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麓文学|| 李新:儿歌伴我

文摘   文学   2024-07-26 00:00   安徽  



儿歌伴我

上海  李新

我母亲不识字,否则的话,不会教我这些儿歌了。
我三四岁的时候,我母亲把我抱在怀里,唱:“小喜鹊,一拃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放在豆稞里,把媳妇搂在被窝里。”我在母亲怀里,就一拃长,我想哪有儿子这么狠心的呢?把娘放在豆稞里,把媳妇搂在被窝里。我想我长大了肯定不会这样。
面对月亮,我们往往充满着无穷的想象,我觉得还是母亲教给我的《月姥娘》最形象:“月姥娘,爬上高,骑白马,带洋刀,洋刀快,切白菜,白菜老,切红袄,红袄红,切紫绒,紫绒紫,切麻籽,麻籽麻,切碗碴……”你只要有力气,就可以无限地切下去,这里面,除了月亮遥不可及,都是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东西,所以我能记得住,现在看来用了顶真的手法,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现代人编的儿歌很少有这样能让人记住的。
陕北民歌有许多是与爱情有关的,那种爱情是火辣辣、赤裸裸的爱情,其实我们家乡也有这样的民歌,像这样一首,也是母亲教我的:“小烟袋,一拃长,拖拉拖拉到瓦房,瓦房有个大姐洗衣裳,老丈人不打你的光脊梁。大姐大姐别生气,明天拉车来接你。什么车?花板车。什么牛?双角老柿牛。什么鞭?大鞭加小鞭,一打一罡烟,一打一罡烟。”你看这位大姐多开放,在瓦房里洗衣裳能光个脊梁。我们家乡的妇女,夏天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是光脊梁的,凉快,一有外人来,比如“卖豆腐哟——”响起,就赶紧找衣服披上,来不及穿的,卖豆腐的来到跟前,也见怪不怪。这“小烟袋”一见光脊梁的大姐就动了念头,“老丈人不打你的光脊梁”是潜意识活动,或者真的打了,还说“大姐大姐别生气,明天拉车来接你”,这就要把大姐娶上了。封建社会的女子是这样,我是在自己家的瓦房里洗衣裳,我光着脊梁,是觉得不会有外人看见的,你“小烟袋”误打误撞进了我的瓦房,看见我的光脊梁,还打了我的光脊梁,你不娶我谁娶我?说出去,我失了贞操,让我还怎么嫁人呢?所以这大姐不但不生气,还爽快地答应了。我愿意嫁给你,什么车?花板车。什么牛?双角老柿牛。老柿牛,我在乡间见过,走得稳,不至于把新娘子颠掉。还要问“什么鞭”,“大鞭加小鞭,一打一罡烟,一打一罡烟。”误打误撞进了人家的瓦房,娶上这样一个大姐,别提多高兴了。这真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比《诗经》里的还生动,“小烟袋”在《诗经》里算起兴,可在这首民歌里不仅算起兴,还成为其中的一个人物——男主人公。
儿歌,不仅我会唱,我们村的大人小孩都会唱。小孩多半是从大人那里学会的,然后在玩耍的时候相互唱,于是都学会了。下雨的时候,我们这些光屁股的孩子,站在大堤上,对着河流高声齐唱:“天老爷,别下了,坑里的葫芦长大了。”
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也是伴随着儿歌的。比如“兑花屏”,我们两两一组兑着“花屏”,就唱着“兑,兑,兑花屏,兑个花屏到南山……”,等唱完了,一个由身体组成的“花屏”也兑好了。更有趣的是“杨柳树,砍大刀”。
“杨柳树,砍大刀”由甲、乙两组组成。甲对乙组喊话:
杨柳树
乙回答:砍大刀
甲:恁的北瓜紧俺挑
乙:挑哪个?
甲:挑张彪
乙:张彪长胡子
甲:单挑毛银的毛蹄子
那个被挑中的叫毛银的女孩,就朝对方的人链奋力冲去,所谓人链,是甲组队员手拉手结成的链条,若毛银冲过去了,就光荣凯旋;若冲不过去,就被对方俘虏了。
伴着儿歌,我们在打麦场上往往玩到月明星稀,等摸到被窝里,大人早已进入梦乡了。
等读书了,上学了,小伙伴们便玩起了猜字谜。我读报刊上的灯谜的文章,再高明的制作灯谜的大师,制作的灯谜都没我小时候听到的谜语生动。
像:王大娘,白腚帮,一腚哌到石头上。你猜啥字?
碧。
还有更有趣的:一点一横长,口字在当瓤,儿子去拉架,耳朵拽多长。不知道的以为是一场家庭大战,其实是一个字:
郭。
我们的儿歌只有用我们家乡的方言念才有味儿,用普通话念,味道全无。就如同上海儿歌:落雨了,打烊了,小巴辣子开会了。只有用上海话念才有味儿,普通话一点传达不出那种味儿。我的忘年交、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朗诵艺术家过传忠老师,他老家蒙城,离我老家不远,他说他的文学启蒙来自他奶奶,他在老家长到八岁,他奶奶教他的儿歌,是他接触最早的民间文学。在饭桌上,当着众多朗诵艺术家的面,他用家乡的方言念这首儿歌:“棠梨树棠梨棠,棠梨树下盖瓦房,三间瓦房将盖起,亲家婆子来道喜。亲家婆,你坐下,俺到南院把鸡杀。那鸡说:俺的身短脖子矬,恁咋不杀那头鹅?那鹅说:俺的身团脖子长,恁咋不杀那头羊?那羊说:四个金蹄往前走,恁咋不杀那条狗?那狗说:晚上看家白天嗓子哑,恁咋不杀那头马?那马说:拉着金鞍往前游,恁咋不杀那头牛?那牛说:耕田犁地不能休,恁咋不杀那头猪?那猪说:你们都怪俺不怪,俺本是人间一道菜。”过老师咧嘴笑着,听的人听得津津有味。
伴着儿歌,我不知不觉老了,小时候母亲教我的儿歌我依然记得清清楚楚。儿子小时候,我没教这些儿歌,嫌太土,把家里所有的家具编成儿歌让他背;孙女落地就是上海人,平时我们交流用普通话,更说不上教她家乡的儿歌了,但孙女唱的“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它在天上放光明,就像许多小眼睛”,像儿歌,不知从哪里学的。

校对 张发泉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李新,男,原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青浦分校正高级语文教师,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82级学生,曾于《北京文学》、《诗歌报》、《西藏文学》、《飞天》、《长安》、《作家报》、《时代文学》、《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报刊发表诗文近千件,曾获《上海文学》散文征文二等奖、上海市民诗歌大奖赛一等奖,出版诗文集《平原上的河流》(文汇出版社)。  



END


    

         赭麓文学社

文学顾问:邓有民 

总      编:江   锐

副 总 编:阿  牛

编     委: 紫   诺   朱启莲 

                梁   风  杨东民

刊头题字:董金义



投稿须知

1.题材不限,字数四千以内,诗歌不少于三首或十五行。稿件须原创首发,杜绝一稿多投,文责自负,15日内未收到用稿信息可转投其它网络平台。

2.投稿邮箱:jiangrui0715@sina.com。投稿时请附作者简介及照片和联系方式,以便编辑联系。

3.关于稿酬:稿费全部来自赞赏。文章自刊发日起一周内,8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朗诵:作者和主播各40%),其余留为平台维护。稿费通过微信发放,请加总编微信13966010102。

4.其他注意事项: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其他网络平台转载需经本公众号同意,否则,视为侵权。



愿你
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度过自己的一生


赭麓文学社
走进文学,感知生命的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