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的中餐馆打工,除了厨房之外的工作,一般叫做跑堂🏃♀️➡️
我喜欢跑堂的兼职工作 这是我能感受到能量持续流动的地方 可能也是因为我在不停的移动 在第一桌客人落座之后 几乎没有一刻是可以得闲的
识别菜品 打印小条 对应标记(就是把打印小条放到对应菜品上方便大家端) 端菜 收盘子 收桌擦桌子 响应客人需求 偶尔帮看孩子 是一个复杂的multi-task 做一个出色的跑堂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我说的更仔细一些 我们餐厅的出菜口分为热菜区 和 寿司吧 热菜区供应蒸物煎炸食、炒菜干锅和各色沙拉等 寿司bar就是师傅们做寿司的矩形吧台 这两个口各有一个显示屏 当客人点单后 菜品会立马传到显示屏上 显示对应桌号点的对应菜品 当大厨帮和厨们、寿司吧师傅们做好食物之后 跑堂需要认出这道菜 顺应打印出对应菜品的纸条 然后立马上给对应桌的客人
这个任务听上去很“简单” 但是当落座客人集中点餐的时候(比如十几二十桌同时)便会出现满桌的蒸笼盘子火焰干锅和遍布的小纸条 并有老板在厨房里催单的“紧张”情况
但是这种紧张是一种响应环境的反应压力 即时的任务 即刻决策并采取行动 与慢性精神压力不同。就好像一根弹簧 这是不停的压了松开 弹簧总在弹弹弹 而不是一直压下去 最后松开手来这么一下子弹起来
我今天和同事姐说我的反应力好像提升了一点,当时我端着两个尖头贼沉的木头盘子 正要拐进后厨 差点儿和端着两胳膊菜的她迎面撞个满怀
以前,我的内置时钟(其实一直)有一种固有思维 即只有读书学习的时间、复习、写论文、想问题做项目、运动的时间,才算是不被辜负
当然,也是对的,如果你去做这些,会感觉到不同的度过时间的感觉。但是我后来迭代了一种思维,我总是提醒自己 决定做的任何事情 都要用心用力去做(因此我从不会有失眠睡不着的问题,我坐着都能睡着,因为其他时间都在用力,笑) 都不会是浪费时间 享受每一件事情所带来的酸甜苦辣 每一件事都不一样 并没有一件事比另一件事更浪费时间 药不然我这码了半天字儿真是罪过了;)
#这件事是人要做
你若讲我们设计机器人,去代替人完成这些工作,是完全可以的,而且程序步骤也不难定义。让机器人自动完成这些事情,可以做到错误更少,然后所谓的把人解放出来做更具有“创造力”的事情 ... 但是我想说,人为什么“需要”做这样的事情?如果目的是目标本身(比如错误少,效率更高),那人在这里就像是一个工具。但人明显是主角,或者值得被关怀和在一些活动中获得爱与成就感的人物,这个就是humanity,人给人创造机会
人本身是一个具身智能体,在一些多向任务(multi-task)中的智能行动是意想不到的,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工作,我觉得这种变通的智能行动有某种一般化的特点,并不是规定任务checkmark✅,而是不断响应环境
人并不是只在高级的工作中才能锻炼自己的技能,和收获爱和满足。当然社会的主旋律一定是鼓励人们要志存高远造火箭、或是掌管几亿的资金做聪明投资人、或是 参与大项目造出个人工智能体。没有人会去鼓励你端盘子做跑堂,或者在酒吧里做服务员,但是如果你真的干过,就不会有这些等级观念,反而还会发现一只胳膊端7、8道菜太酷了
我觉得能把一些人攒在一起,协力做一件事情,这件事儿特别有魅力。这便是每一个能称得上是企业家、leader的人应该做的事,当然他们从自己的热情和目标开始,赋能其他人一起有面包,有时候加一顿烤肉啥的
我挺喜欢我们老板,虽然他人有点“小气”,但是他是一个积极向上,对自己的生意有热情有追求,高兴和愤怒都直接写脸上,员工能和他开的了玩笑的人。他自己也端菜上菜、收盘子、亲自上阵顶寿司吧师傅
我最近看凡人歌,最喜欢的部分 就是沈琳去支摊儿卖卤肉 这好像是一种隐喻 无论如何 人总是在尝试 想方设法折腾点事儿 就是人身上的一种“劲儿” 然后问题和相关的人、解决办法、以及更多的问题、更多相关的人和解决办法 便随之而来more problems, more solutions。支起卤货小摊、学着吆喝、搞试吃、建社区群、遇到大胡子恶性竞争、丈夫一顿酒摆平(也让颓废丈夫因为这件事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大哥帮忙找工地儿弟兄买卤货、发展外卖业务...
我其实写完以后挺烦自己把啥破事儿都叨叨 但写的时候
还挺快乐的q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