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宠坏孩子吗?

文摘   2024-08-31 21:50   广东  
写在前面:
这是来自【自由书写空间】写友-草原小马的一篇文章,她是一位来自上海的妈妈,孩子就读高中,爱徒步,喜欢家庭教育,热爱书写。她的这篇文章,就孩子是否被宠坏一问,从个人成长经历,到育儿经验思考,充满智慧的觉察和知见,愿给你我借鉴。
小时候生活中大山深处的农村,能得到的读物一般是作文或课外书。每每看到谈及父母对孩子的宠爱时所用的两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捧在手上怕冻着,含在嘴里怕化了”,不禁遐想,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神仙体验?
我的父亲在家排行老大,下面有3个弟弟,两个妹妹,最小的妹妹比我哥哥还小半岁。那时候,妈妈忙于大家庭中的各种家务,插田种地、上山打柴、挑水做饭、洗衣纳鞋等等,爸爸在乡里的一个木制品厂里做业务员,常常到不同城市出差,去销售以前铁轨上用的枕木。他们终日忙碌,没有时间,再加上也许是他们的性格,也许是他们自己从来没有得到过自然也就无从习得到比较细腻的宠孩子、爱孩子的方式,幼年几乎没有体会过“被宠”的感受。这份羡慕,一直压在心底,陪伴了我很多年,也时不时地会冒出头来。是的,我很独立,从小学四年级时就开始住校,一个人处理遇到的各种事情,也的确处理得不错,但心里总不免有一处有一些空洞,常常忍不住想,那些能一直被父母护在身后的孩子,那些遇到事情就可以跟爸妈撒娇的孩子,一定有更强烈的幸福感吧?

常听人说,养育孩子其实是养育另一个自己。确实如此。当我升级为妈妈后,由于心底的那份羡慕和空洞,就不由自主地想安排好她的日常吃喝拉撒,水果切好,饭盛好、菜夹好送至嘴边,努力给她创设各种愉快舒适的体验,物质上的需求,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和非原则性的问题,通通满足。很小的时候就由她自己点餐,想吃什么就烧什么,买衣服、穿衣服也会征求她的意见,这个习惯也一直沿袭到现在。在她的要求下,报了各种兴趣班,不想学了也就停了下来。不想整理内务和房间,也听之任之。主打一个快乐和不勉强。还经常跟她口头表白,妈妈很爱很爱你。一切都是为了让她有非常明确的、强烈的被爱的感觉。

一方面宠着她,一方面心里又有着各种各样的隐忧,脑子里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声音:我这样宠着她,惯着她,给她我能给予的最好的一切,她会不会好吃懒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呀?我充分满足她的物质需求,她长大了会不会败家会不会成为啃老一族甚至成为一个不知感恩的白眼狼呀?俗话说“起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浪淘沙”。我现在确实可以无微不至地关照她,出身社会以后,遭到社会的毒打她会不会不适应呀?我们奋力拼搏,有着不错的经济条件,把她的消费水准提高了,她自己以后维持不了怎么办?她报了很多兴趣班,坚持下来的寥寥,以后工作了,发现别人都多才多艺,会不会埋怨我在她不懂事的时候没有对她严格要求?我尊重她的尺度是不是太大了?明明前面计划好高一和高二都住校,高三再走读,被她嗲两下就迷迷糊糊地同意了走读时间提前?现在明明理工科更好就业,招生形势也更好,我认可了她选文科,以后会不会后悔?

自媒体、报纸上很多真实的、血淋淋的新闻似乎在不断地验证了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箴言:”严父出孝子““玉不琢不成器” “溺子如杀子“。而身边真实的案例又似乎在告诉我宠也没事。譬如我的亲表妹,高中的时候还是妈妈帮着洗头,毕业那年爸爸还主动帮她洗内衣(我妈妈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给了她建议),而她到异地读大学,出国读研,然后回国工作,自然而然地租房独立,好像也没看到她身上有什么不可接受的陋习;我的一个同事,说和婆婆在一起的时候,不好意思睡懒觉,谨慎地处理好自己的所有内务,但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不铺床,不收拾房间,不自己洗内衣和袜子,不管娃,在她身上,我看见的是满满的松弛感和幸福感。

两种不同的观点不停地拉扯着我,情绪也常常随之起伏,与孩子的关系也表现出不稳定的状态。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非此即彼的、原则性的事情,很多事情有着长长的模糊地带,我该如何把握其中的尺度呢?

这些撕扯和担忧在去年夏天看到了毛利老师的那篇爆文《江浙沪独生女的幸福生活》以后,奇迹般地得到了纾解。我发现,对比毛利老师的幸福生活,对比评论区中不限于江浙沪、不限于独生女的网友们所得到的待遇和宠爱,譬如上大学以前吃香蕉去皮切好、爸爸妈妈帮挤好牙膏,结婚20多年跟父母一起住没烧过饭等等,我对孩子的所谓“宠”,不过就是毛毛雨,小case呀。他们没有被宠坏,他们满怀感恩,他们努力生活,看来我的孩子也不会被宠坏嘛。

前几天看到李雪老师的这段话让我更加释然:父母满足了孩子童年的哪些需求,孩子将来在哪些方面就会流动而不执着,有自由去体验更高层次的需求。物质需要得到及时回应的孩子,人生追求不会只停留在赚钱层面;各方面被充分满足的孩子,将会自然地绽放绚烂的一生!完美地解释了那句:幸福的人用童年疗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最后,再来个自问自答。我们宠孩子,给到孩子的究竟是什么?仅仅是生活上的保障和物质上的满足吗?更多的可能是满满的安全感吧,这种安全感让他们即使独行于荒野依然有着仿如爸爸妈妈一直陪伴在身边的胆气,一往无前勇攀高峰的勇气,遇到挫折累了想回家就回家的底气,云淡风轻拂去误解流言的大气,不纠结不内耗的爽气,不妥协于潜规则(00后整顿职场)的骨气……至于会不会宠“坏”孩子,相信父母三观端正,持身严谨的前提下,一个被爱和鼓励浇灌的孩子,ta一定不会偏离主流的价值观。

菊萍姐姐在成长
高中生的妈妈,热爱阅读写作,一线家庭教育咨询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语文教师资格认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