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我很难将我现在学到的东西和我想做的东西匹配起来。
只要是学到的东西、或者说信息一定会在现在或未来某个时刻被用上。
学校教育(或者某种系统性教育)更像是被动学习,现在我并不清楚这个东西是否对我现在的想法有用、或如何应用。我只是先接收,缓慢且很难匹配。但是它是系统性基础的一部分,像是一个目录:为了更好的理解其他事物,有哪些相连的东西你最好了(理)解。
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则相反,我的想法现在需要x x x,然后我去找对应的资料学习,非常有针对性且能够解决问题,但是它往往,没有目录。
这两种都非常重要。
原因是,知识就像一个循环,四周向中心靠拢,中心向外围发散。在某个时刻你学习的东西都会以某种方式被 activate。
比如说 学习语言。我最感兴趣的之一是词语的组合反映出的思维方式架构的特点,话题挺sexy吧,但是你的学习并不会直指这一目的。而是拆成了更具体且繁琐的东西,你要拆分开来学习语法、反复练习听力,跟读重复,努力在情景对话中架构句子等等繁琐步骤。这些东西需要的不是“目的”,而是持续不断的重复。观察一个有趣的事情:发现你能(yuan)够(yi)重复的动作和行为。 比如听力,你可以放100遍,每一遍听出一个词,你就能对至少10个词有深刻印象(画面)了;同理,跟读的话一遍你能读出一个词和人家相似,100遍后你就有很多词(读音)了;架构对话是最难的,既要理解意思符合语法(阴阳单复时态变位),还得说出来,当然还要符合当时的情景。我就在咖啡店因为想要和前面一位女士一模一样的咖啡这件事上无法表达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