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1
Penny the host 😄,一个斜杠过多的艺术史博士/ 独立策展人/ 沙龙发起人/ 学术工坊创办者 / 写作者/ 翻译....
A: 从学科范畴来说,我是研究明清艺术社会史的。
大家可能对传统绘画中中国艺术家总喜欢临仿古人有点印象,一个图式有好几十个不同版本。大部分艺术史的论著都声称,那是因为中国艺术家尊古尚古。我觉得这话说了等于没说,想知道有什么内情。所以我跟踪研究了一个14世纪的绘画范式,看这个范式是后来的300年中,是如何被模仿、篡改,用于表述不同的社会意涵的,并从中获得了多个精彩的小发现....此处按下不表,哈哈。
目前毕业后,一方面在准备论文的出版(已经部分出版于一本牛津大学主编的论文集),另一方面,擅长分心的我跨出了明清艺术史的研究领域,正在与另一个博士小伙伴合作做艺术与科技方向的研究。
A: 我现在住在伦敦,但是我的博士是在布鲁塞尔读的。
虽然我对国内博士教育了解不多,但是这一年多来每个月教大家研究和写作,和大家交流,我最常给的建议就是这几条:
A:以前工坊是3次课程,通过讲课和做练习,带大家学会正确的(有点反常识的)研究与写作方法。
虽然刚上完课的时候反馈都很好,但是在执行阶段多多少少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 卡片写作坚持了两天就坚持不下去啦,😞写完不知道怎么整理出思路啦...
所以我们现在把工坊升级成了为期2周的、陪伴式的训练营。一边教大家怎么做,一边督促大家去尝试,然后再定期为大家答疑解惑,更好的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
除此之外,应很多小伙伴要求,8月我也会开一个3周的夏季课程,给大家讲一下当代艺术史和策展。
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教课,所以我也很期待和大家一起学习!
👇🏻 有兴趣的小伙伴请联系扫码联系Penny👇🏻
小红书搜索@Penny|学术工坊&沙龙,可看到更多相关内容哦!
Q:作为主持人,在组织研究者沙龙活动的时候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经历和人吗?
A:哇,那太多了!
第一期学术分享会的时候有一个小伙伴聊华人移民的饮食研究,把大家都聊饿了,演讲还没结束就有不少人开始点外卖了。
还有一期我们请了工科博士Olivia来讲可持续设计,Olivia考虑到大家都是人文学科,着重介绍了“循环经济”这个概念,引发了很热烈的讨论。最后渐渐从学术走向了分享可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尽到环保的职责,有哪些注重环保的产品,还推荐了一款可以局部更新换代,不需要整体丢弃的手机品牌等等。(从学术走向了直播带货 哈哈)
💡提示:Olivia也会主持我们5月的读书会哟!如果大家感兴趣请戳链接了解:5月读书会|什么是地球界限?
2022年12月,第四期学术分享会,循环经济, ©Olivia
Q:在搭建这样一个平台的时候你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什么支持着你继续呢?
2023年新年线上盛装Party大合照
Q: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想要组织研究者沙龙这样的一个平台呢?
A:我自己的博士磕磕绊绊读了7年多,血泪教训太多,emo、自我怀疑都是常规操作,读博期间还曾把博导告到学校😓。但也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学会了时间管理、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写作。
在快毕业的时候回看苦涩的7年,发现其实做研究和写作的方法很简单,只是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更重要的是没有地方可供博士生们“抱团取暖”。所以在做学术工坊,教给更多人研究方法的同时,我也决定将大家聚在一起组织起一个研究者们的开放式社群。
我常常觉得,当年我博士刚开始的时候能被这样一个社群拥抱就好了,所以今天我也希望让大家都从中获得能量。
✍️结语
「 研究者沙龙 」
一个开放式的学术社群
新知|朋友 | 生活
更多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