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心、北大血研所赵翔宇教授荣获2024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青年医学科技奖

文摘   2024-12-31 22:47   北京  

12月14日,2024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正式公布并颁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斩获4项奖项。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赵翔宇教授,荣获2024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青年医学科技奖!


青年医学科技奖

获奖者简介

白血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白血病的最主要根治手段。赵翔宇教授聚焦自然杀伤(NK)细胞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调控NK细胞抗白血病、抗CMV感染的新机制,在降低白血病复发、CMV感染方面进行了系列临床及基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原创性成果。赵翔宇教授基于团队国际首创的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北京方案”,通过多个临床队列首次证实供受者KIR配体相合可促进移植后NK细胞教育,降低白血病复发。从基础研究上阐明了:供受者KIR配体相合是通过促进移植后NK细胞教育,促进NK细胞抗白血病功能重建、减少复发的新机制。挑战了国际上推荐优选KIR配体不合的供者选择原则的认知框架,改变美国、欧洲、中国等多国指南。研究成果写入欧洲骨髓移植协会、英国组织相容性和免疫遗传学学会、法国骨髓移植学会HLA配型及供者选择指南等国内外指南/共识。


赵翔宇

二级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长期从事血液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从事研究细胞治疗转化研究,包括肿瘤和病毒特异性细胞疗法,在抗肿瘤和抗病毒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赵翔宇教授的工作重点是研究移植后自然杀伤(NK)细胞和巨细胞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MV-CTL)重建的调控机制,并设计一系列临床转化研究,开发NK细胞、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和CMV-CTL 细胞疗法,促进移植后抗肿瘤和抗病毒免疫重建。这些原创性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移植免疫学理论,还提高了白血病治疗的疗效,最终改善了患者的长期生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Journal of Hematology Oncology,Leukemia,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 Cell Reports等发表SCI论文50余篇,第一/第二完成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7 项,已转化 1 项;主持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创项目在内国自然 7 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专题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 20 项,主持首批及第二批卫健委体细胞备案项目3项。


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研究与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第八届国家卫建委标准委员会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第一届白血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白血病及相关疾病比较研究协会会员、美国血液学会员;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中华科研管理杂志编委、临床血液学杂志常委、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编委等。


获得荣誉:

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

北京青年五四奖章

北京市科技新星

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自然科学类

北京大学屠呦呦青年学者奖

编辑:韩子琦

校对:高伟豪

审核:陈月、胡利娟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国家血液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中心依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以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病转化研发、精准诊断三个平台为核心,聚焦临床与转化研究国际前沿资讯,推进规范化诊疗体系惠及全国。欢迎同道点评讨论,携手助力健康中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