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2030“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重大项目:白血病免疫逃逸机制与细胞免疫治疗新技术研发启动会顺利召开

文摘   2025-01-26 22:20   北京  

科技创新2030

2025年1月15日,科技创新2030-“癌症、心脑血管、 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重大项目——白血病免疫逃逸机制与细胞免疫治疗新技术研发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顺利召开。该项目的启动将推动我国白血病防治领域的科技创新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嘉东,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处长王坚成及副处长邓锐,重大项目办主任李娜、柳皋隽,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研处副处长胡凡磊,项目顾问王金勇教授,以及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赵翔宇、各课题负责人邢栋、沈博、何霆及学术骨干等2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胡凡磊副处长主持。同时,项目组聘请王俊院士、黄晓军院士为项目指导专家,为项目提供专业指导意见并监督评估项目进展。



科技创新2030-“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重大项目,是在国家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的精心策划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充分论证和精心筹备而启动的。该项目聚焦重大疾病的防治需求,旨在通过整合全国范围内的优势科研资源,汇聚多学科、多领域的顶尖专家和科研团队,开展系统性、协同性的研究攻关,力求在疾病的基础研究、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康复管理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支撑。其中赵翔宇教授作为负责人的“白血病免疫逃逸机制与细胞免疫治疗新技术研发“项目荣获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资助。

白血病作为一种严重的恶性血液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且治疗难度大,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该项目拟通过开展多组学技术解析白血病细胞特征、免疫细胞特征等前沿研究,深入探究白血病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监视与杀伤的机制、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治疗靶点;转化应用于细胞免疫治疗新策略的研发,推动白血病治疗效果的提升。



会上,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嘉东致辞中强调了白血病免疫逃逸机制与细胞免疫治疗新技术研发“项目的重要性,指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可大幅提升我国在白血病防治领域的水平,还可增强我国在该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健康产业的升级。同时,也表示北京大学作为依托单位将为项目的执行提供各方面保障措施,并对项目进展、成果、经费情况进行监督审查,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

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王坚成处长和赵翔宇教授为黄晓军院士现场颁发项目指导专家聘书;邓锐副处长介绍了北大医学部科研处对重大项目的管理措施,包括对项目执行中的阶段性报告及指标完成情况的审查评估;对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的严格管理监督;以及对项目成果管理的要求与制度等内容。明确了对该重大项目的科研管理规定。

项目负责人兼课题负责人赵翔宇教授,与其他三位课题负责人分别对该项目四项分课题:“白血病细胞分子特征及病因机制研究”、“白血病微环境解析及互作机制研究”、“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新型细胞治疗方案的研发”、“新型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的建立”的研究计划、研究进展及合作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汇报。项目指导专家组在汇报后就各课题技术路线、课题间的关联交互及未来成果转化应用方向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最后,黄晓军院士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对项目组的前期准备工作与研究规划给予了肯定,强调了项目组不同学科不同团队的交叉优势,同时希望项目组内部加强交流合作,以成果的创新性及转化应用为主要任务导向,争取高质量完成项目目标。

撰稿:任悦

编辑:韩子琦

校对:高伟豪

审核:陈月、胡利娟


国家血液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中心依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以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病转化研发、精准诊断三个平台为核心,聚焦临床与转化研究国际前沿资讯,推进规范化诊疗体系惠及全国。欢迎同道点评讨论,携手助力健康中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