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镇守荆州的关羽抓住时机,直攻樊城,曹魏名将曹仁被困樊城差点弃城而走。
随后于禁率军援救,不料却遭连绵大雨,“汉水溢流,害民人”。关羽趁机利用天时,巧妙布置,水淹七军,于禁无奈投降。就连“勇冠西凉军”的庞德因不愿投降,也被擒杀。这一战可谓重创曹魏,威震华夏。
面对来势凶猛的关羽,就连曹操都心有畏惧,当时汉献帝所在都城离樊城颇近,曹操本欲迁都避其锋芒,最终在司马懿的劝阻下,联合东吴,牵制关羽。
孙权与关羽本就生有旧怨,昔日关羽不愿与之联姻甚至大骂来使,如今关羽风头正盛,自是面和心恶,遂与曹魏一拍即合,派吕蒙偷袭荆州,致使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最终被东吴俘杀。
关羽身死,看似主要为外因所致,实则暗含内患。
《三国志》曾载:“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也就是说,关羽围困樊城时,曾多次寻求蜀汉将领的援救,奈何却接连被拒,这才使其孤立无援,命丧黄泉。而酿成这一悲剧的主力之一便是刘备义子刘封。
众说周知,刘备早年无子,因而在他投靠刘表期间,将刘封收为义子。此后刘封跟着刘备一路拼杀,屡建战功,颇受信任。
公元218年,刘备北攻汉中,刘封作为先头部队在战场拼杀,战果颇丰,第二年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一时间风头无两,也正是在此种情形下,刘封平步青云的仕途之路却急转直下。
公元219年,关羽进攻樊城,多次邀请刘封出兵协助,然而刘封以上庸初占局势不稳为由,拒援关羽,最终使蜀汉痛失荆州、折损大将。此事一出,刘备震怒,不过身为义子的刘封,尚未彻底引来杀身之祸。
一直到公元220年,刘封在不顾局势的情况下,私自夺取孟达演奏鼓乐的乐队,致使本就不和的二人愈加离心离德,加上孟达在关羽身死后,害怕刘备治罪,惶惶不可度日。此时又逢刘封欺凌,终是修书一封,率军投降曹魏。
没多久叛蜀投魏的孟达转头便攻向蜀汉,袭取东三郡,并写信劝降,被刘封拒绝。正当两军相交之际,刘封部下再度叛逃,最终兵败失城,使得岌岌可危的蜀汉雪上加霜。
当刘封败归成都后,刘备已是怒不可遏。
《三国志》载:“申仪叛封,封破走还成都。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
昔日拒援关羽,今时丢城外逃,无功却多过,着实难掩罪责。然而刘封毕竟是刘备义子,且尽心竭力相伴数载,虽无血缘却有亲情,使得身陷情理与法理两难之境的刘备异常纠结。
对此诸葛亮劝道:“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刘封性情刚猛,恐怕在刘备百年之后难以制服驾驭,不如趁机赐死,以除后患。
事实上确也如此,当时刘备已有刘禅这一亲子可继承大统,而刘封又屡次犯错,不听诏令,目中无人,确实存在为祸一方的可能。毕竟兄弟相争的局面,在三国之中已是屡见不鲜。
现今刘备尚在还可压制管控,但若刘备死后,占据着养子这一特殊身份的刘封,若是争权夺利,又有谁能越俎代庖使其有所束缚呢?
近有拒援失城之错,远有搅弄朝局之忧,两相叠加,终使刘备下定决心,将刘封处死。
正是《三国志》中所言:“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为之流涕。”
三国纷争,已过千年,然诸多往事仍引人唏嘘。不论是关羽败走麦城,还是刘封自裁身死,无不蕴含着为人处世的启迪警示。
古语有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谁都不知道此时面目和善的朋友,是否会在下一秒对你利刃相待,因而人际交往时定要留心三分,不可全然托付。
与此同时,在待人接物时也要学会谦逊有礼,不可居功自傲,更不可出言不逊,以免伤人离心,四面楚歌。
投稿信箱:18710847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