电力数据拆解分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而洞察社会的整体发展趋势,了解新兴产业的成长状态,并评估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最后通过整合各类权重指标,形成反映社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

二是细分产业全链条的发展应用。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通过各项电力数据,深入分析上下游产业链的用电情况,探究区域充换电设施的应用状态,并考虑车桩数量剧增对配网承载力的影响,最后综合分析,可形成全面而精准的产业发展洞察报告。

而在搭建具体的指标体系时,可以围绕指标内容、数据、技术和应用等多个角度来考虑。

内容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电力大数据应用的已有基础,融合电力数据在经济发展、工业绿色发展、税电指数、产业分析等方面的成熟应用,进一步拓展科技能力分析、未来产业分析等前沿内容,以开展更为综合、深入的洞察研究。

数据方面,可实现电力数据与工业产值、人才分布、科创成果等一系列外部数据的深度融合,以构建更为全面、立体的数据分析体系。

技术方面,技术的革新将赋能传统的大数据模型分析向更为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转变,这一转变将使得数据分析结果更加精准、有效,并促进应用领域的广泛化和多元化发展。比如通过强化学习算法形成策略性建议,构建模拟仿真推演应用,为政府提供综合性的分析结果,帮助政府持续优化产业规划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指标体系应用方面,电力数据不仅仅局限于洞察发展态势或服务政府决策,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还可从电力和电网的角度出发,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情况,为新兴产业提供电力基础设施规划、保供电服务的资源倾斜等支持,凸显能源央企在国民经济中的压舱石和担当作用。


【参考文献】
[1] 央视新闻-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一图全解→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9868012477491949&wfr=spider&for=pc


审阅:章胜
提问、编辑、整理:“朗新研究院”编辑部


END



注: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欢迎转发和评论。转发、转载、转帖等须注明稿件来源:朗新研究院违者朗新研究院将依法追究责任,谢谢!







【概念热词】聚焦领域新趋势

虚拟电厂 | 电力现货市场 | 绿证绿电 |  代理购电 | 市场化交易 | 市场化电价 | 需求侧资源管理 | 充电运营  | 车网互动 | 分布式光伏 | 储能 | 微电网 | 零碳园区 | 碳管理服务 | 综合能源服务 | 燃气业务 | 报告解读  

【技术热词】探索技术创新与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 | 电力大数据 | 元宇宙 | 知识图谱 | 云技术实践 |  微服务技术实践 | 区块链技术 | 电力企业中台 | OCR | RPA | 技术实践

【业务热词】筑牢业务发展根基
营销数字化运营管理 | 数字化供电 | 数字化营业厅 | 客户服务 | 计量采集 | 电费管理 | 乡村振兴  | 营商环境 | 网格化服务 | 安全管理  | 体验设计 | 移动应用实践  | 海外业务 | 其他


朗新研究院
展现朗新研究观点,包括不限于能源电力领域的深度观察,创新业务解决方案,行业热点评论、优秀产品及应用案例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