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上的“追风者”

职场   2025-01-26 17:37   青海  


“今天风大,大家多穿点衣服,用布带把大风监测仪缠在手掌上,清点好其他仪器仪表,半个小时后我们前往风火山隧道采集风速……”1月24日8时许,青藏高原旭日初升,位于可可西里腹地的清水桥通信综合工区驻地内,工长马海龙正在详细地向工友们安排当日的作业任务。



清水桥通信综合工区是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通信段的高海拔驻地工区,主要担负昆仑山至风火山之间173公里铁路线上37个通信机房、2条光缆通道设备的日常维护任务,该区段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青藏铁路沿线风速最大的地区之一。

      

11时30分许,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驱车跋涉,马海龙一行抵达风火山隧道口。在隧道口的“穿堂风”中,马海龙高举大风检测仪“采风”,一旁的搭档曹成雷则在测试本上记录下实时风速等数据。“实时风速15米每秒,风向东南方向。小曹,你先记录数据,然后与网管中心,确认和大风监测预警系统的数据是否一致。”“好的。”离他们不远处,其他工友也在各个点位默契采集记录着风速。作为青藏铁路大风监测预警与行车指挥系统的重要监测点,在风火山隧道口采集的数据对于确保长大隧道行车安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风速是不断变化的,为了校验系统的精确性,我们要反复多次测速,间隔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刚刚测速完的马海龙和工友们躲进了避风处。搓一搓冻僵的手,喝一杯热水,他们便准备再次走进寒风中。


青藏铁路大风监测预警与行车指挥系统于2006年投入运用,该系统利用网络通讯与控制相关先进技术,构建了辖域达1120公里的高原铁路长大区域大风连续监测网络体系,涵盖不同地貌、不同自然环境和不同的线路区间,提出“列车—大风—路况”等多源信息融合处理方法,实现了我国铁路应对恶劣风灾害能力的重大技术突破,有力保证了列车运行安全。而维护该系统的一个重要项点,就是清水桥通信综合工区所做的工作——定期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校验。



下午,结束风火山隧道口的风速采集工作,回程的路上,马海龙一行又来到了清水河大桥附近“采风”。“可可西里不仅风大,而且风向变化特别快,特别是眼前的清水河大桥区段。”马海龙说,“桥梁位于地表几十米之上,列车行驶在桥梁之上时直面大风,机车乘务员根据横风风速,动态调整驾驶速度,实现列车平稳操纵。”


追随季节更迭的特点,清水桥综合通信工区的职工们如同“追风者”,步履不停前往沿线各个风速监测点采集第一手风速数据,以确保青藏铁路大风监测预警与行车指挥系统精确运行,进而保障行车安全运行。

供稿:西宁通信段融媒体工作室

文图:周悦翔 周安然 孙万毓 

编辑:卢婷
审校:赵风斌

监制:郭成平

青藏铁路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微平台与您一路同行!竭诚提供出行资讯、服务指南等信息,温暖您的回家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