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但不教条

文摘   科技   2023-09-24 20:01   意大利  

这个世界上不缺乏行动者,但缺不教条的行动者。

“不教条”是一位90岁日本奶奶所写的《人间值得》一书中提到的,我最近听阿詹荐书的时候对这个词记忆深刻。观察自己行动中的某些自然反应,别夸张归结于一些原因(诸如自信、坚持、whatever)。干他,然后继续生活。

恐惧是渴望的信号

我解释一些恐惧源于内心深处发出的一种渴望,是一种期待。有时候恐惧也是一种神奇的信号,它标志着什么对你来说是重要的,可能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人总说不要对事情抱有过多期待,但我觉得这是事后的心态。你该对一些东西期待还是会期待。

有时候这种恐惧让大脑一片空白,其实蛮正常的。我喜欢一种态度,就是硬着头皮上,很多情况我都是这样。我自己并没有西方那种天然的自信感,我对很多事情都有疑问、好奇并且我的反应不快,我喜欢慢慢细细琢磨一些东西,然后再给出回应。倒不是要展现我有多少思考,而是我真的有这些思考我得。

我的interface调用接口的速度慢的就像以太坊没有二层🤦‍♀️。

我最近经历的一件事情是,我要为SG的一个互联网超文本研究小组做一个「Social Machine」的presentation,讲我关于wordblock的想法。我准备了很久的ppt,展示那天还在拼命引用Marvin Minsky的 the mind society,试图整合这些概念到我的表达中(哪怕在旁人看来它们没有任何联系和逻辑,我仍乐此不疲)。

Marvin Minsky‘s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我很紧张,我甚至不知道这种紧张到底源于什么,就好像你试图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你以为你开了一个修剪的花园,别人则看到一片无序的丛林。我发现我真的无法解答大家根于各自知识领域(specific knowledge domain)而发出的疑惑,但问题本身也重要。

比如Simon教授问与Xanadu之间的联系:

"Since you are proposing a system that resembles Xanadu in many aspects, what reason do you have to believe that this is today feasible at scale?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Societal advancement? Greater societal need? Why should it work now when it failed then?"

其他人则提出关于 引用、链接和引用循环的问题,以及如何记录和验证数据的所有权和参考关系。

尽管我更擅长说出我自己的动机、设计这个小东西时所掺杂的想象和一意孤行。但这些问题我并不知道怎么解答时却很慌张,只能诚实的说我也不知道,但请允许我了解、阅读和学习了之后,再给出我的一些理解和评论。我说希望大家给我帮助,关于这个小东西的应用场景,以及如果它在任意方面让你们感兴趣请告诉我。

当然,这片丛林让大多数人无所适从。但我也收获了一个声音来自Jérémy。

两个web的融合

"I think the benefit of micropublications goes beyond "succint communication of findings". It is more about directly getting to the point (whether this is succint or not) with potential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related work, proof) being present as linked (micro)publications. Since the reading of articles is not linear, this new way might exploit better hypermedia to create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Of course, this new way of writing may create some additional challenges but articles are not written linearly anyways so it might make more sense for writers (and readers who read non-linearly)."

在和Jérémy的交流中,我开始看到一种想法间更为清晰、紧密的联系,也是web2、3各自群体对一个「更好的网络」本身 共同的期待和努力。在Tim Berners-Lee先生带领的万维网迭代中,比如Solid、GGG等很多概念是我们现在区块链中探索的(或者说我们正延续着很多万维网已有的深刻思考),但是很少有人讨论这种思想的延续性、共通性到底在哪里,有什么被一遍遍的重复(re-use)但只是美化叙事。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这两个web能不能相互融合?

比如Sir Tim 2007年提出的一个web3.0的概念中,social graph被定义为是由每一个web space构成。并且经历了2.0(一个从publisher view到viewer’s view的过渡期),web3.0将成为view's view,意思是用户将可以对互联网已存在的原始内容进行操作(modification)而构成的网络(web3中有类似的概念被称为“策展网络curation network”)。

A web space is a personified composition of web resources.

基于和Jérémy的一些资源往来,我在这10天中画出了一个矩阵,你可以轻易看出,已经存在大量的论文/文章(以下图block的形式呈现)。每一个包含上下文的文字块都对这个问题 贡献了一个直切主题(get-to-the-point)的部分。

20篇文章sources,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大图

如下图:

「阅读原文」查看大图

(这是一篇遍布 引用的动态文章)

你或许能感觉到,这个和互联网的单向链接(Internet jump link)不一样。而是建立在一种decentralized web(abstraction layer)上的超文本/超媒体,我们暂且称之为micro publication。它的任务就是建立互联网的双向链接,一边要链接着原始web上的publication,另一边是viewer’s view的基本单元。

Viewer’s view的基本单元就是micro-publication。

也就是说,你可以像现在这样在网上发布内容(在个人blogs,学术平台、写作平台等等)。当有人想要基于你的内容做出任何操作(引用、改写引用Alias)的时候,他们会创建这个micropublication与你的原始内容建立链接。

有兴趣的伙伴可以和我交流:万维网的单向链接怎么变成双向?

  • • publications stored on the web, viewers make the modified version and store it on the abstraction layer. what's the abstraction layer made of? -- decentralized web stack that integrates web2 and web3 components

  • • Every word block abstracts the get-to-the-point from the publication (articles, academic writings, etc.) and is linked through #.

胖车库
胖车库是一个有意思人类的收集计划(开发者、创业者、自由职业者,还有你)和DAO去中心化协作实验室,看看大家都在不同领域做着什么样新的尝试,希望给你未来的可能性提供一些想象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