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最仁义的一首诗,哀叹民生多艰,忧国忧民令人泪目

乐活   2024-11-14 05:30   山西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这段群雄并起的峥嵘岁月,是后世无数人最为津津乐乐的历史。


英雄豪杰、轮番登场,鞠躬尽瘁的谋士、冲锋陷阵的将才、称雄争霸的主君,无一不耀眼,无一不出彩。这之中,随随便便提起一个人名,都有着一段精彩纷呈的人生。


这段往事,虽已尘封千年,但那些你来我往的机关算尽、你攻我守的战场风云,却似身临其境,酣畅淋漓。


然而当世人沉浸于这段令人热血沸腾的纷乱历史中时,极少有人记得,它的背后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残酷,是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的悲叹。


所幸,身处时局的曹操看到了,并记下了。他的诗不仅有力图一统的雄心壮志,更有动乱年代下的真实写照,他以忧国忧民之姿,将所见所闻尽数载于纸笔。


《蒿里行》

两汉·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公元189年,董卓进京,把持朝堂,引各方势力不满,并于第二年建立联盟,推举袁绍为盟主,起兵讨伐。然而,这只联军各怀鬼胎、利益不均,以致于难以齐心协力共同对抗人心尽失的董卓。


当董卓领兵留守洛阳时,各路人马徘徊不前,无人敢为天下先,惟恐战力折损。此时,渐露锋芒的曹操,因不满联军的相互推诿彼此算计,毅然独领三千人马迎战董卓部将,尽管战事失利,但却以壮义之举名震天下。


不久后,联军内部争势夺利,最终分崩离析彼此残杀,就此拉开了纷争动乱的历史帷幕,这首诗,便是对当时情境的真实反映。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前十句生动写实,揭露了群雄割据背后的争权夺利与丑恶算计。


关东各郡的将领,纷纷起兵讨伐祸国殃民的董卓。本来打算在孟津会合,一同讨伐乱臣贼子。结果各路人马心怀鬼胎,相互观望无一在前冲锋,甚至到最后为了利益争夺而互相厮杀。那袁绍兄弟又何来仁义?不过是借以匡扶汉室的虚名称霸天下而已。


寥寥几笔,从共同起义写到互相残杀,足见曹操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更饱含对此不义之举的愤慨与讥讽,暗含民生多艰之悲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最后六句,写群雄割据、战火纷飞的时局给底层士兵与百姓所带来的苦难。


战士们常年征战,铠甲始终不曾脱落,以致于长满虱子,百姓也因战乱不断死伤殆尽。累累白骨堆积成山,满目疮痍,尸横遍野,了无生气。一想到无数百姓丧命于此,存活之数不过寥寥,便心痛难已、肝肠寸断。

 


《蒿里行》是当时民间送葬时才会唱响的挽歌,曹操以此为题,与当时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颇为契合。这首诗,不仅深刻揭露了造成此种灾难的真正原因,更直白的表达了自己不满现状,哀叹民生之情。


正如《文心雕龙》中所评:“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而这样一位胸怀天下之人,又怎能不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中,留下最为耀眼的一笔记载呢?

 


北宋大家张载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纵观古今,有此胸怀者,无一不名垂千古。


时至今日,华夏繁盛,百姓安然,尽管世人多如沧海一粟,但仍有一腔济世情怀,此为千年传承之热血,华夏儿女之风骨。每每提及,倍感自豪。

投稿信箱:1871084747@qq.com
— 后台回复 “早安” ,每天收获新惊喜


让我知道你在看!

品读诗词歌赋
每天早上5点半,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世界,鉴赏经典文化,感受诗意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