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牟方根:腊八糕,腊八高!

时事   2025-01-07 21:31   重庆  

腊八糕,腊八高!

作者:牟方根


风俗常与美食相伴。腊八节,很多地方最传统的美食是腊八粥,并流传着这首民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而我所在的渝东北乡村,人们在腊八节这天经常吃的食物是腊八糕,还寄托着“腊八糕——腊八高”的美好祝愿。



何为“糕”?在中国文字学史上占有十分崇高的地位、被誉为“字圣”的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在他所著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中释义:“餻,饵属。从食,羔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部和文改会1955年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把繁体的“餻”字简化为“糕”字,指用麦粉、米粉或豆粉做成的糕饼。所谓“腊八糕”,就是在腊八节之际制成的一种糕饼。

腊八节吃腊八糕习俗的由来,有多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讲述了这么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相传,明代有一个叫张成的穷书生,从小就失去了双亲,生活极度艰难,甚至沦为了乞丐,一些人常拿他的贫穷境遇来形容穷困至极。尽管如此,他追求进步、追求幸福的梦想并未泯灭,立志要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砍柴去卖来换取食物的过程中,他边走边读书,相当地刻苦用功。夜间苦读为了防止打瞌睡,他用绳子把一端系在自己的头顶上,另一端悬挂在屋梁上……张成的坚韧、顽强和上进,打动了一位李姓女子的芳心。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为了大胆表达自己的自由恋爱,一个农历腊月初八的晚上,李姑娘亲手制作了一块米糕,作为定情信物送给了张成。张成深受感动,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然后娶李姑娘为妻,让她也跟着过上称心如意的生活。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张成终于功成名就,考中举人,担任知县。随后,享有较高社会地位和一定政治影响力的张成,明媒正娶了李姑娘。腊八节那天由张成妻子赠送的那块米糕,由此成为了他们爱情的见证。一传十、十传百,“腊八糕”传为佳话。

腊八糕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从记事起,我就经常目睹母亲制作腊八糕:首先,将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水和其他调料如白糖,搅拌均匀。接下来,把混合好的面料揉成面团。然后,将面团分成小块,用手搓成光滑的圆团或长条形,放入蒸笼中,使用大火蒸二三十分钟,直到面团完全熟透。最后。把蒸好的糕饼取出,待稍微冷却,根据需要切成适当的形状和大小,即可食用。

“糕”与“高”谐音。渝东北地区的人们制作腊八糕,不仅是腊八佳节的美食,而且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的家庭在蒸腊八糕时,运用模具在糕面印制元宝、红桔、柿子、发财树等吉祥图案,寓意财运、福气,象征幸福、繁荣和成功。有的家庭使用食用色素在糕上书写“福、禄、寿、喜”四个字样,分别代表幸福、福运、长寿和喜庆。有的家庭还将糕点做成“爱心”“云朵”“花卉”等艺术造型,体现既美观又美味。

吃腊八糕,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心灵的触动。每一次家里蒸腊八糕,我都觉得,当那一块块腊八糕被轻轻放入沸腾的蒸锅中,整个厨房便立刻被一股温暖而熟悉的气息所包围。那是家的气息,是我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忘怀的乡愁。吃腊八糕时,第一口咬下去,是微微的甘甜,如同初恋的娇羞,喜悦在心头。紧接着,是软糯馥郁、甘之如饴的甜蜜,如同亲情的弥足珍贵,让人感到无比的幸福与满足。


(作者系万州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详见1月7日重庆晚报07版





责   编:张   亚

  主   编:陈广庆

  策   划:胡万俊

  总值班:严一格

重庆晚报
重庆晚报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