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麓文学|| 汤惠农:旧居往亊续

文摘   文学   2024-07-16 00:01   安徽  



旧居往亊续

芜湖  汤惠农

     前些天老夫写了一篇《旧居往亊》赭麓文学|| 汤惠农:旧居往亊 ,忆起几十年前我家曾寄住过“十里长街”周姓布店后进一屋,写了善良的房东周老先生和他的家人。动笔时自己蕴足了感情,朋友谈正衡先生对拙作赐予厚评“住事依依,读来感人”。赭麓不少文友也希望我能续笔再写出点故亊来。

 

    “旧居”意境有点像旧小说描写的北京大杂院,因住屋狹小,众住户常在大院中边谈笑边用餐,都在共用水龙头下取水,在共用早厕排队等候如厕,谁家有来客,满院都知晓。完全不是如今大家都住单元楼,住房宽敞,各家独用厨卫,防盗门一关,老死不相往来。

 

      房东周家当年布店关张时除后进小楼留房自住外,还包括一个大院子以及一个杂物间和一个厨房。时过境迁,财力枯竭使然,后来小楼楼上三间亮屋分别租给三家房客,楼下东西两屋由房东夫妇和我母亲各守一屋,堂屋里成为共用厨房,除留有手摇纺车还停放了几辆自行车。原先的大院子不断变化以至面目全非,故亊就从这里开始续写,以飨文友。

 

      城市贫民申氏夫妇最先租下房东家不足十平米的杂物间,男的在长街街边设摊冬天卖烘炕山芋夏季卖西瓜,平日哪样好卖就贩哪样。女人在青弋江河沿上出卖劳力帮货船上下货。男的幼时学过剪字剪绣花鞋纸样子,记得刚解放那几年政治运动接连不断,经常有单位找他剪大幅标语字,立等可取,我在一旁觉得很神奇,钦佩有加。申姓夫妇孩子接二连三问世,百般辛劳。但时来运转喜逢十里长街市场开放生意兴隆,一张床板支两凳搁在路旁,什么都能转手倒卖,赚得第一桶金。他的大儿子年幼无知,被锁在家中妹妹不能陪他玩,竟把脸盆里的钞票一张张撕碎了往马桶里放,笑话传遍楼前楼后大院内外。大儿子长大后下放农村,申嫂子生下第四胎,又是带把子的,邻里都取笑申家揀到“外快”,说是申嫂帮船主上下船扛货睏了就睡船板上睡来的。这小四子大家故意为其取乳名“外快”,老申听了也不生气。

 

      申家人丁兴旺之际恰计划生育沒执行,后来儿女长大搬走了,老俩口舍不得离开长街旺财之地,看到大院里旱厕因为再没有农民进城挑粪运回肥田而封门多时(大家都移步巷内公共厕所),老申出资把院内旱厕改造成一个小房间,又塞些钱给房东周奶奶,皆大欢喜。

 

      大院里的原有厨房也有十平方,周家开店时曾雇厨师两口大锅大灶侍奉多人吃喝,布店关门后房东把大灶敲掉租房给章姓小夫妇。男的干体力活喜欢喝两杯,女的四川籍会烧菜,在饭店任红案,每天下班带点卤菜给丈夫下酒,小两口不久生育一双儿女,小日子过的蛮好。男方花钱在周家小楼北面小院里,借三方墙可依靠之便利加个屋顶盖成一间住屋,虽遮挡房东周奶奶住屋光线,但房东在人民币面前让步了。多年后我路遇曾在房东家前面公房住过的邻居*老师,她说这对章姓夫妇后来分手了,原因是男方嫌老婆个子矮,不喜欢听庐剧(俗称倒七戏)。男方因常去听庐剧跟戏班里女演员搭上了,后来他跟妻子分手后把积蓄交给新欢,结果被骗致人财两空成为寡男,一双儿女没有好好读书后来混的不好,这是后话。

 

      大院的东首原来砌有花台栽着花草,房东周爹爹住楼上,俯首欣赏花草很是舒心。后来生意做不成,经济拮据断了源头,加上亲生女儿嫁出去不常回娘家,而下放农村的儿子竟被生母找来认亲,诸多烦心亊迭加,突然衰老而离世。此后某单位一位梁姓育有多子女的领导看中大院的这块空地,权钱结合毁绿并快速盖成独住小二楼住进去。新盖的小二楼和后院章家搭盖的小披屋,一南一北、严严实实地把房东周奶奶所住的东屋挡住光线。我家住的西屋倒是因为周奶奶拆除木露台卖掉木材换钱而变得亮堂许多。

 

      以上关于旧居以及大院的种种变化我本不经历,是我赴外地求学和参加工作后,屡次返芜探望老母亲时听闻和看到的,并且印在脑海里。感慨系之!我感受这也算得上是几十年来社会变革大潮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也是社会底层百姓生活的缩影。1984年至1985年之间,我正在办理从马鞍山调回芜湖的过程之中,母亲打电话到马鞍山告诉我说周奶奶某天突然没有开房门走出来,喊她也没回答。母亲知道大亊不好,急忙请楼上房客赶到二街邮电局打电话给住在四褐山的她女儿的单位,等亲生女儿赶回来,周奶奶已停止了心跳......。后来发生的亊正是我写在上一篇《旧居往亊》结尾所叙:“三宝结婚缺钱,打电话给二姐,二姐良心好,急卖父母亲的遗产,成全了三宝婚亊”。周家的房产易主后,我母亲搬出“旧居”,在外面短时过渡,待我调回芜湖,单位里分给宿舍楼。老母亲搬住到“新居”后,仅仅一年多时间,没有了大杂院邻里相知相熟的环境,家里没装电话,母亲白天在室内坐在矮凳上做针线,听到有人敲门突然起身,脑部缺血而倒地,无人救助,等我下班回家,看到母亲倒地不起已经无力回天。我绝沒料到母亲住了几十年“旧居”能带病延年,竟然是在“新居”意外辞世终老。

 

      走笔至此,笔者想到疫情解禁后曾到四褐山访友,经过派出所户籍民警帮助得悉房东女儿手机号,我终于和失联几十年的玩伴晤谈叙旧。容我把大致情况写出来和文友分享。

 

      房东女儿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五十年代芜湖卫校医士班毕业的夫君成婚,原先同在卫生部门工作,后来响应伟大领袖“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下放到宣城水东服务农村。经过十多年时间历练,医疗业务水平有所长进,文革结束调回芜湖时两人世界变成五口之家。我们畅谈时房东女儿看我惊叹,她解释说计划生育严格执行时小三子已出生,而且当时喂养不费亊,也不多花钱。夫妻俩回芜后先在四褐山区医院上班,不太适应,感到累,孩子难以照顾,后来看到大企业纸板厂缺厂医,企业福利好的出奇,于是应邀从亊业跳到企业。当我和他俩聊起现实话题时,这两位耄耋老人乐观地告诉我:孩子都大了,都成家立业了,有房有车,都在开发区上班。老俩口虽只拿企业养老金,又没有享受到副主任医师职称待遇。但他俩对当下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生活很满足, 自得其乐。我深受其感染,也因此增添了知足常乐、乐享余生的认识和决心。

                        

校对:张发泉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汤惠农,笔名“农夫”,1941年出生于芜湖,退休前在市规划设计院供职,业余爱好写点散文,偶有刊见报刊杂志,系市作协会员。



END


    

         赭麓文学社

文学顾问:邓有民 

总      编:江   锐

副 总 编:阿  牛

编     委: 紫   诺   朱启莲 

                梁   风  杨东民

刊头题字:董金义



投稿须知

1.题材不限,字数四千以内,诗歌不少于三首或十五行。稿件须原创首发,杜绝一稿多投,文责自负,15日内未收到用稿信息可转投其它网络平台。

2.投稿邮箱:jiangrui0715@sina.com。投稿时请附作者简介及照片和联系方式,以便编辑联系。

3.关于稿酬:稿费全部来自赞赏。文章自刊发日起一周内,8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朗诵:作者和主播各40%),其余留为平台维护。稿费通过微信发放,请加总编微信13966010102。

4.其他注意事项: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其他网络平台转载需经本公众号同意,否则,视为侵权。



愿你
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度过自己的一生


赭麓文学社
走进文学,感知生命的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