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拉林铁路上的“蓝色精灵”如何大显身手

职场   2025-01-20 18:04   青海  

“今天要对拉林铁路拉萨至林芝站400公里的钢轨进行探伤,各位要做好准备,确保探伤数据准确有效。”工长李慧臣说道。1月16日,拉萨火车站10道内,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工务机械段打磨车间探伤班组工长李慧臣,正在向其他6名职工安排将要进行的钢轨探伤作业。



春运期间,来往在青藏铁路上的列车与日俱增,高速运行的列车与钢轨之间的剧烈摩擦,很容易使钢轨出现一系列病害,例如核伤、螺孔裂纹、轨底伤等。冬季青藏高原气温较低,当温度每变化1℃,每米钢轨的长度会伸缩约0.012毫米,因此有效检测出钢轨伤损病害十分关键。



为保障列车运行安全,西宁工务机械段发挥机械化作业优势,调集2台高原“蓝色精灵”GTC-80J型钢轨探伤车对集团公司管内既有线进行探伤检测,GTC-80J型钢轨探伤车由宝鸡中车时代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该车装备6个探伤检测轮,每侧13个检测通道,利用超声波原理对钢轨进行探伤检测。区别于传统手推式探伤仪,钢轨探伤车具有探测速度快、精度高的优势,每小时检测速度可达80km/h,该车不仅能准确检测钢轨中的病害,还能对钢轨轮廓、钢轨磨耗及轨底坡等参数进行精确地测量。



9时,随着一声悠长的火车鸣笛声,GTC-80J型钢轨探伤车缓慢的驶出拉萨火车站,探伤操作员们在操作台前一排坐定开始了手中的工作。他们双眼紧盯示波屏,监看每一处波形变化,根据波形显示不断调整作业参数,确保数据真实有效。操作员赵国映不时的调整探轮对中传感手柄,确保探伤轮在高速运行下始终保持在钢轨的中心位置,每个晶片的声束都能穿透钢轨内部。“钢轨探伤就像是医生做B超,我们需要不停调节角度和参数,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观察钢轨的内部状态。”赵国映介绍道。



列车一路向东,检测数据大量的产生,数据回放员李生红开始了回放工作,数据回放工作是一项繁重又精密的“细工活”,它需要作业人员熟知“钢轨伤损模式库”中的各类“案例”和运用限度数据,以便将检测数据与模式库中的情况准确匹配,从而获得最精准的探伤结果。突然李生红大叫了起来,“这里有发现”,工长李慧臣连忙跑了过去,对照伤损谱图仔细研究了起来,经对比发现这是一处伤损,第一时间内报告线路主管单位进行复核。“探伤数据需要我们一帧一帧回放,长期的工作养成了我们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和敏锐的目光。”工长李慧臣说道。



20时,经过一整天的跋涉,钢轨探伤车安全到达林芝火车站,然而探伤操作员们的工作还未完全结束,他们还将继续回放采集到的数据,确保伤损准确检出。

春运期间,西宁工务机械段的探伤检测员们,还将继续驾驶着GTC-80型钢轨探伤车,对管内既有线就进行探伤检测,全力保障春运安全。

供稿:西宁工务机械段融媒体工作室

文图:丁树明  路龙

编辑:张生海

审校:赵风斌

监制:郭成平

青藏铁路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微平台与您一路同行!竭诚提供出行资讯、服务指南等信息,温暖您的回家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