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行业热议
01. 上海正式确立「专培」
7 月 1 日,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财政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上海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医师择优录取、进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专培」)。(戳此回顾)
02. 医保驾照来了:扣满 12 分一年不能用医保
9 月 27 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联合公开发布《关于建立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对医保支付资格管理进行了明确要求,对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实行「驾照式记分」。(戳此回顾)
03. 韩国医生罢工
韩国政府计划在 2025 学年扩大医学院招生规模,引发了医疗圈的抗议。来自韩国首尔的 2,700 多名实习医生与住院医师们决定集体递交辞职信、反对扩招。(戳此回顾)
此后事件不断发酵,近万名医生辞职、6 成罢工,多家医院取消手术,韩国医疗危机升至最高级。(戳此回顾)
图源:视觉中国
韩国政府与医疗界的对峙中,当地人民的诊疗缺口成为代价:治疗、手术无限延期、有患者在等待中去世。(戳此回顾)
罢工 1 个月后,韩国政府首次吊销离岗医生医师执照;韩国医改走向失控:医学院学生停课、医学院教授纷纷辞职。(戳此回顾)
随后,韩国政府决定暂停发出吊销执照通知,改为「灵活处理」,并喊话医疗界希望获得沟通对话。(戳此回顾)
04. 李晟医生去世
7 月 19 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李晟医生在门诊诊疗中,突然遭到一男子持刀伤害,致多处严重损伤,最终抢救无效去世。(戳此回顾)
第二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发文表示,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保护医务人员安全;中国医院协会发布声明,强烈呼吁依法严惩违法犯罪者。(戳此回顾)
丁香园曾就「你所在的医院现在有安检吗?」这一问题发起投票,在 1944 名参与投票的人中,1320 人投下了否定票——医院安检,究竟难在哪里?(戳此回顾)
05. 湘雅二医院原急诊副教授刘翔峰一审宣判
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刘翔峰案一审宣判》,刘翔峰因故意伤害罪、受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以及职务侵占罪,数罪并罚,被判有期徒刑十七年,并处罚金四十二万元。(戳此回顾)
06. 官方多次点名医药腐败
上海市卫健委与其他 13 个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 2024 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其中指出,重点关注假借学术讲课取酬、外配处方等方式收受回扣的问题。(戳此回顾)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惩治「微腐败」须用铁拳头》一文,点名医疗「微腐败」(戳此回顾),并连续 3 天点名讲课费(戳此回顾)。
2024 年以来,中纪委多次发文强调严打医药腐败,并特别指出:「权力不论大小,只要不受制约和监督,都有可能被滥用。」(戳此回顾)
此外,国家药监局发布《医药代表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医药代表应当具有医学、药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戳此回顾)
07. 推广三明医改经验,5 年内实现全覆盖
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年薪制。(戳此回顾)
福建省医保局首任局长詹积富公布三明医改的最新改革成效:「2022 年,在岗职工平均年薪 20.11 万元;医生最高年薪达 58.28 万元。」(戳此回顾)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24 年重点工作任务》,其中表示: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戳此回顾)
8 月底,国家卫健委在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明确,未来将指导其他省份每年选择 2~3 个地区为重点推广三明经验,5 年内实现全覆盖。(戳此回顾)
08. DRG 导致医生收入减少?国家医保局回应
国家医保局对于「DRG 导致医生收入减少,医院亏损」进行回应:医院亏损的锅不能让以 DRG 为代表的支付方式改革来背,这样的「污名化」当休矣。(戳此回顾)
7 月,国家医保局在北京召开 DRG/DIP 2.0 版分组方案新闻发布会,介绍 2.0 版分组情况。(戳此回顾)
09. 外商独资医院来了
9 月 7 日,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拟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戳此回顾)
11 月 8 日,新加坡鹏瑞利集团与广州市白云区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打造鹏瑞利国际医院,为全国首家新设的外商独资医院。(戳此回顾)
10. 2024 医保目录公布、第十批国采开标
10 月 27 日,国谈开启,162 个品种参与谈判竞价。(戳此回顾)
医保谈判落幕 1 个月后,2024 医保目录公布,新增 91 种药品、43 种已被替或长期未生产供应的药品被调出(戳此回顾);其中,网红 ADC 闯进医保,CAR-T 又全军覆没。(戳此回顾)。
12 月 12 日,第十批国采的现场报价在上海举行。(戳此回顾)
贰
学术前沿
01. 人体 100% 发现微塑料
2 月,发表在 Toxicological Sciences 上的研究分析了 62 个胎盘样本:微塑料发现率已达 100%(戳此回顾);随后,中国研究团队首次证实人体多种动脉组织存在微塑料(戳此回顾),以及人体的骨骼和骨骼肌中,也都发现了微塑料(戳此回顾)。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研究显示:人类摄入微塑料的主要来源为日常饮水——一个普通人每周能喝进 1769 个微塑料颗粒(戳此回顾)。
而另一项研究显示:多个知名品牌的一次性纸杯,在加热水后都会释放大量微塑料,用一次性纸杯喝 3 杯热水,就可能对生殖和代谢造成损伤。(戳此回顾)
此外,研究发现厨房海绵每月脱落上万亿微塑料(戳此回顾);手术、打针等常见医疗行为,也可让上万微塑料直接入血(戳此回顾)。
02. 16+8 轻断食是否增加死亡风险?
3 月,一项研究显示「『16+8』 饮食法使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 91%」、引起热议(戳此回顾)。但该研究并不能断定其中的因果关系,「16+8」 饮食法的短期效果是较为明确的。(戳此回顾)
本月,Nature 最新研究评价 16+8 轻断食:「能减肥,但也会抑制毛发生长。」(戳此回顾)
03. 猪肾、猪肝移植新突破,中国团队公布进展
3 月 16 日,美国麻省总医院完成首例活体猪肾移植手术(戳此回顾);4 月 3 日,患者出院;5 月 11 日,医院发布患者死亡声明(戳此回顾),随后表示其死因为「意外的心脏事件」(戳此回顾)。
4 月 24 日,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宣布世界第二例猪肾活体移植手术(猪源胸腺与肾脏联合移植)成功,患者同时进行了心脏泵植入(戳此回顾)。47 天后,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被迫手术取出猪肾(戳此回顾);7 月 9 日,该患者去世(戳此回顾)。
图源:NYU
5 月,Nature Medicine、Cell 子刊发重磅研究,探讨猪心、猪肾移植患者手术成功后却为何熬不过 2 个月。(戳此回顾)
近日,全球第 3 例猪肾移植患者手术成功、并已顺利出院。(戳此回顾)
► 中国团队进展:
3 月,中国科学院窦科峰院士团队将一只多基因编辑猪的肾脏,成功移植到一位脑死亡受者体内,登上 Nature 首页。(戳此回顾)
图源:团队提供
5 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世界首例猪肝到人异种移植手术,术后第七天,患者已经可以下地自由活动。(戳此回顾)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刚教授团队将基因编辑猪肾移植至猕猴体内后,猕猴成功存活超过 180 天——为国内首次达到。(戳此回顾)
04. 202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
202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 Victor Ambros 和 Gary Ruvkun,以表彰他们「发现 microRNA 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戳此回顾)
05. 关于阿尔茨海默病(AD)
1 月,英国国家朊病毒诊所(NPC)在 Nature Medicine 上发表调查结果:发现 8 例患者在童年时期使用人尸体垂体源性生长激素(c-hGH)治疗后,感染朊病毒、患上 AD。(戳此回顾)
此后,Science 发文:病毒感染也能导致 AD。(戳此回顾)
6 月 26 日,AD 靶向治疗新药仑卡奈单抗(Lecanemab)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开出首方,为全球首个获 FDA 完全批准的 AD 新药。(戳此回顾)
12 月 18 日,礼来多奈单抗注射液(Donanemab)国内正式获批,用于治疗成人因阿尔茨海默病(AD)引起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轻度痴呆,为第一款且唯一一款有证据支持,在清除淀粉样蛋白斑块后可停药的靶向淀粉样蛋白的疗法。(戳此回顾)
06. PubMed 停止更新一周
11 月初,「PubMed 停更」在各大平台引起热议,停止更新的第 6 天,丁香园收到了 PubMed 团队对于停更情况的回复:这几天确实没更新,但刚刚补上了。(戳此回顾)
07. FDA:所有上市的 CAR-T 疗法都要增加黑框警告
FDA 发布公告,要求所有已经获批的 CAR-T 细胞治疗产品进行产品标签更新,在黑框警告中增加「关于治疗后可能继发 T 淋巴细胞瘤」的内容。(戳此回顾)
08. 牛津大学开发全球首个癌症疫苗
3 月 22 日,英国牛津大学发布信息,已获得 170 万英镑(约合人民币 1553 万元)的资金,用于开发世界首款预防性肺癌疫苗,打一针就能预防 90% 的肺癌。(戳此回顾)
09. 减肥针国内获批
1 月,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片获批上市,用于治疗 2 型糖尿病,这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口服 GLP-1 受体激动剂(戳此回顾),并于 6 月在国内获批用于长期体重管理(戳此回顾)。
7 月 19 日,礼来的明星药替尔泊肽注射液「长期体重管理」适应症,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戳此回顾)。
诺和诺德公司在欧洲肥胖大会上展示了司美格鲁肽迄今为止的最长时间临床随访数据:肥胖/超重患者一直打司美格鲁肽,体重减轻持续 65 周,连用 4 年仍能维持平均减重 10%。(戳此回顾)
印度药企 Glenmark 今年 1 月推出了利拉鲁肽生物仿制药 Lirafit,用于治疗 2 型糖尿病,每天约 100 卢比(1.20 美元),比现有疗法便宜 70%。(戳此回顾)
10. 新的 HIV 可能治愈患者出现
2 月,NEJM 公布了全球第五例 HIV 可能治愈患者的病例细节:在接受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患者在长达 5 年的随访时间里,均未出现 HIV 病毒载量的反弹。(戳此回顾)
图源:NIAID
7 月,一名来自德国的 HIV 感染者成为全球第 7 例艾滋病治愈(或可能治愈)患者(戳此回顾),本次的最新披露案例的特殊之处在于——这是首例接受 CCR5-delta32 杂合突变的 HIV 治愈病例。(戳此回顾)
叁
丁香观点
01. 段涛:救救产科
知名妇产科医生、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教授段涛在微博发出了「救救产科」的感慨:「你们担心的是生娃的人少了,我担心的是产科学科的塌方。」(戳此回顾)
「以后愿意干产科的医生也会越来越少,整个学科的发展都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戳此回顾)
02. 江西一女子九胞胎冲上热搜,为何临床医生集体怒了?
「九胞胎」新闻曾登上热搜榜:「之前一直怀不上,没想到,这次怀上了九胞胎,心情又惊又喜。」
我们可以报道九胞胎事件,但不能忽略背后的风险和沟通成本;我们可以报道主观的又惊又喜,但不能忽略客观的患者教育和临床观点的输出。(戳此回顾)
03. 年轻人患癌,不该总被宣传成「生活习惯差」
今年,在一次次热搜中,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癌症」开始被划上等号。在相关报道的讨论区,泡面、晚睡、外卖、缺乏运动,变成了疾病发生的归因。
这样的归因足够科学吗?
癌症的发生,不应只归咎于患者。(戳此回顾)
04. 女子患红斑狼疮赴国外「安乐死」
上海一女子沙白因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年控制不佳,决定赴瑞士安乐死冲上热搜。
在整个事件中,一直被媒体忽略了的事实在于:沙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安乐死(euthanasia)」,而是「协助自杀(assisted suicide)」;对沙白的任何报道,本质上都是一种「自杀报道」。
我们不倡导自杀报道:媒体真正要思考的,是所谓的公众利益和公众兴趣,二者孰轻孰重的问题。(戳此回顾)
05. 张志杰猝死抢救
7 月 1 日,中国羽毛球队 17 岁小将张志杰在赛场突然晕厥倒地、最终因抢救无效去世;经检查提示,张志杰死于心源性猝死——他猝死抢救的黄金 4 分钟,被白白浪费了。(戳此回顾)
从死神手里抢人,AED 是简单而有效的工具,国内普及状况却不容乐观。(戳此回顾)
06. 医生不搬运患者被停职
在黑龙江,有患者家属要求两名 120 工作人员抬病人下楼被拒绝:「我们抬不了,我们腰间盘(不好)」。」「没有抬病人的义务。」
随后,涉事工作人员被停职。但在医生们看来,「就现在的规定而言,搬运患者确实是工作之外的要求」。(戳此回顾)
另一则「120 不愿抬患者下楼致其死亡」的法院判决中,法院认为医院无责。(戳此回顾)
07. 医生救人导致上课迟到被罚
6 月,南方医科大学发布的一份「查处通报」中,一名医生因为紧急处理危重患儿导致上课迟到,造成严重教学事故。随后被被扣除奖金、全院通报批评、并取消了全年评优资格。(戳此回顾)
08. 第十版《内科学》教材出错,院士亲自回应
第十版医学教材上线后,丁香园站友 @别井驹子 提到,十版《内科学》贻笑大方:糖尿病是 SGLT2i 的禁忌症,简直是砸院士的招牌。
《内科学》主编葛均波院士亲自来丁香园社区回应、在线对站友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更正解答:(戳此回顾)
09. 「住院率破 20%」刷屏,到底怎么看?
根据今年最新公布的《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去年,我国职工医保住院率达到 21.86%,居民医保住院率达到 20.7%。
有报道将住院率的增长描述为一种「非正常上涨」。但在前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看来,这是当前政策导向下的一种必然结果。(戳此回顾)
10. 药品追溯码
「通过每盒药品上的追溯码,我们能够知道这盒药从哪里生产、销售到哪里去、是否被药贩子经手。」
10 月 29 日,国家医保局举办「全国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采集与应用情况发布解读活动」上,国家医保局办公室新闻办负责人张元智强调了追溯码的核心作用。(戳此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