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易闲话(22)—— 六六九九(音频)
文摘
文化
2023-05-16 07:14
上海
“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覆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这段话历代注家也莫衷一是。要真正明白这段话,非得同时懂《易经》和古天文历法不可。胡涂医在上一篇文章里说过,老祖画八卦、作甲历诸目的,无外是希望后代子孙可以通过这些知识的指引了知悟道后的世界——宇宙万物的实相,也就是“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易经》与《黄帝内经》,其实都是在阐明同一个东西——那就是天人之学、性命之理!要知天,得明白天文历数。要知人,就得明白化生的气数。只有知天知人,才能做到《阴符经》所说的“天人合发,万化定基”。古代的天文历数,是以日月运行周期为依据的,所以说“悬象莫大于日月”,老祖宗传下来的天文历数,是描述我们所处的太阳系的天体时空运化过程。而所谓化生的气数,则是以黄道周天十二星次、十天干为依据,以日躔二十八宿三百六十度为标志,描述的是人体的生命节律。古书的难读就难读在古人太智慧,很多他们认为是“常识”不需解释的东西混杂起来讲,而我们如果没有获得如何“诀破”它的“传承”,就会不知就里,所以难免读得云里雾里。在古天文历法里, 有三种不同的历法:太阳历、太阴历和阴阳合历。这三种历法,每一种的历数均不同。太阳历讲的是“岁”和“日”。即它的两项历数:太阳年(“岁”)和太阳日。一个太阳年为今年的冬至到明年的冬至,即“复卦”的“一阳来复”的“回”与“归”。这样的回归年为365又1/4日。而太阳日呢,就是以太阳的视运动为一周天,也就是地球自转一周为一个太阳日。太阳年与太阳日有自己的周天节律,《黄帝内经》中常用“天度”、“气数”来表达这个周天节律,而易学则习惯用十天干来表示。《黄帝内经》里的360日其实表示的是太阳黄道周天360度。老祖宗们懂得太阳及其它星体对地球上万物(包括人体)的影响极大,故有“天干”之说。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除了表达天体对人体的“干扰”,还表达了“干扰程度”。这也是中文这种神奇语言的魅力,好比“方便”两字,既可以表达“有空的时候” (比如“您方便的时候我请您吃个饭”),也可以表达“上厕所”(比如“您坐着,我去方便一下”),这么简单的两个字,老中一听就明白,老外就容易被整晕:)—— 同样的道理,古人的很多用词、说法,在他们的时代可能是“常识”,在后人看来就像天书,这也一点儿都不奇怪。所以传说中的诸多“秘传”,说破了也许就是一句普通无比的话,没啥神秘的。言归正传,这个“干扰程度”,其实就是不同的太阳年、太阳日中太阳的阳气气数对地球万物(当然包括人体)的影响。太阴历讲的是“月”和“时”。即它的两项历法数:塑望月和时辰。一个塑望月是29.53058日,一年有12个塑望月,所以一年有354.37日。时辰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是十二个。阴阳合历,则是《黄帝内经》里常用的历法,说其“常用”,就意味着有时也“不用”或“混用” 太阳、太阴历法。为何《黄帝内经》“常用”阴阳合历呢?因为太阳、太阴分统天阳、地阴。阴阳根本律是《黄帝内经》的理论基石。阴阳合历的基本内容,古人常说得十分神秘,其实其核心内容也很简单,就是回归年多了五天多,太阴年(十二个塑望月)算起来少了五天多,这样太阳太阴相差差不多十一天。为了避免这相差十一天所可能导致的寒暑失序,古人在历法上就进行了“积余气盈润”的调整,这个调整就是我们熟知的“闰年”。在今天的潮州地区,还有习惯闰年闰月要避免的事件(婚嫁、置业等),这是古人传下来的智慧。那么天文历法如何解释地球上万物的化生过程呢?这就得“引进”天干和地支了。上面《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的那段话,就是说的这个。这段话其实说的与《周易·系辞》所说的道理一脉相承。即“阴阳合德”、“天地之撰”的生化作用。“天以六六为节”的“天”就是《易经》里的乾卦,也代表太阳系的十个天体(十天干)所挟带的“天阳” (可以理解为“能量”、“引力”、“磁场”、“辐射”或者黑子活动)与地球所挟带的“地阴”(可以理解为地球的“引力”、“磁场”)在一年之中的“阴阳消长”。具体来说,就是日躔(solar
equation)以十二星次为一周天,一个太阳年(一岁)360日,是36轮十天干,所以说“天以六六为节”。顺便说一下,为何是三十六轮天干?黄帝派其臣仪和策日,策到了太阳自转一周,黄道公转十度(这比欧美声称的“首次测日”早了N千年:)。所以才用“十天干”(也正好与太阳系的十个星体对应)。如果太阳自转36周天,就正好是黄道公转360度。那么,测定了“天”的节地之策,即前文所说的乾坤二策有啥意义呢?这是要让我们了解天地阴阳两气的“变数”——数值变化。天地阴阳的刚柔变化、能量的消长等情况了解之后,无论是养生修道还是炒股投资,都可以得到助益。所以《易经·系辞》说:“圣人设卦观象……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而“地以九九制会”,却说的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儿。指的是地球以九州、九野回应天的“六六”之“节”所进行的“制”约。节是节度,制是制约。我们日常所说的“节制”、“节约”,恐怕就来源于此。换句话说,“地以九九制会”,说的还是“地阴”如何制约、支撑、应对由于天体(特别是太阳)自转所产生的“天阳”的或过或不及的干扰、辐射。具体如何制约法呢?在医家的秘传里有专门的传承,此处不赘。 “日六竟而周甲,甲六覆而终岁”,这里的“日”还是指乾卦所代表的十个天干,“日六”就是六十(10x6=60),六十为“花甲”之数(即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分别按《黄帝内经》所说“天数六,地数五”相乘:10x6或12x5=60)。故说“日六竟而周甲”。“甲六覆而终岁”呢,则是花甲之数六十与“天数六”的乘积,即60x6=360,正好是一个太阳年的数。所以说此为“三百六十日法也”。顺便说一下,太阳历的一年叫做一岁,太阴历的一年叫做一年。所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老祖宗黄帝他们那个时候说的“自古”,应该是始祖伏羲的时代了,“通天者”,那些深明天道从而懂得天文的人,“生之本”,其养生修道使得生命获得重生的根本,“本于阴阳”,就在于能够把握了阴阳。(参阅《阴阳他说》系列//胡涂医著《问道中医》)“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他们身上的“九窍”(两眼、两耳、两鼻孔、一口、前后两阴)与他们所生活的这个地球的九州(咱们伟大的祖国别称神州或九州)上的气机完全同步,而且“皆通乎天气”——与乾天之气机息息相关、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