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花了上千元都治不好,结果被李教授用不到 10 元的药就治好了

文摘   健康   2023-08-11 14:19   北京  

方证相应,是仲景组方的一大特点,其原则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仲景要求医生在处方时,必须先望、闻、问、切,搜集相应的脉证, 然后再根据脉证,确定组方原则。具体地说,方证相应,强调的是某方,或是说某汤与证的对应性,如小柴胡汤对应着“柴胡八证”——“口苦,咽干, 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细”。关于方证对应,黄煌教授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一个萝卜一个坑”;方证对应又如钥匙与门锁对应,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不可假借,不可替代。仲景指出:“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病证是我们组方的标准与依据。 
李赛美教授门诊上曾经来过一个年仅 8 个月的男婴,因为 2 个月前不慎感冒发热,其父母带其到西医院住院治疗,花了上千元,但是症状一直未见好 转,于是求诊于李赛美教授。来到门诊的时候,小男婴的母亲说他现在还偶尔会有点低热,身上长红疹,咳嗽,喉中痰声很重,还有点喘,汗很多,流清涕,打喷嚏,不想吃东西,睡觉不好,大便稀烂,一日 2~3 次,小便黄。李赛美教授查看了一下患儿的舌及指纹:舌尖红,苔白腻。8 个月小儿,除了切诊不把脉而是看指纹之外,辨证方法与成人无异。李赛美教授抓住患儿咳嗽、痰多的主证,认为符合《伤寒论》第 40 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的表述。此病缘于外感风寒,而小儿有脾常不足的特性,特别容易聚湿生痰, 表寒引动内饮,就会出现咳嗽痰多,于是李赛美教授处以小青龙汤原方温肺化饮,又因患儿胃纳欠佳,加上党参、白术、茯苓、鸡内金、藿香健脾益气化湿,同时取补土生金之意。处方如下:麻黄 1 g,桂枝 3 g,白芍 3 g,炙甘草 3 g,干姜 2 g,细辛 1 g,五味子 3 g,法半夏 3 g,熟党参 5 g,茯苓 5 g,白 术 5 g,广藿香 2 g,鸡内金 3 g。时隔 3 日,家人来门诊,开心地说,那个方只吃了 1 剂,患儿就不咳嗽了,现在全部症状都消失了,精神也很好,就像没病过一样。在医院花了上千元都治不好,结果被李教授用不到 10 元的药就治好了。在这个病案中,李赛美教授根据“方证相应”的治疗原则,先抓住主证确定主方,后根据具体症状的不同随症加减用药,是仲景“方证相应”组方原则的最好体现。 
在方证相应的辨证过程中,我们强调的是“有是证,用是方”。什么意思 呢?举个例子吧。如我们见到一个病人发热、汗出、恶风、头痛、脉浮,我们就可以从这组症状推断出是桂枝汤证,自然就想到用桂枝汤治疗。我们不用理会这个病究竟是一个普通的感冒,还是什么流感,又或是更年期综合征等。某日门诊,一个病人因为手臂皮肤起湿疹,求治于李赛美教授,因其汗出、怕风、脉浮,李教授处以桂枝汤加地肤子、白鲜皮给他治疗。我们一般认为感冒才用桂枝汤,而这虽是湿疹,然而病人汗出、恶风、脉浮,是一个典型的桂枝汤证,所以就用桂枝汤治疗。这就是“有是证,用是方”。在方证相应的原则下,每一个病证与每一个汤方直接对应,互为约束。有 12 字真言很好地概括了方证相应的关系,即“证以方名,方为证立,方随证转”。 
但在临床上,症状变化多端,方证之间一一相应是很少见的,所以仲景又提出“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意思就是我们要知道每一个方剂的本质特征,然后,在收集脉证时,只要抓住其中最具有特征性的几个症状,便可以确定主方,选用相应的方药去治疗了。刘渡舟老把这种方法叫作“抓主证”。如同是感冒,我们只要见到恶风、汗出就可以考虑桂枝汤了,如果见到恶风、无汗则自然想到麻黄汤,这就是抓主证。 
在此基础上,如果症状和主方之间未能一一对应,则用药也随之变化。就拿小柴胡汤来说吧,在原文第 96 条小柴胡汤方后有一段方药的加减法,如 “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实一枚……如咳者,去人参、大枣、 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又如桂枝汤,如果合并项背强痛,就加葛根,成为桂枝加葛根汤;如果出汗过多,恶寒严重,就加附子,成为桂枝加附子汤等。只要在原方证基础上有了新的症状变化,那么用药就要相应调整。

      ......

喜欢本书,就请认准当当网、京东、天猫商城平台的旗舰店或图书专营店购买正品,切记绕过某多多平台的某香文网...专营店及家居生活类专营店。

岐黄书社
传承千古岐黄医道,弘扬真中医临床绝学! 让不懂中医的人爱上中医,让爱上中医的人学好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