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三尺有神明”,上半句更经典,可惜鲜少人知!

乐活   2024-11-21 05:30   山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千年时光不仅孕育了如瑰宝的诗词歌赋,更诞生了许多通俗易懂的民间俗语。这些俗语来源广泛,有的老百姓们口口相传,有的则依托于格言、历史典故等。


不论是何种形式的俗语,都反映了广大群众的生活经验和愿望。虽然简单直白,但其中却沉淀了千年智慧,每每读来总是受益匪浅。


在众多的俗语中,有一句想必家喻户晓,即为“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常常出现在影视剧中,或是家中亲友聚会交谈时。



关于为何会有“举头三尺有神明”这样的说法,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


相传,古代有两位神仙,一位是日游神,负责记录记录白天的所见所闻,另一位是夜游神,负责观察夜晚的人间百态,因为两个神分别要记录人世善恶明辨是非,所以常出入于人群聚居的地方。


众所周知,古人信仰神灵,这样的故事则起到了在道德上约束世人的作用。



另外,古人时常前往庙中叩拜,以此祈愿美好生活。因而“举头三尺有神明”也是说,神明在供桌上面三尺的地方看着你,如果你虔诚祈祷的话,就会得到神灵的帮助。


后来则延伸出新的意义:无论你在何时何地做何种事,距你头上三尺的神明都会看的清清楚楚。以此告诫世人莫要作奸犯科,含劝善规过之意。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举头三尺有神明”还有上半句,出自《增广贤文》,全句为:“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很显然,“万事劝人休瞒昧”亦十分精辟,意在告诫人们要遵从内心,不要做违背道德与良知的事情。


人们常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人生在世,常常是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


为什么会怕?正是因为心中尚有良知,若是做了昧良心的事,自然会惶惶不可度日。


这是一种天然的道德约束,精神的内耗最终会令人悔恨终生,因此便要劝诫人们“休瞒昧”,正所谓:“瞒得过一时,瞒不过一世。”



其实,在民间流传的用来劝诫世人恪守本分莫要违背良心的俗语还有一句,与“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颇为相似,名为:“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


出自清代官员叶存仁的临别赠诗中。叶存仁此人清正廉洁,为官多年一向淡泊名利,深受百姓爱戴。


某一日,叶存仁即将离任,他的下属们执意送行话别,结果送行的船却迟迟不来,知道明月高悬才见一扁舟,舟中装满了下属的临别赠礼。


原来为了避人耳目,下属们特意挑选夜半时分前来表示感谢。叶存仁见状,当即赋诗婉拒:


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

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不畏人知畏己知”说的便是保持本心的重要性。知荣辱、讲道德,行得正、坐得端,这样的人,自会如清风明月般流芳百世。后来,渐渐衍生出“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的俗语。

 


其实,不论是“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还是“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无一不是用来告诫世人的一种道德约束。


如果为人处世肆无忌惮随心所欲,那么这个社会便会乱象丛生。真正的自由,正是在规则的维护下方显美好。人生百转,唯愿你我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投稿信箱:1871084747@qq.com

— 后台回复 “早安” ,每天收获新惊喜


让我知道你在看!

品读诗词歌赋
每天早上5点半,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世界,鉴赏经典文化,感受诗意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