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25日,有12 篇NSR文章上线:
1 篇 Editorial
1 篇 Forum
1 篇 Research Highlight
3 篇Brief Communication
6 篇 Research Article
Shaping the future of fiber technology: exploring functional and smart innovationshttps://doi.org/10.1093/nsr/nwae373本文是NSR专题“功能与智能纤维”的特邀编者按。特邀编辑简介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发展方向,并介绍了专题内13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1篇Research Highlight、3篇Perspective、4篇Research Article和4篇Review。A common future amidst unknowns: an NSR forum on polar science.https://doi.org/10.1093/nsr/nwae379地球上87%的淡水,90%的冰雪,90%的永冻层和69%的冰山分布在南北极。但是,我们对极地区域的包括冰盖融化等现象缺乏了解,导致对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效应的评估和预测中的不确定性。为了促进公众对极地科学的了解和关注,《国家科学评论》邀请了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陈大可院士组织了一个专题科学论坛。参加讨论的专家包括:上海交通大学的周朦教授,第二海洋研究所的陈建芳研究员,中山大学的刘骥平教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雷瑞波研究员和中山大学的杨清华教授。Chemical synthesis-based structure correction of a claimed protein-free antifreeze oligosaccharide 通讯作者:David Crich(美国佐治亚大学)https://doi.org/10.1093/nsr/nwae364本文点评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俞飚研究员团队近日在NSR发表的工作“Expeditious chemical synthesis of xylomannans disproves the proposed antifreeze activities”。该研究利用高效温和的金催化糖苷化方法和迭代指数糖组装策略,成功实现了四种甘露木聚糖分子的快速精准制备,修正了文献中报道的天然甘露木聚糖分子为独特的块状结构并否定了其抗冻活性。
The Search for Life Signatures on Mars by the Tianwen-3 Mars Sample Return Mission通过“天问三号”火星取样返回任务寻找火星潜在生命痕迹通讯作者:侯增谦(中国地质科学院),刘继忠、庞涪川(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汪毓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洋(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https://doi.org/10.1093/nsr/nwae313本文提出名为“火星生命痕迹全链条要素”的战略研究,即“采哪里”、“选哪些”、“怎么采”、“如何用”。目的是在符合“天问三号”工程约束下,支撑生命痕迹高概率样品采集和样品返回后的生物标志物识别。Fossil evidence for silica biomineralisation in Permian
lycophytes
https://doi.org/10.1093/nsr/nwae368本文报道了二叠纪植物中二氧化硅生物矿化的首个原位化石证据。这一发现加强了陆地植物在影响深时地球系统进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Contribution of irrigation to the production of maize, wheat, and rice in the major global producing countries通讯作者:艾治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https://doi.org/10.1093/nsr/nwae374
本研究首次系统量化了灌溉对全球主要生产国玉米、小麦和水稻三大主粮作物总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中国、印度和埃及成为灌溉对每种作物总产量贡献超过25%的国家,特别是在中国和埃及,灌溉对每种作物总产量的贡献甚至超过了50%。研究还强调了灌溉在减轻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负面影响方面的潜力。
The decline in tropical land carbon sink drives high atmospheric CO2 growth rate in 20232023年热带陆地碳汇减少,造成大气CO2快速增加通讯作者:田向军、汪涛(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陈薇、王腾蛟、朴世龙(北京大学)https://doi.org/10.1093/nsr/nwae365
2023年的大气CO2增长率创下历史新高。本文通过量化2023年全球碳平衡的主要组成,发现主要原因是陆地碳汇大幅减少(每年1803±197 TgC),海洋碳汇小幅减少(每年184 TgC),化石燃料排放小幅增加(每年24 TgC)。热带碳汇下降可能与厄尔尼诺引起的异常升温和干燥有关。该研究实现了对全球碳预算的近实时跟踪。
Low latency carbon budget analysis reveals a large decline of the land carbon sink in 2023“低延时”全球碳收支揭示了2023年陆地碳汇的大幅下降通讯作者:Philippe Ciais(法国原子能署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https://doi.org/10.1093/nsr/nwae367
2023年全球CO2增长率比上一年高86%,创1958年有记录以来最高值。尽管全球化石燃料排放量与前一年几乎持平,但陆地碳汇大幅下降至0.14 GtC/年,为近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导致大气二氧化碳增长率显著上升。其中,亚马逊干旱和加拿大野火等极端事件频发是2023年陆地碳汇衰退的主要原因,凸显了全球采取更积极的减排和碳汇管理措施的紧迫性。
Designing A 2D Van Der Waals Oxide with Lone Pair Electrons as Chemical Scissor通讯作者:许倩婷、商晓颖、罗军华、赵三根(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https://doi.org/10.1093/nsr/nwae370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二维范德华结构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策略,即以孤对电子作为化学“剪刀”精准设计合成新型二维范德华材料。籍此设计的二维范德华氧化物InSbMoO6具有非中心对称结构和强的面内各向异性非线性光学响应,为集成光子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材料平台。Self-recoverable elastico mechanoluminescence of a hybrid metal halide crystalhttps://doi.org/10.1093/nsr/nwae372本文报道了一例具有两种晶相的零维杂化有机-无机金属卤化物晶体[C19H18P]2MnBr4,发现其压电相具有高强度、强抗疲劳性和快速自恢复的弹性力致发光行为。这一发现为设计新型力致发光材料,特别是杂化有机-无机弹性力致发光晶体开辟了新途径。Tropical Indian Ocean drives Hadley circulation change in a warming climatehttps://doi.org/10.1093/nsr/nwae375随着全球变暖,哈德莱环流(HC)减弱并向极地扩展。理解HC变化的机制对于监测和预警由此产生的气候风险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大量数值试验证实,未来HC变化及其预估不确定性均与海洋升温有关。在《巴黎协定》设定的1.5°C、2°C和3°C的变暖阈值下,热带印度洋变暖主导HC未来变化,热带太平洋变暖的模式间差异是HC预估的不确定性来源。Insights into chemoautotrophic traits of a prevalent bacterial phylum CSP1-3, herein Sysuimicrobiota中大微菌门(Sysuimicrobiota)化能自养特性的研究https://doi.org/10.1093/nsr/nwae378微生物是地球上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生命体,但目前仍有大量的“微生物暗物质”亟待探索。该研究通过多组学技术和富集培养手段,提出细菌新门——中大微菌门(Sysuimicrobiota phy. nov.),并系统深入地探究了中大微菌门的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参与的生态功能角色,拓展了对未培养细菌的认知,完善了热泉微生物生态功能过程理论,也为极端环境微生物新资源的挖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思路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