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改革共识 汇聚磅礴力量——云南省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理论研讨会专家发言摘编(二)

文摘   2024-12-06 14:42   云南  






11月22日,云南省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理论研讨会在昆明召开。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艳出席并讲话。

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重大论断、确定重大原则、部署改革举措的根本遵循,要深入学习宣传研究,结合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抓好贯彻落实。

会议指出,全省社科理论界要强信心、聚共识,扬优势、敢担当,出成果、重转化,搭平台、建机制,明立场、强导向,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研讨会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改革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社科联、省社科院举办,10名专家作交流发言。

接下来,我们将分三期对10名专家的交流发言作分享。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张宪伟: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要求,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持续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要强化建立完善四高”“四建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谱写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云南篇章。

高标准建设沿边产业园。高标准建设沿边产业园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是提升沿边产业园区综合优势。二是抓好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三是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高效率建设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高效率建设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是提升开放水平的重要路径。一是不断夯实大通道建设基础。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助力大通道建设,不仅致力于硬联通,也着力于软联通。二是大通道建设要善于啃硬骨头。继续做好通道线路布局的深化研究,充分利用高层互动,务实用好现有合作机制。

高水平建设口岸经济。高水平建设口岸经济是壮大沿边区域经济的重要手段。一是重点塑造口岸功能区+城镇建成区+产业园区联动融合格局。加快推进口岸与所在城镇互联互通。二是推动进出口商品由穿岸而过变为落地加工。坚持前岸、中区、后厂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导边民互市产业落地加工。三是不断推动口岸扩能增效,提升通关效率。鼓励跨境物流货物使用标准化集装箱模式运输,深化口岸通关监管模式改革。

高质量建设中老铁路沿线经济带。高质量建设中老铁路沿线经济带是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一是完善中老铁路沿线综合配套设施优化机制。完善构建中老铁路物流集疏运大平台体系,织密中老铁路沿线专用线网络体系等。二是探索中老铁路沿线特色产业带创新发展机制。总结推广磨憨、玉溪等地以商引商”“以产引产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探索设置省级承接产业转移企业重大专项科技攻关项目。


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杨正权: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切实担负起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使命责任,为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上下功夫。制度机制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法治化、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完善民族工作领域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机制。

在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上下功夫。城乡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我们要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健全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在完善维护边疆安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边疆地区是我国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我们要强化政治固边,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政权和意识形态安全,强化民生安边,把边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强化生态绿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取得新进展,强化数字治边,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睦邻稳边,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

在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法治保障能力上下功夫。民族事务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法治轨道上治理民族事务。我们要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把边疆治理的成功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用法律规范各族群众的权利义务关系、社会行为、解决矛盾冲突等,加大执法力度,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安稳定。

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马文会:高质量推动”双一流“建设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的重要贺信精神,深化学校新时期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高质量推动双一流建设,力争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优化调整学科布局,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一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聚焦“3815”战略发展目标,进一步优化、调整、升级、换代和新建学科专业。二是布局急需学科和交叉学科,组建学科交叉团队、协同创新团队和学科方向团队,着重支持学科交叉和团队协作创新。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是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拓展学生跨学科发展空间。二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研室建设。三是强化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四是创新产学研转创用一体化育人模式。
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打造高素质专业化队伍。一是建立系统、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二是打造高水平学科创新团队。三是实施东陆人才计划和青年人才培优计划,调整人才评价机制,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完善人才梯队,提升人才队伍水平。
集约高效配置科研创新资源,有序推进有组织科研。一是实施基础研究原始创新计划,围绕基础理论以及关键技术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先后取得系列基础研究理论突破。二是按照科学与工程研究类、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等,布局推进重大科学平台和基础设施协同建设。
聚焦三个定位,持续增强服务发展的能力。一是围绕云南发展三个定位,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高水平新型智库建设,服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二是以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为导向,服务云南高质量发展。
来源:《云南日报》

云南省社科联
倡导核心价值,致力学术交流,推动理论创新,普及社科知识,服务云南跨越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