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我把从双非升学985读研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自己,优秀女性学生毕业分享的时候我和大家讲了四个从不敢到敢的突破;
23岁,北京梦工坊活动之后,我和自己说脱下马甲,跳出主流精英叙事,慢慢活出真实的自己,直面挑战向梦走近几步;
24岁,我放弃了UCLA的交换机会,转身成为今年中国区唯一派出的学生去丹麦生活一年探索自我
........
这篇文章写给即将在丹麦度过24岁生日的自己,也写给和我一样在拿起放下之间,在痛苦怀疑过后毅然选择活出自己的朋友们。
这条路或许目前看来并非主流,亦不大众,但彼此眼神中都写着对20年后中国百花齐放的多元时代的期待。
我们或许微小但都足够独特,对自己生命负起全责的方式之一何尝不是持续不断地呵护自己的梦想和期待,直至心底的种子发芽长大呢?
谢谢我外在成熟的一面,我把这一面唤为Diana。
无论每个阶段内在想要的是什么,你都在呵护那个小女孩的梦想。即使在得到之后意识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你也有勇气放下,持续探索,一直在路上去灌溉心底更深种子的发芽。
谢谢一直在守护自己内在小孩成长的Diana。和自己相处的关系即将迎来第24年,生日快乐!
丹麦学校的录取邮件
“你是我们专业这么多年来第一个这么选择的学生。”导师看着远处,语气间抱有对不确定性的担心亦有对我魄力的欣赏说道。
言后之意则是女生读研大多为了之后安稳生活,考公走选调,读博当教授,都会好平衡家庭与工作。
事业心再强一点的拿到大厂的offer去工作,像我这样在研究生最后一年不走学校项目自己拿到出国offer且不是学位制二硕而是北欧的探索自我的一年项目,史无前例。
但凡逻辑头脑多分析一下,但凡内心多几分退却和胆怯,这个选择都不会这么坚定地做出。但这个“心之所向”的选择真的是临时起意吗?
01
种下种子,心之所向
故事回到小时候,我的床头有一张很大的世界地图,小嘉琪在床头蹦蹦跳跳好奇地看着眼前向她展开的画面。
“好多个国家啊!这儿是美洲,这儿是非洲,我在亚洲,太平洋在这里,地中海在这里....我之后要去好多好多个国家旅行和生活!”
后来才意识到,彼时多元文化的种子已经种下。
初中学地理掌握不同区域的气候,高中学国际史了解资本主义的崛起与全球扩张路径,那张世界地图就在我的脑海中不停地出现。
本科报志愿的时候,汕大小班化国际化的教学理念直接吸引到我,在汕头的四年港式教育以人为本的底色、女子书院解构偏见不停突破的精神、专业课程国际视野老师的针砭时弊,敢想敢说、英语课程外教老师的多元式平等教学....
在这所英语和国际化是最大特色的学校我的多元种子得到了充分灌溉。
大三准备保研那学期我申请到了日本神户大学的交流项目,美美想着保研冲刺这一年这么辛苦,大四直接玩起来,申请顺利通过,学校公告也发布了。
但当时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的是,2020年疫情形式并不明朗,国际处老师打电话和我说“这个项目得延期到下学期,疫情没这么严重的时候。”。
后来延了两次,我直接毕业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申请到了美国加州体系的另一个交换,同样因为疫情,没有之后。
02
遇到阻碍 ,低谷求变
环境多变,冒出头的小芽选择了继续扎根,蛰伏静养,继续守护。
研二在主流叙事体系里实在无法继续修缮自己的形状融入,直面了不敢离开的多重恐惧后,毅然放下对好学生的继续执着,转身去追寻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事情——在多元包容的环境中旅行生活。
这一年会错过国内的春秋招,你不害怕会找不到工作吗?为什么是北欧,只身前往那么远的地方你不害怕吗?你不是一直都想读博吗,就这么放弃了未来稳定生活的可能性和留在学术象牙塔的机会你不觉得可惜吗?
Ⅰ.刻意做自己喜欢但或许无用的事情
故事说回申请到神户大学交换延期的大四,故事的另一面是我在本科的最后一年遇到了中日花花幼儿园和一位日籍老师。
“去做你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打牢人生的地基,不然大厦将倾,盖得越快,地基不稳摔得越惨”、
“名利双收的人生背后满是孤独和计算,那样的人生活到后面很没趣,周围一个信任的人说真心话的人都没有”....
本科过了三年极具掌控感,规划好每天每小时甚至每分的好学生突然被击中,脑袋发空,眼神迷茫“我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带着这个疑问,研一刻意脱下马甲,刻意不在乎标签,完全没了本科好学生的神采奕奕、“知名”,有的更多是一个人走路听播客读书写文章,向内探索越发深入。
身份标签、成长20多年的人生故事循环被自己解构许多,很多伤痛浮出水面,很多模式的卡点也慢慢觉察,擅长做什么也变清晰一些。
这一年在空白中探索还是很幸福的吧。但是好景不长,我下一步要走什么需要提前确定方向,主流路径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继续容纳我在空白中慢慢涂上自己的颜色呈现出大概的模样。
Ⅱ.融入主流,备战博士
既然对读博一直有期待那就去尝试和努力吧,这意味着我需要在明确的时间节点前写出来文章才能过筛选读博。
“12月底之前把文章写出来”,去年10月、11月左右导师和我说道。
“嘉琪最大的问题就是慢,搞快点,抓紧把文章写出来。”
“一周一次学习一下同门把文章带着进展来汇报。”
谁想到,这一试两三个月直接跌入身心低谷。
每天长时间看论文肩颈眼睛出现了问题,因为熬夜搞任务压力太大休息不好加上情绪低郁,每天穿梭在食堂宿舍图书馆之间,吃饭也只是为了吃饱满足身体的需求可以继续写论文,很快因为长期失眠去看中医。“肝郁脾虚“医生和我说道。
太多质疑的声音存在,我虽然执着但特别开放,对于他人的意见和想法会有选择地听取。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内心但凡不明确一点,特别容易回到主流明确路径明确回报的选择和对安稳的确定性和掌控追求上面。
我为什么可以容纳这么多恐惧与不确定性执着奔向热爱呢?
Ⅲ.一度被恐惧困住、被执念裹挟
“明知道读博会抑郁你还要继续坚持吗?”去扎针的时候一个同乡中医同时也是博导难受地问我。
“每个人读博不都得抑郁吗,为了自己的目标这也正常吧,如果总要经历也没必要躲开。”麻木却坚定地回答道。
接下来开始每天喝中药,寒假回到家说话都没力气把我妈吓了一跳,而我当时早已执念已深想要读博。
其实后来分析才知道一方面是不敢承认自己不行,所以一定要把难关磨过去,另一方面是害怕和真实的社会链接,担心自己太单纯会受到伤害,所以脑海里没有工作的后路选择。
这些因素构建起来的恐惧加上对目标的执着,让我在这条准备读博的路上越走越窄,直到把自己逼到身心低谷。
Ⅳ.低谷中思变
回家之后,当我抽离出来看到执念如此深的自己是在回避一部分恐惧的时候,我突然开始怀疑自己头铁坚持读博的初心到底成立吗?
初心在践行的过程中为什么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让自己的身心快速跌入低谷?
也就是今年年初的时候,在经历自己剖析之后,我开始寻求多方Coaching的帮助,人文社科会Coach的博士学姐、优势对话风格的Coach、从本科开始对我很了解的Coach前辈。
多轮Coaching下来眼前走入的胡同路口开始瓦解,我发觉到恐惧焦虑和自我怀疑让我把路越走越窄,当我一层层看到这些恐惧之后,更广阔的画面出现了。
我要走的我想走的路也清晰起来了。既然和环境不相适应,大可放掉执念转身踏入新的方向——去北欧。
这个转折期走出来的关键是大方承认自己不行的一面,接纳脆弱和不适应的难受、对博士的光环欣赏的同时祛魅、重新感受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那些大家都觉得好的事情和环境真不一定适合我。
我还是得去活出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部分,去选择环境去浇灌种子去找回自我,我才会真的自洽舒畅和由心而生地满足幸福。
03
种子发芽,身之所往
至此,跌入低谷的我更加明确地感受到光鲜亮丽的外表已经不能简单吸引我,这些大家都觉得好的事情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因为回避恐惧把自己往稳定的单调的体制生活引导,这真的是我得到之后不会后悔的吗?
因为执着博士称号的光环不愿放手,我的自我认同到底来源于什么?真的与这光环息息相关吗?
内心的那团梦想的火苗真的要因为外界的价值判断去不停摇摆吗?我到底是为自己而活还是在为规则而活?
“UCLA你的背景申请肯定没有问题的,而且和你们学校也是合作关系。”帮助申请的老师给我发来这样的消息。
在经历过短期冲刺语言成绩达标、申请中东项目遇到文科歧视的反抗和不妥协之后,丹麦项目突然出现在了我的眼前。
“老师,我现在是这样的情况.......我对北欧生活太期待了”。
直接打电话给丹麦项目负责老师询问情况后,和她在后面面试的时候讲了我读博走入低谷又重新放下执念选择北欧的故事,她惊呼我的价值观和北欧很符合,和她个人也很一致,我的Background(背景)申请问题不大。
后面她很快帮我安排下一轮面试、发录取通知、催我办签证、邮寄资料等等,丹麦这个项目的申请是我感受过最顺畅的,我一直在被推着走。
自己有时候都迷迷糊糊的,但总有人把时间线和需要做的事情梳理清楚了和我讲,于是在这样的节奏中丹麦项目的流程走完,我也收到了offer。
甚至还遇到了一个很可爱的丹麦接待家庭想邀请我一起做自己国家的美食来分享。
丹麦接待家庭的邮件
除此之外,在冲绳遇到宛秋姐直接垫付帮我解决跨国汇款的难题,在修行的山上遇到梦把Visa卡借给我,我的缴费流程也一直有贵人出现相助。
体验过这种match的感觉后,也终于实现研一下学期的期待。随手在咖啡馆拿起的一本描写北欧生活的书,铺垫了后续多重转折。
我想要的生活方式、我的生活习惯、我的性格气质舒适的氛围恰好和北欧不谋而合。彼时好朋友看到我兴奋的模样和我说“你一定会去北欧生活的,我会去找你玩!”
北欧学校
在明确这次选择是对心之所向的再次确认后,对光环的期待走到这一步已经一定程度地祛魅,于是我和帮助申请UCLA的老师发了消息。
“谢谢老师这段时间的帮助,我最后还是决定不去UCLA了,再次感谢您这段时间的帮助!”
为自己的心之所向而活或许会是我这一生坚持和为之奋斗的主题,我知道这需要太多内外条件的推动才可以实现。
从外面的现实主义来看这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从里面的理想主义来看这是一件需要勇气和长久耐心的事情。
从本科疫情延期到现在有四年左右的时间,如果从小时候床头的地图讲起,那是十几年的期待和扎根,在这个过程中,这颗多元的种子或许一直被压抑,或许偶尔在一个阶段被浇灌。
无论外界的环境怎样变化,不变的是这颗持续呵护自己梦想和期待的心。
我才是那个真正知道自己心底最深处想要什么的人,我才是那个在万千水火中一遍遍陪伴自己对自己不离不弃的人,我才是那个对自己梦想和期待的种子极其呵护和负起一手责任的人,我为我自己而活,我为我自己的选择负责,我爱我自己,我和自己的关系长久且美好。
回归自己,真正认同自己,由心而发地爱自己,这是和自己的关系中一生要修炼的功课。而后向外,会能够中正地欣赏他人、纯粹真实地向他人表达爱、拥有和周遭重要他人的美好关系。源头之钥始终在和自己的关系上。
内在小孩开始由心而发地喜欢自己了
Last 写在最后
即将24岁的嘉琪,恭喜你又长大一岁,这一年你同样经历了好多。
我欣赏你勇于在自我成长中思变而不是被恐惧困住之后让自己的内外空间越来越小停在原地、欣赏你敢于拿起更敢于放下、欣赏你在一步步把内心的期待和过去的想法实践出来。
你的执着、持续、长期主义乃至行动力和务实是你对自己人生负责的具象品质,无论之后还会经历怎样的高峰低谷,23岁的嘉琪对你始终持有信心。
你让她看到了一个不停追求成长的新时代女性形象,无论未来还会经历怎样的低谷,我始终相信你有力量和智慧陪伴自己寻求帮助最后走出来。
恭喜你,你其实很会爱自己,因为你很会对自己负责。
请继续勇敢地走下去,走出心之所向的道路吧,内在的小女孩一直和你在一起,我好喜欢这样的你,谢谢你,生日快乐!
See you in August, Brandbjerg Højsk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