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马江博说趋势”,再点击右上角的“···”,选择设为星标,文章每天自动推送
接下来的一周,对中国甚至对世界来说,都是今年最关键的一周。一是11月5日美国大选,当天夜里将有谁获选总统的初步结果(中国是11月6号白天),这将决定未来四年全球的政治周期走向。二是11月7日的美联储会议,这将决定美元降息周期的节奏该如何转换。三是11月4日到8日的中国全国人大会议,将决定中国扩张性经济政策的最终力度。每一个也都足以影响往后数年全球的政治、经济、货币、金融、贸易秩序。马上就是美国大选,最终谜题即将揭晓,哈里斯和特朗普在移民、科技、能源等一系列的政策上分歧很多,但有两点却是惊人的一致,一个是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第二个是遏制中国崛起。今年的美国大选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投票人数激增。尤其是中下层的普通保守民众的投票人数大规模暴增,而这些,都是以往对政治漠不关心的群体。而今年早些时候,欧洲极右翼政党也是靠着底层民众的大量投票夺得权柄。欧美的同时共振,隐喻了一个全球格局的新趋势:政治右转。什么是右转呢?就是保守主义、排外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本国利益至上。全球化搞了20多年,产业链的跨国分工让欧美资本集团享受到了低成本带来的高利润,但后果就是本国的产业空心化,欧美的底层民众被迫失业,失去了饭碗。这种矛盾持续了二十多年,本来依靠着中国的廉价商品不断输入欧美,欧美底层百姓的日子也还能过,但随着中美贸易战、世纪大疫情和西方大通胀这三场寒流的来袭,发达国家的中下层民众在高通胀、低收入的困境下再也过不下去了,矛盾迎来了爆发点。欧美民众想要制造业回流来给他们更好的岗位和收入,欧美本土企业想要排斥外国竞争让本土产品畅销,他们需要一个代理人来伸张他们的利益。他们没有好的办法,只能用手中的选票来投出更右的政客,这是欧洲极右翼上台的基础,也是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政策主张拼命迎合民众右化的成因。我们看到的一系列的政治现象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美国大选之下,是全球一体化正在变得艰难,更是全球急转向右的历史大势。全球将不再是一个统一的产业链分工和消费的大市场,而是逐渐孤立成一个个的区域性市场。全球的地缘政治也不再是简单的要素互补、梯度分明的价值链排序,而是先到者和后来者的对立,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人口、市场、资源、主导权的搏杀。冲突大于合作,保守大于开放,将会是整个时代的特征。而哈里斯(或者说她背后的民主党)主张对低利率、对富人加税、针对性关税。如果特朗普当选,那这就分别意味着美联储更紧凑更大幅的降息节奏,美国对居民企业更大的普遍减税,美政府对外国更高的制裁性关税。据《纽约时报》估算,特朗普的经济承诺会在未来数年给美国带来额外4万亿美元的联邦债务,因为税率大幅下调了;而哈里斯则是3万多亿美元,因为特定人群的保障支出还会大幅增加。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为了稳住民众都会采取更加激进的货币宽松政策,而35万亿的巨额债务也不容许高利率低存在,美国只能不断低放水印钞,给民众大幅提高福利的同时新债换旧债。如果新一届美国政府不能赶在通胀抬头前实现制造业供给大幅增加,那么二次通胀将难以避免。如果新一届美国政府不能通过放水、加税减税等措施让财政收入覆盖赤字,那么美国35万亿的债务也会摇摇欲坠。从2020年后,整个长期美元货币周期似乎正在加速进入一种“加急”的快通道,而后面的速度可能还会继续飙升,快到美国政府和美联储都感觉到已经要控制不住了。但美国已经是世界上目前来说最发达的国家了,他要无限印钞的话,还能到海外哪里去找数以万亿计“优质资产”呢?单靠美国制造业回流,能撑起未来无限印钞的美元吗?或许真到那时,只有靠制造地缘局势升级,才能驱动全球的避险资金不断流入美元、流入美国,才能为美国的无限印钞所买单。这就意味着又一轮的世界局势震荡。今年的巴以冲突、朝韩局势已经印证了这一点,只要地缘局势紧张,资金就会进入美国,所以今年我们才能看到美元和黄金“同涨”的局面。
三、中国经济周期开启“向内”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未来的全球将会是急速“右转”的大势。
未来整个全球市场很可能会变成一个个的区域性市场。
特朗普上台,要加征60%的高关税,与中国抢夺更多的经济利益;哈里斯上台,要延续民主党的“全球同盟战略”,在关税、科技、贸易、能源等各方面围堵中国。
出口被影响,我们还能推动人民币贬值来对冲外关税影响。
但外循环被影响,中国该怎么办呢?
最好也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向内,向内求发展。
一是打通全国统一大市场,让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内循环来替代全球化分工大市场的外循环。
二是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用国内的产业高端化来代替国际的产业技术分工。
三是大力化债,中央将地方政府、居民、企业肩上的杠杆揽过来,让市场部门轻装上阵,由国内主体投资来代替外商投资。
四是推动消费循环,稳住地产、股市等资产价格,保住民众就业和收入,大力提振内需,通过财政放水的配合,推动经济走出通缩螺旋,用内需来部分替代外需。
这四条就是要构建一个我们内部自己的经济循环,确保外部一旦有变时,国内受到的冲击也不会太大。虽然内需无法完全取代外需,但事到临头,不是办法也是办法。
目前官方已经公告,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增加增加地方债务上限的议案。
而且根据财政部副部长廖岷的说法:这次的财政刺激规模会“相当大”。
此前就有消息称中国政府将推出10万亿的经济扩张计划,6万亿用于地方化债,4万亿用于对土地/房产的收储和民生保障。
结合起来看,大规模的财政扩张,这回是来真的了,要动真格了。
这既为了刺激短期经济走出低迷,也是要为中长期的改革创造环境。
而且就像最高层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上说的那样,必须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
未来一周,波澜壮阔。
我是马江博,大变局时代,关注我,看懂趋势,看到财富。
为防走失,也请各位顺手关注一下小号“小马哥看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