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某大厂的一位员工在社交平台上发帖,深情回顾了自己工作五年后突然被裁的辛酸经历,迅速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位老员工动情地写道,自己在公司度过了1965个日夜,本以为能在5月19日的“老员工日”收获一份温暖的纪念,却不料仅仅两天之后,5月21日,就收到了冰冷的“裁员礼包”。
帖子中,这位员工坦然地表示:“没什么不能说的,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只是没想到来得如此之快。”他理解公司对于“中年、高薪员工需让位给新人”的考量,但对于公司的处理方式却深感失望。
公司给出的裁员理由冠冕堂皇——“不再适合公司发展方向”、“缺乏工作激情”、“在团队中影响力不足”等等,这些主观因素听起来既模糊又伤人。
然而,背后的真相却更加令人唏嘘:去年10月,他刚刚晋升,但12月组织架构调整,他的部门被合并;今年1月,新任老板更是在年终绩效上给了他最低分。
裁员的过程更是仓促无情,下午3点通知裁员,5点就要交还电脑,6点一切手续办结,连基本的交接时间都不给。在岗时,需要你冲锋陷阵;一旦不被需要,你的所有价值便瞬间归零。
这起裁员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评论区里,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有人同情,有人愤怒,也有人冷嘲热讽。
更有甚者,有人以一种冷漠的态度看待被裁员工:“被裁了,还跪地磕头求情?哈哈,活该!”这种幸灾乐祸的心态让人不禁感叹:职场如战场,昔日的并肩战友,或许在转瞬间就变成了冷漠的看客。
除了对公司制度的深刻反思,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被裁员工的补偿问题。然而,无论补偿多少,都无法弥补那些被裁员工失去的时间和青春。
就业市场越来越饱和,大厂对于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年龄歧视愈发严重。"35岁危机"不再是危言耸听,很多公司确实在用更年轻、更廉价的员工替代老员工。
裁员方式更加粗暴。从通知到离职仅几个小时,甚至不需要交接,这种做法既不人性化,也可能影响公司正常运营。
裁员方式更多多样化,理由随便找一个,不服就去仲裁,对于普通人来说仲裁的成本挺高的,要和公司耗时间。
这场风波再次提醒我们,职场并非永远的避风港,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风云变幻的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知名外企“团灭式裁员”500人:传补偿“立刻走n+8、年底走N+6”!
大厂员工自爆:被裁后找不到工作,想着当老师过渡下,没想到现在每天只工作3小时!简直太值了
大厂员工吐槽老婆:在编小学老师年入16万,自己比她高3倍,再过三五年最多也就30万,自己可年入100万!网友:过了35岁有得你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