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会斌:从腊月到过年的那些日子

文摘   2025-02-04 12:16   甘肃  

2025·0121






从腊月到过年的那些日子

赵会斌



从小到大,我们在春夏秋冬的不断交替中,过了一个又一个年,可以说年早已植根于我们的心里。每年进入腊月的门,不知不觉间,脑海中就已装入过年的概念,而且随着年关的渐近,这个念想也愈发的浓厚同时渐的体现在了行动上。

为了好过年的故事,我们不得不从腊八节说起。腊八节源于古代的腊祭习俗,是“春祈秋报”这一人类崇拜和祭祀自然活动在后世的遗存。通过这一天的祭祀活动表达对来年农业丰收的殷切期盼和对祖先、神灵的感恩与敬畏,还表达了社会民众对家庭美满的渴望,以及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协调等。从古至今,腊八节在遍布中华民族的广阔大地上不停的传承延续,成为年节到来的一个标识。中国民间更是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顺口溜予以流传。

腊八过后,街头巷尾逐渐被小商小贩的年货摊位所点缀,而且一天比一天密集,也一天比一天热闹。各种叫买声此起彼伏,遥相呼应,有人扯开了嗓子喊,有人用录好音的喇叭叫买。可以说平常的街头有多么的整齐有序,腊月的街头就会有多么的杂乱无。可以理解,谁叫中华民族有一个传统过大年的习俗呢!

 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办理年货。他们徘徊在各个摊位前,有观望的,有讨价还价的,还有骑着电动三轮车往返穿梭的,好一派繁忙的景象。超市里更不用说了,一家老小推着釆购车,融入采购大军的人潮中,面对琳琅满目的货物,象进入捕猎场的猎人一样,寻觅着属于自己的猎物。釆购的结果可想而知,大包小包的年货,飞向千家万户,装满了冰箱,也堆满了家里的储藏角落。

 日子过的好快,很快又到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是农历小年,也是传统祭灶的日子。祭灶的习俗源于古人拜火的传统,灶神被视为掌管家庭灶火的神灵,负责向玉皇大帝汇报各家的善恶。在这一天晚上,人们会准备丰盛的供品,在蜡烛跳动的火苗上,点燃三柱清香,焚烧黄表纸,怀着虔诚之心,行过叩拜之礼,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期盼大年三十日再回宫降吉祥。

过了腊月二十三,过年的节奏又快了起来。扫房擦玻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经历了一年的风吹日晒,窗玻璃上斑驳着日月的痕迹,顶棚上的灰尘星星点点,窗帘也因蒙尘而暗然失色,来一次彻头彻尾的大扫除,和我们过年穿新衣一样,也郑重其事的为我们赖以居住的房屋更换“新装”。

赶在年前理个发,所谓“有钱无钱,理上个光光头了回家过年”是人们脑海中亘古不变的年前习。无论这一年赚钱与否,你都要收拾整洁,回家与家人团聚。理个发,洗个澡,再穿戴一新的过年,不仅清洁了自己,也体现出新一年的自己有了新气象。传统中,春节期间是不理发的,有人认为正月理发与舅舅的去世有关,但实际上这种联系十分牵强。尽管如此,但老一辈的人们还是信奉正月间不理发的习惯,至到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人们才会蜂拥而入的挤满理发点,很有仪式感的理个发,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包括家庭和睦、事事顺利,以及农作物的丰收。

家人们在为过年做着准备工作的同时,也在期盼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归来。不管是什么原因,或在外求学,或在外创业,亦或在外为家庭经济富裕谋取财路,在过年前夕,似乎总有一根线牵动着两地的亲人,不远千里万里,回家过年是正理。那首令人魂牵梦绕的歌谣,《故乡的云》中“归来吧,归来呦,浪迹天涯的游子”的吟唱又会情不自禁的回响在耳旁。浓浓的乡愁味,不变的过年情,就这样在整个腊月里酝酿。

到了大年三十,过年的氛围也早已营造的十分浓厚,万事已俱备,只待过年时。传统中大年三十是旧年的结束日,也是迎接新年的启动日,年末岁除,除旧迎新正是如此。这一天一大早,人们就先从贴联的工作开始忙碌起来。撕下旧对联,贴上新联,一幅又一幅寓意浓厚的春联,一张又一张吉祥的门画及福字被张贴在户门口,真可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处处都是中国红,处处洋溢着欢乐的笑脸。

说起春联,记忆中,我从没有买过春联。我的爸爸在世时,每年的春节,在院子里向阳的地方摆上一张方桌,桌上摆上笔墨、梅红纸,他老人家一丝不苟的将纸张裁成合适的条状,然后折叠出和对联字数相应的方格,我很有耐心的在一头拉住对联,爸爸用苍劲有力的毛笔字成就了一幅又一幅新春喜庆的对联。爸爸是个热心人,不仅我们家,还有村庄上左邻右舍家的对联都是我爸给写的我为爸爸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毛笔纸,为乡邻书写对联,热心为他们提供服务而感到自豪。后来,爸爸因病与我们永别,按乡序我家三年未再张贴春联。

三年后,每年腊月写春联的时候,爸爸躬身书写春联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好在弟弟也练出了一手好字,延续了书写春联的传承,每年的春联由他贡献墨宝。当今年一幅“迎新春平安如意,贺佳节富贵吉祥”,横批为“欢度春节”的春联贴到户门上时,看着对联筋骨的字体,领悟对联蕰含的深意,亲朋好友都连连叹,好字好对联!

大年三十还有一重要的仪式,就是给逝去的先人们上坟。大年三十上坟主要源于 “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 ,体现了对祖先的缅怀、感恩和祈求保佑的意义。同时,也有将先人们请回家一起过年,与家人们同乐的意思。在荒凉的乱坟场。来到自家先人的坟茔前,,焚香烧纸,看着袅袅的烟火,竟有万千思绪在心头:亲人啊,又是一年新春到,您的谆谆教诲铭记于心,愿您在天堂安好,遥寄思念,护佑家人平安,尚飨!

贴完春联,敬完先人,接下来就是准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在除夕之夜,亲人们欢聚一堂,尽情享受着可口的美食,品尝着醇香的美酒,叙说着一桩桩有趣的往事,盘算着来年美好的光景,欢乐的氛围一直持续到凌晨零点。当零点的钟声即将敲香,城市、村庄的上空到处是烟花爆竹的声音,那盛放在空中的一朵又一朵五彩缤纷的烟花,无不映射出人们对过往的知足,对未来幸福美好生话的向往!

明天是大年初一,过年的锣鼓正式擂响欢度新春佳节,人们都沉浸在了欢乐的海洋。但愿春常在,祥瑞罩人间



作者简介


赵会斌,笔名春潮,九三学社社员,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永昌水利管理所职工,农田水利高级工程师,水利水电一级建造师,从事农村水利工作20余载,对水利工作由衷的热爱;闲暇之余,喜欢写景抒情,发表诗歌散文,爱好音乐,学习演奏各类乐器等。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投稿须知




文社宗旨:天马竞辉,继承创新;不分地域,竞相出彩。

投稿要求:原创首发,体裁不限;内容健康,文学艺术性思想性高度统一,作品不少于300字节,诗词可数首同发,投稿前认真校对,一经刊出无法修改,文责自负。  

投稿邮箱285095385@qq.com (请以文本形式发送,非附件以免延误刊发 )

有关事项:所刊发作品无稿酬,也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若有赞赏(10元以上),按编制修稿情况,在刊出后系统确认作品无违规情况15天内一定比例通过微信285095385发放,未主动添加微信、不按时收取者视为自动放弃领取权;作品一经刊出不可随意要求删除。

文社自收到来稿7天内审稿,对投稿作品及已刊出作品有修改、宣传、保留或删除权。若不能刊用,文社在7天内通过邮件或微信告知作者阅读量过低会延迟刊发为推广文社优秀作品,文社将授权更多的平台转载或同步所刊发作品,并支持报刊杂志选用。谢绝微信投稿!

天马竞辉原创文社
注重原创作品,推出文学新人,力求继承创新,打造纯净平台。 敬请关注tmjhycws,投稿邮箱285095385@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