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妹刚出生就被送人,父亲知道后,连夜将她带回家,如今堂妹依然记得我们的恩情

文化   2024-12-31 13:35   重庆  

  我叫赵倩,出生在1983年,老家在长白山,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我的母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村人,每天围着两亩地转悠。我的父亲呢,赵正军,早年去到部队当过兵,可由于学历不高,1986年底,他就退伍回家了。


  父亲到家后,家里变得和以往不一样了。我一直以为解放军都挺严厉的,但父亲却特别和蔼,对我更是疼爱有加。我们村子,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严重,母亲生下我这个女儿后,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但父亲却没说什么:“女儿也挺好,有出息、孝顺的话,比儿子还强。”


  母亲呢,被爷爷奶奶的冷眼和周围人的闲言碎语刺激得不行,一心想要再生个儿子。当时政策允许,农村户口头胎是女儿的话,可以再生一个。母亲为了能再生一个儿子,没少跟妇女主任套近乎,总算是拿到了准生证。可还没等母亲怀上,小叔家的事儿就闹开了。


  他们结婚比父母晚一年,小婶跟母亲一样,也是一门心思想要儿子。小婶怀孕后,她直接回到了娘家,大半年后才生了堂妹。结果他们一看是个女娃,两人都失望极了。


  小婶的母亲就说,不如把堂妹送人,休息两天再回家,这样别人就不知道她生过孩子,以后还有机会再生。小叔小婶一听,心动了,就找了个远亲,把堂妹送了出去。


  母亲知道这件事后,虽然觉得可惜,但也没太当回事,毕竟那时候送孩子的人不少。结果母亲晚上在饭桌跟父亲提了这事,父亲听后立马火了“这像什么话!自己的孩子怎么能送人?”父亲猛地站起身,把饭碗往桌上一放,转身就准备出门去问问小叔怎么想的。母亲见他神色不对,忙问:“怎么了,这是?”


  “不行,我得去把孩子要回来!”父亲边说边穿鞋,拉起母亲就往小叔家赶。大半夜的,两家人坐在昏黄的灯光下,气氛凝重。“你们怎么能把孩子送人?那可是你们的骨肉啊!”父亲的声音有些颤抖,眼中满是责备。


  小叔低着头,支支吾吾地说:“这不是……这不是想着生个儿子嘛……”“儿子女儿都一样,都是自己的孩子!”父亲听后,顿时提高了音量。最后,父亲拍板决定:“去把孩子抱回来,你们不养,我来养!”


  母亲一听,心里有些不乐意,毕竟那时候我们家的日子也不好过。但她看着父亲如此坚决,也只能默默点头。于是,小叔带着父亲,连夜去了收养堂妹的那户人家。那家人也是老实人,听说我们要把孩子要回去,虽然有些不舍,但最终还是同意了。


  回家的路上,父亲紧紧抱着堂妹,希望能给她一些温暖。月光下,他的背影是如此的伟岸。等他们回到家后,母亲看着这个突然多出来的女儿,心里五味杂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也开始慢慢地接受并疼爱起堂妹来。


  “来,小娟,这是你的新衣服,穿上看看。”母亲从大箱子里拿出一件花裙子,笑眯眯地给堂妹穿上。堂妹穿着新裙子,在院子里蹦蹦跳跳,笑得像朵花一样。我看着她,心里也暖洋洋的。


  “小倩,以后你就是姐姐了,要好好照顾妹妹哦。”父亲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我点点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做一个好姐姐。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堂妹就到了上小学的年纪。有一天,她从村里人嘴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但她从来没提过,也没去看过小叔一家。“小倩,你知道吗?小娟其实不是我们亲生的。”有一天,母亲突然对我说。


  我听后心里一惊,但很快就平静下来。我知道,无论堂妹是不是亲生的,她都是我们家的一份子。“妈,我知道。小娟就是我的妹妹,我会好好照顾她的。”我握着母亲的手,坚定地说。母亲看着我,眼中满是欣慰。


  后来,堂妹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我们全家都高兴坏了。父亲更是开心的在院子里摆了八桌酒席庆祝。“看看,我就说女儿不比儿子差吧!”父亲举着酒杯,满脸红光地说。


  “是啊,是啊!我们家小倩和小娟都是好样的!”母亲也笑着附和道。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我看着堂妹,心里充满了骄傲。再后来,堂妹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她依然记得我们的恩情,经常带着孩子回家看望我们。


  “爸、妈、姐,我回来了!”堂妹一进门就大声喊道。“哎呀,我的宝贝孙女回来了!”父亲快步迎上去,一把抱住堂妹的孩子。“快进来坐,我给你们准备了好吃的!”母亲也笑着招呼他们。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饭、聊着天,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团聚时光。我看着这一切,心里满是感慨。是啊,这就是我们的家,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地方。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携手并肩,共同面对。因为在这个家里,有我们最亲爱的人和最美好的回忆。

叁三情感
感悟人生哲理,品味人间烟火️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与支持一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