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Sophie在“江湖“里提问:
《系辞》曰:“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完全让人摸不着门。
我让她先去把《黄帝内经》的七篇运气论以及《易纬乾凿度》看完再来问。其实这些问题,就算看了七篇运气论,没有明师“诀破”也是不会懂的。当然,有了运气论的知识,理解起来就容易些。要解释为何“乾之策”是“二百一十有六”而“坤之策”为何是“百四十有四”,就不能不先“科普”一下古天文学的知识。
无论是中医圣典《黄帝内经》还是《易经》,都与天文历法有着紧密的关系。至于其具体“关系”如何,千百年来的医易典籍所述不多。只有孔老夫子在《周易·系辞》里透漏了点儿消息说:“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孔子这段著名的“十言之教”,常常被历代注家注解得一塌糊涂,以始祖伏羲(包犧氏)的英明神武,他老人家哪里需要通过仰观俯察才能“始作八卦”呢!在一个明道的圣人那里,天象人文,地理鸟兽,远近诸物,无一不是道的显化(所谓“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净法身”)。但是为了让后代子孙一众凡夫理解、领会,却不得不借助“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来类比。如此这般“取象比类”的目的,就是为了“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
那么“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 又是说啥呢?
千古以来众说纷纭。其实无需再绕什么弯了,“神明之德”,就是天地万物化生之源——具备生化天地万物之“德”(attributes)的那个神奇莫测的东西!这个化生万物之源,只能是宇宙大道(或者基督教所说的那位叫“上帝”的老兄)!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生之,德蓄之。”
“通神明之德”,就是,通道、明道,从而自然明了“道”所附之“德”,于是对宇宙万物如《金刚经》里说的“悉知悉见”。而“类万物之情”呢,则是“随类得解”,明白天人之理、性命之理——对生命乃至宇宙万物如何产生、演化完全明白。
那么如果无法“明道”、无法“通神明之德”,就无法“类万物之情”、无法明了性命之理,后代的子孙还怎么能了解“万物之情”——万事万物发生、发展、演化呢?
惟有通过八卦和历法!——即通过八卦推演,结合上古、中古等时期老祖宗们留下来的古天文学,后代子孙才有可能一窥古圣明道的世界。
从伏羲始祖的画八卦、作甲历(即宇宙生化历),到黄帝“且战且学仙”时多方寻师访道,从仪和、常仪、鬼臾区、伶伦、大桡、隶首、容成公等明师处所学到的占日、占月、占星、律吕、甲子、算数、历法等,终于完善了中华文明中“顺天地之纪”的天文历法。有了天文知识,养生修道乃至治病疗疾就更容易。所以《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说:“善于天者,必有验于人。”
本文开头,Sophie所提问的“乾之策”与“坤之策”,正是古天文学里的东西。乾坤之“策”,其实说的是乾坤之“数”。乾坤者,天地也。乾坤之数,即为天地之象数、节律。不明八卦象数以及古天文学的历代注家,自然不可能解释这个乾坤之策。
按照医家的千年秘传,乾坤即天地,天地运行,有其各自的“数”、各自的“节律”。在《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中,鬼臾区先生告诉黄帝说他老人家稽考了天文学典籍《太始天元册》所说,我们星球所在的太阳系里,九星七曜,均按一定的数理、节律运转,并按各自的阴阳刚柔进行着生生化化。(《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鬼臾区曰:臣稽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这个“数”,乾坤各自不同。乾所指的太阳,其节律之数为天文历法上的“天干”。说到“天干”,一般人都会想到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 这固然没错,可是这十个天干究竟是啥,千古以来知道的不解说,解说的不知道。在医家的“真传一句话”里,十天干就是太阳系的“十”大“天”体对地球万物包括人体的“干”扰!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来自太阳系的天体的辐射。明白了这一点,再结合《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里所说的“天以六六为节……天有十日”,上面所说的“乾之策”的问题就可冰释!
读过胡涂医前面文章《医易闲话》系列的都应知道,“乾为天”,其爻有六,若以“六六为节”, 六六三十六, 乘以乾卦六爻,36x6=216。所以说“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
那么“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又是怎么算的呢?我们知道,“坤为地”,中华民族的老祖宗们知道,地球的节律按照十二“地支”运行。所谓“地支”,并不仅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时辰”,其真正的意义是“地”球母亲为了“支”撑、保护地上的万物减少来自天体的辐射干扰(天干)而在不同时辰发出不同的能量!这十二个时辰(即一天的24小时)。一年之中,地球顺行周天二十四节气,坤卦六爻乘以二十四,即24x6=144,这就是为何“坤之策百四十有四”。最后乾坤之策相加,即,216+144=360, 所以说“凡三百六十”。
而“二篇之策”呢,指的是乾坤二篇之和,怎么不是三百六十而是“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呢?因为这里说的已经不是乾坤两卦本身了,而是说的“万物之数”! 这个“万物”,就是乾坤、阴阳两者交合所化生,或者说乾坤、阴阳二气主宰着天地万物的生长、发育、发展、变化。也就是《易经》里,由乾坤两卦之卦象所演化出来的六十四卦所代表的宇宙万事万物。我们知道,每个卦有6爻,64卦总共64X6=384爻。这384爻中,阴爻阳爻各占一半,即各192个。上面说了,乾为天,天以六六为节, 坤为地,地按地支所支撑的二十四节气运行。所以这个“二篇之策”或者“万物之数”就是:192X36+192X24=11520。故说“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不得医家真传者,见不及此焉。(请大家别转载此文。)
胡涂医
2015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