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看《天道》,才发现叶晓明从没信任过丁元英,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创业

旅游   2024-08-30 19:31   浙江  

我一直为叶晓明感到可惜,在整个扶贫神话中,冯世杰退股后又被吸纳进去,算得上功成名就心愿达成,肖亚文从草根一举逆袭成格律诗掌门人,实现人生终极理想,就连欧阳雪,不出人不出力,占着一席股份坐享其成,更别提王庙村的村民,从此脱贫致富走上康庄大道。

虽然刘冰坠楼身亡幻想成空,观众都能看出来是咎由自取,人性的自私阴暗酿成的悲剧,怪不了他人。

可以说除了刘冰,人人都有一份锦绣前程。

唯独叶晓明,那么聪明圆融,是他发掘出丁元英,一手促成格律诗,却在鲤鱼跳龙门的最后一刻,黯然退场。

我也一直不理解,在收到乐圣的诉状后,他为什么不找丁元英商量,一意孤行要去和谈退股,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看了三遍《天道》后,我才发现,叶晓明注定失败,他从没信任过丁元英,他的退场,看起来是害怕官司失败,实际上是和丁元英之间矛盾激发到顶点后的爆发,是一场信任危机的最终结果。

他对丁元英一直是观望态度,即使没有这场官司,也会有其他事情导致两人撕破脸,并且这种不信任,是从始至终,方方面面。

首先是对丁元英动机的不信任。

早在预备股东扩大会议上,刘冰问了一个问题:“丁哥为什么不直接投资?我们还是觉得丁哥投资心里踏实。”

刘冰简直是所有人的嘴替,但无论村民还是冯世杰,没有一个人肯捅破。

叶晓明借机打圆场:“其实刘冰没别的意思,就是丁哥为这公司忙活了半天反倒没丁哥什么事了,看不出丁哥图什么,心里不踏实。”

这句话看似在解释刘冰的问题,实则也是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一个人做任何事都是有动机的,也就是要图点什么,不是名就是利,但是丁元英在格律诗的事情上,派欧阳雪出头打阵,自己只做幕后推手,在商业和法律上,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看不出任何目的。

刘冰和叶晓明为什么一定想要丁元英投资呢?当然是把他拉下水,成为利益共同体,赚钱不是目的,天塌了有人顶锅才是目的。

虽然丁元英解释了一番,欧阳雪的钱就是丁元英的钱,但并不能让叶晓明信服,他之所以迫不及待掺和进来,是因为已经走头无路。

彼时的叶晓明音响店经营不善,面临破产,恰好遇到丁元英,他能拉来资金,成就一番事业,还是挚爱的音响行业。

落魄的叶晓明,是把丁元英当成了翻身的救命稻草,一个可利用的人,但凡他有钱有势,就没丁元英什么事。

会后,叶冯刘三人对丁元英不肯直接投资还是颇有微词,三人私下讨论,猜疑不止,冯世杰直接发问:“那依你之见咱还干不干了?”

这时候三人心有疑虑,摇摆不定,需要一剂定心丸。

叶晓明是这么回答的:“这叫什么话,有点疑问就不干了,干了就不能有疑问?我见丁哥第一面就看出来他是高人,不然怎么会有今天的局面?”

叶晓明的核心观点是有疑问也要干。他不仅是在说服冯世杰和刘冰,也是在说服自己,他要用这样的话来自我催眠:丁元英是个高人,肯定靠谱,不会骗我们。

但一件事需要说服自己,本身就代表信念没有那么坚定,不够坚定的信念会导致内部猜忌和自我怀疑。

叶冯刘三人和丁元英渐行渐远的结局,从一开始就埋下了种子。

其次是对经营模式的不信任。

股东扩大会议之后,格律诗正式成立,叶冯刘三人带着王庙村如火如荼的干起来。

尽管如此,叶晓明还是心里没底,提出疑问。总结归纳为以下几条:

一是格律诗公司真能靠音响吃饭吗?二是出口、测评、代理这些词跟听故事一样,有那么容易吗?三是即便真能做到,要花多少钱?四是音响有没有必要申请专利。

当然,他最关心的一点是,如果音响做不起来,所有的钱就花了。

这几乎是对从产品,经营思路,到营销模式全方位的不信任,以及对能否成功的不确定。

丁元英一通分析之后,叶晓明仍然觉得很空泛,抓不住实际的东西。

他认为,保险的做法是,趁花钱的事还没铺开,及早改变主意,踏踏实实做机柜,逐步向音响市场渗透。

他同时鸡贼的给丁元英保留面子,表示会执行公司决议,但保持个人意见。

这几乎可以表明,他对丁元英的整个经营模式都不认同,但架不住大股东欧阳雪的绝对压制,丁元英的态度就是欧阳雪的态度,欧阳雪百分百信任丁元英,对格律诗有绝对话语权。

不难发现,从格律诗股东扩大会议开始,每当叶晓明有疑问,摇摆不定,丁元英先是一通解释,接着欧阳雪出场表示是因为信任丁元英才会拿钱。

欧阳雪出于仗义对叶冯刘三人怀疑丁元英义愤不平,而叶晓明又被欧阳雪的坚定和气势震慑,但在心里面,他并没有打消这种疑虑。

所以当他亲自去办商检和出口代理这些事情时,自言自语,这得花多少钱哪,又不是真有市场。

刘冰调侃他:“叶总,坐着宝马在北京出入大公司,找到点感觉没有?”

他很有危机感:“这云里雾里的,谁敢当真哪”。

刘冰反问他:“这话开会的时候你咋不说?现在说这有啥用?”

叶晓明的回答是:“说了也没用,人家得按套路来。”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丁元英不实在,没有踏踏实实做事,一直在走套路玩虚的;二是叶晓明对此一直憋着一口气,但迫于股东压力,没办法改变现状。

在职场上,这是很明显的信任危机。

想象一下,你跟着老板干活,既不认可他的能力,又不信任他的人品,也没有很深的捆绑关系,跟他干只是因为走投无路。

你自认是个聪明人,有头脑有想法,但是老板不听,一切他说了算。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定时炸弹,遇到危险老板随时可以跑路,分文不损,但你得为这个烂摊子买单。

你会是什么感觉?风平浪静一切好说,危机来临肯定立马跑路。

叶晓明认为自己面对的就是这种情况。

他是什么时候爆发的呢?收到乐圣诉状的那一刻。

他破防了,第一反应是惹了不该惹的人,这在他心里是天大的危机,无论输赢都必死无疑。

他再也忍不住,对公司前途失望,对丁元英失望,毫不客气的暴露了对丁元英最真实的态度:”这位所谓的高人都干了些什么?都是一些花拳绣腿的东西,纯粹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不一样而标新立异,虚荣,说到底就是个虚荣。“

并且他对丁元英以前的经营模式是怎么评价的呢?”带领着一支没有受过训练的游击队在生搬硬套正规军作战,扎得架势虽然好看,但显然是行不通,这一年多是白干了。“

全面否定丁元英和格律诗,全面否定之前的一切。

这种感觉很奇怪,就好像是,在印证一场从一开始就存在的结论,看吧,我早说了不行,如果一开始听我的,就不会这么糟糕。

这时候,他对丁元英因为欧阳雪的震慑而仅存的信任荡然无存,有的只是愤怒,失望,生气,是丁元英把他置于这种艰难的境地,把一切都毁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唯一补救措施是逃离,在败诉之前撤股,丁元英的高人光环彻底消失,他毫不犹豫的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先和谈,和谈失败立马退股,晚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

他也走下了那趟开往成功的列车。

再看一遍叶晓明这条线,其实非常清晰,他讲的是商业中信任危机导致的合作失败。

如果不是丁元英胸有成竹,早预料到这种情况,留有后手,将是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

叶晓明没有可能在扶贫神话中逆风翻盘,除非他重新认识丁元英,否则这种不信任将成为定时炸弹,随时导致新的危机。

叶晓明犯的错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既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丁元英身上,又不坦诚相待,创业的整个过程怀疑猜忌,导致团队核心不稳,最终分崩离析,遗憾收场。

但是信任又有很高的要求,是建立在对一个人充分考察和了解的基础上,需要有一定的智慧和判断能力,叶晓明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不具备识别丁元英的能力,导致他对这个高人,只有利用之意图,没有信任之基础。

忽然觉得,叶晓明这个名字,很符合人物特点,晓明晓明,小小的聪明而已,丁元英早就说了,仅有聪明是不够的。

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拥有智慧,才是一个人不断发展的基石。

与君共勉。

 


往期文章

柳岩的母亲不是恶毒后妈

董宇辉的正青春,俞敏洪的已江湖

宗馥莉活成了希拉里

沈腾的新电影,一言难尽

王思聪,另一种富二代生活样本

王思聪的反击,不要留恋够不到的人


木荻
木荻的个人公众号,写点东西,共同交流,感谢您的关注VX请加:hannilaiwa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