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这样的“压力”你有吗?——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护理误区

健康   2025-01-17 21:24   云南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但你知道吗,有一种特殊的“压力”,可能在悄悄损害我们的皮肤和身体,那就是“压力性损伤”。它是医疗护理领域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舒适度,还可能引发感染,增加治疗难度,甚至危及生命。下面,就给大家来科普一下这个健康话题。

一、什么是“压力性损伤”?

压力性损伤,又称“压疮”,俗称“褥疮”,是指由于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导致的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部损伤,通常发生于骨隆突处,也有可能与医疗器械或其他物体有关。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正是压力性损伤的好发部位,特别是枕后、手肘部、骶尾部、髋部、足跟及外踝等部位。长期卧床或瘫痪患者、长期营养不良或过度肥胖者、高龄老人、水肿患者、石膏固定、大小便失禁患者,还有使用医疗器械等患者,是压力性损伤的易发人群。

二、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怎样预防压力性损伤?

做到“五勤一加强”:勤翻身、勤擦洗、勤锻炼、勤更换、勤观察,加强营养支持。

勤翻身:对于长期卧床者,至少保证2小时翻身一次,这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侧卧位时,背部离开床面30°,将枕头支撑于背部,并在两腿间放软枕;半卧位时,床头摇高不超过30°,如果病情需要,可先摇床尾再摇床头,抵消身体下滑及骶尾的剪切力;足跟注意要悬空,不受压迫,减压产品不能放于跟腱,而应置于整条小腿下,保持膝关节弯曲5-10°。

勤擦洗:保持皮肤的清洁,擦洗时注意水温维持在45摄氏度左右,擦浴时使用性能比较柔和的清洁剂,避免用纱布类粗纤维材料反复刺激皮肤,特别注意频繁过度的清洁也会造成皮肤的损害。

勤锻炼:对于长期卧床无自主能力的老人,家人或者照护者应每天对其进行被动肢体锻炼,保持关节的活动度,维持肌肉的张力,促进肢体和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勤更换:保持床单、被子、枕头及衣物的整洁,有污染时随时更换,同时避免床单位上有异物。

勤观察:经常察看局部皮肤有无压红、水疱、破溃等情况,一旦出现此类问题,及时咨询专业的医护人员。

一加强:加强营养支持,对营养缺乏、消瘦、体弱的老年人,应合理安排饮食,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比如肉类、豆类、蛋类以及奶制品,多吃蔬菜、水果。

三、压力性损伤护理的几个误区

1.使用气圈预防压疮?错!

使用气圈实际会增加新的受压点,气圈的边缘产生新的高压区域,使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同时阻碍汗液蒸发刺激皮肤,导致器械性压力性损伤。建议使用气垫床,增大与人体的接触面,或者改变气垫床与身体的接触位置及持续时间,从而降低和重新分配接触面的压力。

2.使用消毒液消毒创面?错!

消毒液消毒创面,会把新生的脆弱的肉芽组织杀灭。日常只需用生理盐水冲洗或擦净即可。 

3.卧位时床头抬高>30度?错!

当床头高度超过45度时,身体下滑现象不可避免,骶尾部的剪切力和摩擦力也就相应增加。我们应避免长时间床头抬高超过30度体位。如病情需求,先摇高床尾至一定高度,再摇高床头,避免骶尾部形成较大剪切力。

4.过度清洗皮肤?错!

使用碱性肥皂擦洗皮肤,会改变皮肤环境,破坏皮肤天然屏障保护层,使皮肤角质层变薄且极易过敏。建议用清水及PH为中性温和的清洗剂,擦洗力度温和并蘸干。保持皮肤适度湿润、清洁,有利于压力性损伤预防。

5.使用粉剂保持皮肤干燥?错!

大多数人们以为爽身粉可以预防压力性损伤,实际堵塞毛孔,不利于皮肤呼吸,遇汗极易形成粉球儿加大皮肤摩擦力。建议使用皮肤保护剂(含有凡士林、氧化锌、油脂、甘油等成分)涂于表面,使用频率、方法、注意事项按产品说明进行。

6.随意使用烤灯?错!

用烤灯会使皮肤干燥,导致组织细胞代谢及需氧量增加,进而造成细胞缺血甚至坏死。体温每上升1℃,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10%。

压力性损伤是我们生活中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在了解以上预防和护理措施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鼻氧管、无创面罩、电极片、导联线及血压计袖带压迫造成的皮肤破损,要本着早发现、及时干预的原则,为患者的皮肤健康保驾护航!


文/针灸科:程斯丝

END



云南省中医医院
为方便患者就医,免费提供医院医疗服务信息,中医药健康科普知识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