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下午,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物理教研组老师齐聚一堂,在海创园校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海创园校区的钱文超老师、西溪校区的何倚老师和紫金港校区的孙施怀老师,围绕物理《必修二》中的核心内容——向心力,进行了同课异构。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物理教研员沈启正老师莅临点评。
海创园学校钱文超老师授课
课堂一开始,钱文超老师通过生动的游戏挑战制造悬念,切入主题,进一步通过理论分析提出向心力的概念,在明确概念后,钱老师带着同学们分析实例,找到向心力的来源,并让同学们亲身感受向心力的大小,进而得出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并得出定量的表达式。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表现积极,踊跃发言,分享心得体会,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沟通表达能力。最后,钱老师通过方案设计环节呼应教学中的理论模型,并加深同学们对向心力的理解,从理论走向实践,提升了同学们的物理素养。
西溪校区何倚老师授课
本节课主要探究向心力的方向及大小。课堂采用视频引入法,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圆周运动实例,由此抛出问题“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是什么?”。通过让小车做圆周运动的校内实验以及理论推演,何倚老师指出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合外力指向圆心,明确了向心力的概念。何老师还引导同学们猜测与向心力大小有关的因素,并分组让学生用自制教具(乒乓球/网球-亚克力管-砝码)寻找能够佐证自己猜想的证据,并让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发现。这一环节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最后,通过向心力演示仪的实验和数字化演示仪的定量验证,学生深刻理解了向心力大小与影响因素间的定量关系。何老师还巧妙地设计了一个计算小程序,验证了比例系数为1,使理论结果更加严谨。
本节课以高中物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基于高一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学习任务,注重在教学中体现科学探究精神,使学生尽可能完整地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探究式的大胆的假设猜想以及科学的分析,同学们不仅仅获得了科学知识,同时也将物理理论应用生活实际之中。
孙老师先通过酒杯转球的小游戏,吸引学生注意,活跃思维,引发学生思考圆周运动的动力学特征。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多为变速圆周运动,通过一个小滑块连着细绳绕钉子旋转的小装置,让学生直观观察到减速圆周运动,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概念。演示圆锥摆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建立向心力的完整概念——与速度垂直,指向圆心的合外力。甩球小实验使学生定性体验向心力的大小,得出影响向心力大小的相关因素。通过单位制,学生确定了向心力大小与相关物理量的关系,初步养成了量纲分析法的思路,为实验探究奠定理论基础。根据控制变量法,学生初步确定研究方案,通过传感器实验定量得出向心力大小与质量、半径和角速度的关系,最终得出向心力的表达式。
物理来源于生活,最终回归于生活。本节课引导学生建模,进而解决酒杯转球的力学原理。
沈启正老师对三节课给予了高度肯定。教学有法,这一课向心力的内容安排在向心加速度之前,相当于把难度后移了。向心力这一课最好的方法就是探究的形式,三位老师的课探究味都很浓。在细节上,三位老师的处理有所不同,前两位老师的课程设计更近似,都是先建立向心力的概念,然后再去探究向心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及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孙老师的课程设计难度比较高,不仅讲了定义,还探究了向心力的来源。沈启正老师充分肯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重要意义。
学军中学物理教研组借此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驾驭课堂,践行核心素养,筑牢教学根基,进而促进教研精神的传承,为教研组的创新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供稿:物理教研组、章越
编审:杨熙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