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内镜诊治的好帮手——内镜喉罩

学术   2024-08-25 20:29   浙江  


引言
今天学习消化内镜喉罩知识。

内镜早癌精查和内镜治疗是热门和主流,无痛的麻醉技术已经成为这些消化内镜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麻醉气道管理中,时间短而简单的检查多为不插管麻醉,时间长而复杂的操作需要气管插管麻醉。在不插管麻醉和插管麻醉之外,还可以选择(内镜)喉罩麻醉。



使用喉罩可以简单方便快速地通畅气道,并避免风险。很多内镜麻醉医生,对喉罩了解还不够深入,今天来学习这些内容。


1. 喉罩的历史和现状


喉罩自上世纪 80 年代发明,90 年代传入到我国,随着使用范围的越来越广泛,临床对喉罩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

喉罩的适用范围包括三级临床应用,包括一般手术、腹腔镜、肥胖病人、长时间甚至俯卧位手术,且尤其适用于日间手术。由于其快速方便通畅气道,对咽部刺激小能达到手术需求,被很多医院和麻醉医生接受并部分取代了既往经典的气管插管麻醉。

喉罩的密封原理是利用符合咽部解剖的罩囊「扣住」喉部和声门。从而实现通畅气道和封闭隔离的目的。

喉罩经过不断更新迭代,已出现一代、二代以及三代喉罩。其中包括消化内镜专用喉罩。通过搜集小儿无痛胃肠镜麻醉中气道管理难题,2015 年简成医疗首先推出了胃肠镜诊疗专用内镜喉罩。后根据临床需求,产品不断改进,已经在 ESD、EMR、ERCP、TEE 得到广泛应用,在此类手术麻醉气道管理中,既保障了气道的安全,又解放麻醉医生的双手,同时也加快患者周转,减少医疗纠纷,特别是在 OSAS、肥胖、困难气道中有效解决了气道管理难题。


2. 内镜喉罩的操作

主要内容:内镜喉罩操作以及麻醉内容。

麻醉方面:

喉罩插入前,应首先考虑麻醉方案和体位。

麻醉用药方案可采用丙泊酚或复合药物麻醉,复合用药为丙泊酚 + 阿片类镇痛药。这时对麻醉深度进行判断,主要包括意识、肌张力、角膜反射等。麻醉深度达到中度,再进行喉罩置入。

体位方面:

仰卧位置入:为常规喉罩的置入体位,置入完成后再变到要求的体位(左侧卧位)。这种插管完成以后再变换体位,有喉罩移位、脱落的风险。

左侧位置入:消化内镜诊疗的麻醉多为左侧卧位,在左侧下置入喉罩,此法便于置入、且减少喉罩移位风险。另外一旦有误吸等危险时,相对容易处理。建议患者在清醒时先摆好体位,可有效降低术后患者因睡体导致的不适感。ERCP 侧俯卧位也可同理。

置入操作

头后仰 + 托下颌。在插入前罩体背面充分润滑,手握喉罩管体,遇到阻力适当左右旋转,插管至直至合适深度即可。建议带放气片、沿硬腭、软腭顺势而为(贴着墙根走),切忌暴力操作,遇舌头卷入喉罩罩囊时,可选择翻转置入。喉罩的阻力主要来源有舌体、软腭和会厌。一旦出现异常,首先应该考虑这几方面因素。



喉罩位置的判断:

人工评估和内镜判断。

人工评估:喉罩置入后,观察胸廓抬动、氧饱和度、呼末 CO曲线、压力波等气道的反应。麻醉机检测气道压力和气道密封状况。除此之外,也可以用内镜直视下辅助判断喉罩位置。



呼吸模式选择:

喉罩置入后可以选择控制呼吸和自主呼吸,自主呼吸需监控呼末 CO2、呼吸波等指标。不管哪种模式都需要面部固定好喉罩。喉罩气囊打气量应适中、使得罩囊压适中,过少会造成喉罩漏气、胃食管反流和误吸,过多则会导致组织压迫造成术后咽喉水肿及漏气,一般压力值国际标准是 40~60 cm H2O。

喉罩的优点和潜在风险:

喉罩可以通畅气道和避免风险,方便插管,可接受度高。喉罩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咽痛、咽损伤、气道梗阻、反流误吸与喉痉挛等并发症。主要原因是适应症掌握不确切和操作经验不丰富。出现并发症时,应随时关注和及时处理。


3. 总结


在无痛胃肠镜诊疗麻醉中,相较于不插管全麻,麻醉药物选择较局限,麻醉深度不好控制,遇困难气道患者易导致麻醉意外,插管全麻手术,气管插管是唯一与手术无关的创伤性操作,且需肌松药,苏醒时间延长。气管插管易损伤气道纤毛排痰系统,不利于术后康复。


胃肠镜诊疗专用内镜喉罩具备微创、舒适、便捷等特点,可以减少气道管理风险,解放麻醉医生的双手,可以更关注麻醉质量的提高,同时内镜喉罩相较于气管插管属于不稳定气道,我们也要注意其移位,术后咽喉疼痛等风险。主要原因是操作及问题处理经验积累有限,缺少与更高级临床应用人士交流。出现并发症时,应随时关注和及时处理。



除常规内镜检查外,内镜喉罩麻醉对 EVL、EMR、EUS 及 ESD、ERCP 等重要内镜治疗起到了保护作用,也提高了内镜治疗的成功率。

喉罩使用视频:


转载自:镜路同行(ID:xuerunguo_jianggushi)
作者:薛润国副主任医师,专注于消化内镜知识操作技巧领域。

丁香园消化时间
「消化时间」是丁香园旗下资讯平台,在这里我们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消化领域实用临床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