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老子》71 —— 孰贼孰福
文摘
文化
2023-08-05 10:26
加拿大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五章里说过“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在这一章里,他老人家进一步指出,“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善为士者和善为道者,必定是有道的圣者。这样的人深知大道微妙玄通,物在道中,道在物中,但听自然,不执不为方是正道之理。道生成万物,成就万物,又“杀”了万物——让万物自然地经历成、住、坏、空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条不紊,不必法令滋彰,更无任何教条、名相。《阴符经》说的“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就是这个道理。圣人参透了这个“道”理,根本智慧自然现前,“文经武纬是全才”!但是普通老百姓不明道,无法参透个中之理,要让他们明道谈何容易!好比大道本来不假修炼而浑然天成,每位众生均具如来智慧德性,可我们偏偏就不能明道。那怎么办呢?“将以愚之”!让民众保留憨厚、惇朴就好!放下一切所知障,当下即是!放下一切聪明才智,当下就是!这句“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千百年来常被注解成老子提倡“愚民政策”,历代统治者也喜欢愚民以巩固其统治地位——尽管几千年下来,没有哪个王朝能靠愚民政策永远统治下去。其实老子所说的“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是说上古的时候,那些“善为道者”,知道不可能因为自己明道、善为道,就可以让万民都明道。要渡化、教化这些“困难群众”,还是简单点儿,教会他们守住憨厚、惇朴就好!好比练功修道,有太多伎俩反而不好,还是无伎俩,无执无为才好。先秦时代的“愚”字,就是憨厚、朴实的意思。许慎先生在《说文解字》里说:“愚,憨也。”“民之难治,以其智多”,这句大白话,也几乎“坐实”了老君提倡“愚民政策”的政治理念。老子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说,上古善为道者,懂得教化民众“以愚之”,守住憨厚惇朴。好比明师们教徒弟,培养其憨厚惇朴是根本。放下面子,放下所知障,经得起打骂,经得起磨练,才能成就载道之器。在老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很多都在标榜仁义,耍弄世智辩聪。老子看得明白,当时的乱世,正是因为统治阶级“以其智多”才导致“民之难治”。这与“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的说法一脉相承。统治者若自以为有世智辩聪,以机智巧诈欺哄于民,人民必定也会上行下效同样以机智巧诈对付统治者,这样一来天下哪有大治的可能呢!这就是“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所以说统治者若太有为,以机智巧诈治国就是国之贼,不以机智巧诈治国才是国家之福。为什么这么说呢?“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善为道的圣人,以“道”治国,而不以“智”治国!善为道者,知道应该顺其自然,内心憨厚惇朴,不强为、不妄作,不会找个火灾当借口让底层民众流离失所,而是“和其光,同其尘”,含辉韬明,使天下无为、无事!天下无事,天下太平,这才是国之福!以智为“贼”,不以智为“福”,此两者,是一把衡量统治者是草包还是贤人的标尺。故曰:“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明道者心中自然有朗朗乾坤、自然有一把标尺。无论是治国安邦还是修道养生,以智为贼,不以智为福这把标尺,就像数学公式般放之四海而皆准。这才是“玄德”——上德——最上乘的治国安邦养生修道之法式!这种润物无声,不着痕迹的治国法式、法则,高深莫测,如大道的德性一般,无形无相,深远难知 —— 与有形有相的平常事物的表现完全不一样。故曰:“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玄德为上德,是大道的性体特征。简单来说,上德不德,不着痕迹,无为自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处厚处实,处柔处低,功成弗居。以如此圣德治天下,就是以道治天下,“然后乃至大顺”,才能天下大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