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该书第十九章《留下来的人们》有一段文字,记录了瞿秋白遇难前的情景。原文是这样写的——
一九三五年六月十八日下午,他写了一首诗,诗前附有简略的序言:一九三五年六月十七日晚,梦行小径中,夕阳明灭,寒泉呜咽,如置身仙境。翌日读唐人诗‘夕阳明灭乱山中’,因集句得《偶成》一诗。
夕阳明灭乱山中,
落叶寒泉听不同。
已忍伶俜十年事,
心持半偈万缘空。
这是秋白临死之前,集唐人诗歌记梦,并借以抒发心情的文字。首句“夕阳明灭乱山中”出自韦应物的《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原诗是:“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壑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外天,夕阳明灭乱流中。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第二句“落叶寒泉听不同”和尾句”心持半偈万缘空”,均出自朗士元的《题精舍寺》。原诗是“石林精舍武溪东,夜扣禅关谒远公。月在上方诸品静,僧持半偈万缘空。秋山竟日闻猿啸,落木寒泉听不穷。惟有双峰最高顶,此心期与故人同。”
第三句“已忍伶俜十年事”出自杜甫的名作《宿府》:“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杀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瞿秋白临就义前所做的梦,所作的诗,气息相投,意境相契,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先天有知?细思之下,不免唏嘘,怅然惘然之际,略略明白为什么此诗叫《偶成》。人生,不就是偶成和偶成的耦成么?人死,虽说是必然的归途,却也在必然的路上变幻着偶然的光怪陆离。也许,人之将去,真有先知先觉,夕阳明灭,寒泉落叶,从此不用忍十年伶俜,不用再心持半偈,不用畏人言汹汹,不用遭算计白眼……所有人世间的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
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