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秒懂要点】
1、妊娠合并ITP是妊娠早期及中期最常见的引起血小板显著减少及出血的病因,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安全,但妊娠合并ITP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2、本研究首次揭示妊娠合并ITP患者骨髓MSCs 衰老、凋亡显著增加及免疫调节功能受损。基于组学及体内外模型实验发现孕酮是妊娠合并ITP患者骨髓中最显著的特异性代谢物。孕酮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NOD1受体信号通路调控MSCs的衰老和凋亡。
3、本研究有助于阐明妊娠合并ITP的发病机制。基于这些发现,干预肠道菌群可能成为治疗妊娠合并ITP的新方法。
4、文章以Article形式发表于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的官方期刊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通讯作者
张晓辉 教授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
简历请点击:国家中心PI:张晓辉
第一作者
陈琪 主治医师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背景
妊娠合并ITP 是妊娠早期和中期导致血小板显著减少最常见的原因。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妊娠合并ITP的临床结局。妊娠合并ITP患者通常在妊娠期间出现明显的血小板下降,并伴有出血症状加重,而需要接受治疗。然而,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治疗仅对大约40%的患者有效。
妊娠期间,母体的代谢组、免疫系统和肠道菌群均发生显著变化,其相互作用对正常生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并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ITP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妊娠合并ITP患者肠道菌群、代谢组改变及其相互作用目前尚无研究。
研究过程
分离来自健康对照、非妊娠ITP患者及妊娠合并ITP患者骨髓MSCs,进行体外扩增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等检测其增殖、衰老、凋亡及免疫调节等功能;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研究其骨髓特异性代谢物;构建妊娠合并ITP小鼠模型,采用16srDNA测序技术,分析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特征及特异性代谢物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采用粪菌移植方法构建小鼠模型;检测粪菌移植小鼠骨髓MSCs功能;通过体外及小鼠实验探索特异性代谢物、肠道菌群与妊娠合并ITP骨髓MSCs损伤的相关性;并分析妊娠合并ITP患者肠道菌群特征。
研究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妊娠合并ITP患者骨髓MSCs衰老及凋亡显著增加,抑制活化T细胞增殖及诱导Treg功能受损。基于LC/MS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筛选出孕酮是妊娠合并ITP患者骨髓最显著的特异性代谢物。通过体外实验及构建妊娠合并ITP小鼠模型,小鼠骨髓 MSCs 均表现出衰老、凋亡增加和免疫调节功能异常;提示孕酮介导妊娠合并ITP骨髓MSCs的损伤;鼠模型的肠道菌群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合并ITP小鼠肠道菌群α多样性显著降低,其菌群构成与ITP小鼠存在显著差异,优势菌属主要为 Helicobacter、Undentified_Lachnospiraceae、Candidatus_Arthromitus等;进一步分析提示孕酮调控妊娠合并ITP小鼠肠道菌群改变;采用粪菌移植方法构建模型,结果显示,移植妊娠合并ITP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受鼠,其骨髓MSCs表现出衰老和凋亡增加,RNA-seq分析提示其与细胞衰老及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相关基因表达异常。妊娠合并ITP患肠道菌群分析同样提示α多样性降低,其肠道菌群在多种功能通路上与ITP患者不同。
研究者解析:
本研究首次揭示妊娠合并ITP患者骨髓MSCs显著衰老、凋亡和免疫调节功能受损。孕酮通过肠道菌群介导的NOD1受体信号通路调控MSCs的衰老和凋亡,干预肠道菌群可能成为治疗妊娠合并ITP的新方法。
原文链接:
Chen Q, Liu F, Zhang G, Qu Q, Chen Y, Li M, Huang Q, Fu H, Zhu X, He Y, Huang X, Zhang X. Progesterone regulates gut microbiota mediating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injury in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patients during pregnancy. J Thromb Haemost. 2025 Jan 3:S1538-7836(24)00776-1. doi: 10.1016/j.jtha.2024.12.027.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756658.
撰稿:陈琪
编辑:韩子琦
校对:高伟豪
审核:刘竞、孔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