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发给我一则短视频,视频中的一位教育专家侃侃而谈,大意是:孩子上了高中,很多家长直接躺平了。原因是:家长根本就卷不动了!专家直言一个扎心的现实是,小学初中无论多么卷,到了高中全得打回原形,因为高中知识点太难了,家长无法辅导,该补的课也补了,钱也花了,孩子也在努力,但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高中老师只关注优秀生,高中本来就是一场淘汰制,主要靠的是自学,中等差生在课堂上基本听不懂,所以家长无能为力、直接躺平...
我问朋友:你看完视频的感受是什么?
朋友答:焦虑!我娃现在初三,成绩一般,真的考上高中,估计我也得躺平...
我说:那就对了,说明这位“教育专家”的目的就达到了,制造焦虑、贩卖焦虑,然后收割机咣咣当当就上路了...
朋友:哎呀,你不说,我刚打开她的主页,全是链接“高考升学规划”的课程,这位“教育专家”就是典型的贩卖焦虑啊。
我:嘿,这些屁股决定脑袋的话,信口就能雌黄!
朋友:还得多思考,才有自己的判断啊,现在网络上打着“教育专家”旗号贩卖焦虑的太多了,眼花缭乱!
我:呵,通常还都是大V,点赞分分钟10万+,哈!
朋友:哎呀,真是劣币驱逐良币,你们做教育创新,太难了!
我:嗯,你看我写的文章,都没多少人读...
今天晚饭桌上,我们一家三口结合这个短视频聊了各自不同的看法。月儿同学看完视频说:这“专家”撒谎,我们老师可不只关注优秀生,全班同学她都关注。还有家长“躺平”,不是应该的嘛,学习是我们自己的事,就怕家长躺不平,动不动跳起来哈哈!
渔夫哥:嘿,首先要搞清“躺平”的定义是什么?如果把“躺平”定义为撒手,那家长对孩子的后勤生活还得支持,无法“躺平”;至于学习上嘛,该“躺平”就“躺平”~
我:你俩说的意思都差不离,我看你俩都擅长“躺平”,一个“摆烂”,一个懒(详阅:高中漫游记48 | 高中生要“摆烂”,怎么办?),话说今天的晚饭都是我一个人做的,晚饭后你们俩,洗碗去!
父女俩嘻哈打着马虎眼:这个嘛,我俩石头剪刀布......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里,我们家长往往容易陷入一种“越努力越焦虑”的怪圈。而真正的教育智慧,并不在于我们付出了多少,而在于我们和孩子长期相处,懂得为他创造一个亲密有界、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
比如,一家人每天晚上可以一起吃晚饭,分享趣闻,讨论趣事,聊点八卦,也可以一起就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交流不同的看法。在松弛的氛围里,一家人说说笑笑,父母卸下工作生活的负累,孩子也可以暂时放松学业压力。
我们一家很享受每天一起吃早餐和晚餐的时光,饭桌上谈天说地,看似“不务正业”,但各类闲聊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开阔了视野,让我们对家产生更深的归属感。女儿曾经说:每当推开家门,闻到家里爸爸妈妈做的饭菜香味,不禁垂涎三尺...我想,孩子对家,对父母的归属感,无论她将来去到哪儿,也能回味吧。
我们回到开篇视频,里面说到家长“因为高中知识点太难了,家长无法辅导,该补的课也补了,钱也花了,孩子也在努力,但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恰恰说明父母越界,过度干预孩子的学业,和孩子之间的相处,无法做到课题分离。
什么是“课题分离”?即孩子的事由孩子做主,父母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举个例子:上周五,月儿同学放学回家和我们抱怨说:昨天自己写好的某科作业,今天竟然忘记带去学校了,在课堂上被老师K了一顿,真难受啊!
我听后笑笑回她:牛顿也常常“丢三落四”呢!
她又说:妈妈,你知道嘛!挨老师批评时,我心里好难受,还想站起来和老师解释:作业我做了,只是忘记带了!如果老师不相信,我下课后回家取,或电话你看看能否帮我送到学校...不过,后来想想,也没必要麻烦你一趟,下课后,我便和老师说明天一定补交上!
我回她:看来,你连各种应对解决办法都想到了!
孩子说:那是我的问题,我当然得自己负责啦!说着,孩子赶紧把昨天写好的作业放进书包,喃喃自语:明天可别忘记交了!我听后笑笑,转身去忙自己的事了。
在学习作业问题上,我一直抱持孩子的事自己负责,哪怕她没做好,向我吐槽抱怨,我也当鼓励她积极去应对解决。这就是课题分离,和孩子在关系上建立边界感,非常重要。
这些年与家长们的交流中,我深感很多家长面对养育问题的紧张与焦虑。孩子的每一个小动作,每一句话,都可能让家长感到压力。比如,今天在我的交流社群,一位高三孩子的妈妈分享:“我不能接受孩子熬夜玩手机,每当看到孩子玩到深夜12点,我这一夜几乎睡不着。”
这就是妈妈把注意力过度倾注在孩子身上,妈妈要学会把关注孩子的眼光收回来,多关注自己纠结消极情绪背后的情感需求,比如我们在否定孩子时,内心的想法是否过于片面、极端,恐惧孩子这样下去是糟糕的。
学会“课题分离”,意味着我们要学会优先去倾听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先让自己的情绪与精力得到滋养,孩子也会随之获得力量。比如,换个角度思考,或许会发现,孩子打游戏到深夜,只是他们寻找乐趣的方式;孩子不愿出门,也许只是他们更享受独自的世界;孩子反对父母的建议,只是他们想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当我们懂得正视内心的焦虑,松弛一些,不再过分担忧与紧张时,孩子也会因此而更加自觉自信,释放他们的天赋潜能;当我们尝试以更轻松、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理解孩子时,会发现,原来,孩子的世界是如此丰富多彩,他们的选择是如此真实而独特;当我们放下过多的期望和压力时,会发现,孩子也在以他们自己的节奏,向我们展示他们的成长和点滴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