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旧换新”补贴乱象丛生,消费者如何突出重围?

文摘   2024-11-15 16:08   江苏  

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不断扩围加力,真金白银的补贴叠加之下,消费者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据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15日,已有2066.7万名消费者申请,1013.4万名消费者购买8大类家电产品1462.4万台,享受131.7亿元中央补贴,带动销售690.9亿元。

然而,就在消费者更新迭代家电的

购物热情高涨之时,

一些不法商家却将“好经”念歪,

借机“薅”起了补贴的“羊毛”。

不少消费者反映:

补贴政策一出,

自己之前关注的商品都涨价了。

有的店里只有产品“套餐”才参加补贴。

消费者没有享受到优惠价格,

政策补贴反而变成了商家的利润……



在消费者对补贴政策深感“无语”的当下,各地商务部门开始对不法商家的“难看吃相”进行整治,如四川、湖北省商务厅已发布相关公告对虚开发票、骗取政策补贴等违规经营的企业进行清退。



江苏省消保委认为


家电的迭代升级反映了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绿色、智能生活方式的认可,在国家持续加大补贴力度、各省市推出细化举措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趋势下,政策红利更应切切实实送到消费者手上,激发消费潜力,提升消费者的生活品质。

经营者“截胡”消费者政策补贴的行为,不仅令消费信心和热情打折,还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经营者利用以旧换新政策契机,先涨价后降价、一机多卖、强制搭售“套餐产品”、虚开发票“骗补”“套补”等行为,导致消费者无法享受实际优惠,已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六条“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规定,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赋予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自主选择权。

此外,经营者的上述行为不仅违反各地以旧换新政策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面临被取消参与家电以旧换新资格、追回补贴资金的后果,其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的行为还涉嫌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等规定,面临行政处罚。如果经营者通过虚构旧设备信息、隐瞒设备真实状况、伪造交易文件等手段骗取以旧换新补贴,非法占有补贴资金,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则可能违反《刑法》二百六十六条之规定,构成诈骗罪,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江苏省消保委建议:


消费者在参与以旧换新活动时:

  • 一是仔细研究以旧换新活动规则,可通过官网、商家宣传资料等渠道获取包括活动起止时间、参与企业名单、参与活动的商品范围、补贴的标准、旧品回收要求等信息;

  • 二是选择正规商家和平台,优先选择信誉和口碑好的大型商家或知名电商平台参与活动;

  • 三是核实商品信息,通过货比三家、查询商品的市场均价等方式来核实价格的真实性、合理性,保留以旧换新活动相关的凭证,方便后续维权。

为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各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强化信息管理与共享,及时发现套补、骗补行为;加强对企业资质、补贴发放、商家经营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监督和查处;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接到的举报投诉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对查实的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并及时向举报人反馈处理结果,保障政策红利切实送到消费者手中。

省消保委提醒经营者,在政策东风的扶持下,经营者更应合法合规、诚信经营,吸引、留住更多消费者;电商平台也应履行平台责任,对价格信息进行核实、管理、监督,及时纠正商家行为。风物长宜放眼量,任何“骗补”“套补”等只顾自己眼前利益而挖国家政策的墙角的行为,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向自己的脚。

来源|江苏省消保委

编辑|蒋星辰

校对|曹鹏宇

审核|臧首成 左元

现代家庭报
一个有温度的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