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冬天去南半球,我度过了最完美的夏天
旅行
2025-01-24 21:16
广东
一个月前的广州,刚刚从持续了235天的漫长夏季中逃脱。我却搭乘上南航CZ663,来到更加温暖的南半球,再续上了盛夏。
穿越云层、星空和赤道,飞机最终降落在明媚的阿德莱德(Adelaide)。
△阿德莱德街景。
这是中国和南澳大利亚州(简称“南澳”)时隔4年多复航的第一班机,也为国内游客探索澳洲大陆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作为第一站的阿德莱德,面积不大,城市中心占地不足1平方英里(1平方英里约等于2.6平方公里),却成功将“全球最宜居城市” (《经济学人》评)、“澳洲最酷城市”(《华尔街日报》评)、“地球上最后一个精心规划的城市”(《纽约客》评)等一系列酷炫头衔收入囊中。极“有限”的土地上,高度浓缩又舒展着精品式的城市生活。
△艾尔半岛最具标志性的灯塔。
以阿德莱德为圆心,自驾、乘船、乘火车或是飞行出发,一小时内,你便能看到古老神秘的红土内陆、水清沙幼的海滩、日照充沛的葡萄园,或者是也正躲在草丛里偷看你的考拉、袋鼠和鸸鹋……澳大利亚野性的另一面徐徐展开。
△夕阳下的葡萄树。
当然,在感受南澳的多面魅力之前,选择阿德莱德作为飞行目的地可能还有一个非常简单且冷门的原因——
外国城市里,英语拼写方式与汉语拼音完全一致的,属实不多。Adelaide,看着实在亲切。
降落在应许之地
问:从机场驱车前往阿德莱德市中心,如何判断目的地就快到了?
答案是找一条巨型“绿化带”。
△阿德莱德地图。(图/wiki)
世界上可能再难找到像阿德莱德这样,将“公园包围城市”理念践行得如此严格的城市。一条接近1公里宽的绿化带在土地上画出了一个“8”字,也划分开了阿德莱德的中心与市郊。
走进市中心,可以看见宽敞的街道,摩登的高楼、尖顶教堂、十九世纪的砂石建筑,优雅而整齐地排列在这张“棋盘”上,令人感到极度舒适。事实上,阿德莱德从1836年建城起,便一直维持这种强迫症友好的规划方式。
△阿德莱德一面是山,一面是海,四处是公园。
近两百年前,南澳大利亚省依法成立,并借土地买卖的形式吸引来了澳洲大陆的第一批自由移民。英国上校威廉·莱特(William Light)也在此时接受委任,设计阿德莱德。
先看选址和分区,阿德莱德西靠圣文森特湾(Gulf of St.Vincent),东倚阿德莱德山(Adelaide Hills),可谓是坐山望海的好位置。恬静的多伦斯河就沿着“8”字中的那一横自东向西穿过市中心,替阿德莱德分割出了住宅区和商业区。
△阿德莱德万豪酒店外观。酒店在阿德莱德老邮局之上改造而成。
热闹的商业区位于河南。自带澳式松弛感的餐厅、酒吧和咖啡馆遍布在每个角落,皆步行可达。同一栋建筑,可能一半是现代的钢筋架构和大落地窗,一半则是保存自19世纪的老房子。步行在建筑物间,会不时产生一种时空穿梭感。
△进入阿德莱德图书馆,就像来到了霍格沃茨。
游客一定会去的是阿德莱德中央市场(Adelaide Central Market)。这个市场最初是1869年由德国移民创立,而后,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也陆续带来了不同的风物与民俗。所以如今南半球最大的生鲜市场不仅仅是提供新鲜的食材,满足当地居民日常采购的功能场所,更成为了南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的缩影,折射着这个地区独有的移民创业史和奋斗史。
△在阿德莱德中央市场,你能尝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风味。
阿德莱德还有一个别称是“20 分钟的城市”,意思就是驾车20分钟以内,即可抵达附近的海滩或山丘,或是享誉世界的红酒产区。换句话说,不出1个小时,阿德莱德人便能向山海走去,再返回家中,完成一场“20分钟效应”的身心洗涤之旅。
当然,无论是阿德莱德人或是游客,都应该花上更多时间,来享受这些旅途——
△Stamford Grand酒店,位于格雷尔海滩的黄金位置,能收获很老钱的阳光。
比如说到最受欢迎的格雷尔海滩(Glenelg Beach),先选一家露台面朝大海的酒店入住,再从楼下任意一家意式雪糕店带回战利品,便可以看着海浪和云层的颜色,从蓝变成金色再变成玫瑰色,先灿烂再柔和,直到圆圆的明月升起,成为格雷尔摩天轮上的一枚点缀,也为一天画下句号。
△格雷尔海滩上最显眼的,就是这个转速惊人的摩天轮。
或是前往阿德莱德山(Adelaide Hills)的汉多夫小镇(Hahndorf),探访这座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的德国村,在德式风格的小木屋间漫步,尝尝堆得像小山坡一样高的正宗德国猪肘。
△在汉多夫小镇散步,记得穿勃肯鞋。
说来神奇,如果问起南澳有什么特色菜?恐怕大家都想不出一二。但来到这里,你却能尝到来自德国、意大利、泰国北部最为正统的当地风味。
一百多年来,为了追寻自由,从世界各地移民至阿德莱德的人,也带来了他们自己的家,自己熟悉的生活。这才有了此时此刻,格雷尔海滩上,不同肤色和种族的人能共享同一阵海风,同一轮明月。
据闻,一心想把阿德莱德打造成自由移民“应许之地”的威廉·莱特上校,在建城3年后便不幸去世。弥留之际,他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对于把阿德莱德建在这里的理由,我不指望现在能得到广泛的理解和冷静的评判,我是应该受到赞扬还是谴责,自有子孙后代来做判断。”
作为一个近两个世纪后匆匆路过此地的游客,我也感慨,幸好当时人们选择相信光(Light,莱特)了。
闯入更广义的应许之地
阿德莱德的城市是自由移民的“应许之地”。但在阿德莱德建城之前,这片干旱、遥远的大陆,也是许许多多神奇生物的“应许之地”。
澳洲素以神奇生物种类繁多而著称。地理上的隔离、长期趋于稳定的气候环境,以及相对较少的人类活动,让生活在这里的动植物都能保持原始的模样,不断繁衍生息。
△出了Adelaide,就是discovery了。
如今哪怕是在城市里漫步,也能不时看到两只个头壮硕、色彩高饱和的鹦鹉,成双成对地从头顶掠过,极为高调——
要知道,国内城市里最常见的喜鹊、麻雀、珠颈斑鸠、乌鸫,全是黑白灰棕的大地色系,都有种一旦藏在树上便极难被发现的“淡鸟”气质。
向导北北告诉我们,刚刚见到的粉红凤头鹦鹉,模样固然是粉嫩可爱的,但也因叫声过于响亮,被当地人喊作“galah”。这个词也能运用于人类社会,有“大傻子”的含义。
△粉红凤头鹦鹉。
可能也是这个原因,鹦鹉成了此番南澳之行最容易见到的小动物。而后我们也一步步给自己上难度,乘越野车翻山越岭,再上天(飞去隔壁艾尔半岛),又下海(也就是像坐一个多小时的“大摆锤”那样出个海罢了)。
△翻山越岭中。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
△羊驼@索夫特羊驼牧场(Softfoot Alpaca Farm)
这样——
△考拉@米奇拉野生考拉乐园(Mikkira Station)
这样——
△海狮@海狮同游(swimming with sea lion)
这样——
△袋熊。
这样——
△袋鼠
。
的神奇动物朋友们。
在阿德莱德山的峡谷野生动物园(Gorge Wildlife Park)和艾尔半岛(Eyre Peninsula)的米奇拉野生考拉乐园(Mikkira Station),我们看到了两种不同状态的考拉。
南澳是澳大利亚境内为数不多可以亲手抱考拉的州,但要完成这个美梦还有一个前提,天气不能太热。像在峡谷野生动物园“打工”的其中一只考拉Lily,她每天只需在11:30、13:30和15:30上3轮班,气温超过32°C便休假。事实上,她上班期间,也只需要从一棵人形树转移到另一棵,全程不停进食,便能收到无数“好可爱”的评价。
△峡谷野生动物园中“消极怠工”的考拉。
而生活在米奇拉野生考拉乐园里的考拉们,可能没有十分像人的名字,常常以难以想象的姿势出现在桉树杈上,还会发出小猪一般的叫声宣示领地。
我们一行人小心翼翼地在桉树下穿行(其实主要是害怕踩到毒蛇),寻找高度合适的考拉,完成神秘的自拍仪式。考拉自然是难以理解这些行为的,它们只是微醺,小眼睛一眯,昏睡过去。考拉爱吃的桉树叶其实有毒,它们需要用大量的睡眠时间来代谢掉。
△测视力环节——数数树上有几只考拉?
我还在树下捡到了“彩蛋”。考拉粪便不臭、含毒量低,是考拉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食粮。
△考拉的粪便。
艾尔半岛以崎岖美丽的海岸线和怡人的海滩著称。但当站在林肯港国家公园(Lincoln National Park)海边,你才会懂得这里绝非电脑屏保那般温柔平静。这里的海风、阳光,都存在感极强,给予地面上所有生物一视同仁的洗礼,使他们凌乱,也使他们都从骨子里迸发出生命力来。
△在林肯港国家公园的海边。
我们偶遇的鸸鹋一家,显然已经对这
样的环境习以为常,不慌不忙,优雅踱步。
它们才是这个公园的主人。
△鸸鹋一家,实在优雅。
听说,鸸鹋和袋鼠,本是差别巨大的两个物种,但因为都只懂往前走,永远不回头,而一右一左地被印在了澳大利亚的国徽上。
澳洲人似乎偏爱这类“一往无前”的叙事,就像我们此时脚下的艾尔半岛,它还有个昵称,叫“无憾岛”——世界上敢自称不让游客留遗憾的目的地,能有几个呢?
说到在艾尔半岛最“无憾”的行程,很多游客都会选择“同游”项目。这么说吧,旅游好不好玩,有不有趣,关键是看跟什么人一起旅游。南澳艾尔半岛的“同游”,往往指“游泳”的“游”,一年四季,不同时段,从不同方位深入海中,你能找到不同的“同游者”:与海狮同游(swimming with sea lion)、与大白鲨共潜(swimming with white shark)、观鲸(whale watching)、与大乌贼同游(swimming with cuttlefish)。
我们此次的同游伙伴是澳洲海狮,好奇心强,不怕人,甚至愿意上前亲一口你的Action 4,狮均ENFP,在“游”的过程中提供了极佳的情绪价值。
然后尝尝这里流淌的奶与蜜
在阿德莱德的第一个夜晚,我们偶然买到了这样一瓶酒。它的酒标是一幅漫画,其中包括葡萄种类——西拉(Shiraz),产地——芭萝莎(Barossa,有趣地集齐了南澳葡萄酒最具特色的两大要素。而这幅漫画的标题,也就是酒名,叫《母乳》(MOTHER’S MILK)。
△名为“母乳”的酒。
南澳绝对是一块被葡萄佳酿“惯坏”的土地。
这里拥有超过18个葡萄酒产区,占全澳葡萄酒出口量65%以上。
其中,刚刚提到的芭萝莎地区,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 19 世纪初期的第一批殖民者。建造了阿德莱德城的威廉·莱特上校为这里美丽的山谷起了“芭萝莎”这一名字,意为“玫瑰之丘”(Hill of Roses)。
△芭萝莎沙普酒庄。
两百多年前从欧洲远道而来的德国人,带来了南澳的第一批葡萄树。这里得天独厚的地形、气候、日照,使土地里长出了世界上最好的西拉(Shiraz)。这种葡萄所酿造的酒,有着强劲奔放的味道风格,酒体饱满,果味成熟,还带有黑莓、醋栗干、黑胡椒、摩卡咖啡、烟草、泥土,以及一丝丝肉类等多样气息。
如今的芭萝莎已经发展成为集美酒佳肴、建筑、艺术与音乐为一体的旅游区域,漫步其间,目之所及尽是连绵不绝的葡萄藤缠绕而成的绿色波浪,空气中也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葡萄果实及花草清香。除了西拉,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歌海娜(Grenache)、霞多丽(Chardonnay)和雷司令(Riesling)等红、白葡萄品种也在此地广泛种植。
从此,自带贵族气质的奔富(Penfolds)、“澳洲国民酒”杰卡斯(Jacob’s Creek)、极富当代气息的纷赋(Wolf Blass)等葡萄酒品牌,才能以此为家乡,带着上乘的品质,走向世界。
从“他乡”来到南澳溯源,我们此次选择了阿德莱德的奔富玛吉尔酒庄(Penfold’ s Magill Estate)和菲尔半岛(Fleurieu Peninsula)的黛伦堡酒庄(d' Arenberg Wines)来品。
△奔富玛吉尔酒庄的试饮体验。
前者Daily Heritage Tour的亮点在于探索葛兰许(Grange)葡萄酒诞生地,可以走近这款“澳洲酒王”的光辉历史,还能尝到6款味道各有千秋的骄傲“后辈”。
后者更像一个精奇古怪的博物馆。在家族的第四代传人Chester Osborn的现代化改造下,酒庄主建筑摇身一变,成为了悬浮在葡萄园上的魔方。魔方内部,就像疯狂迷恋达利的庄主所亲手打造的“超现实主义痛城”。
△黛伦堡酒庄内外,都透露着疯狂的气质。
来到建筑物顶层,你还可以参与亲调葡萄酒之旅(make your own blend),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理解和感受不同葡萄酒的香气、酸甜度和口感,并亲手调配一款独一无二的葡萄酒带走。
△黛伦堡酒庄有一款名为“Dead Arm”的酒,同一批葡萄树的枯枝被制成了图中的装置,真的变成“手”了。好喜欢这个梗!旁边是我自己调的酒,起名叫“Endless Summer”。
光喝酒已经足够诱人,但南澳非要更贴心地成为南部岩石龙虾(the southern rock lobster)、柯芬湾生蚝(Coffin Bay oyster)、野生鲍鱼(the abalone)以及蓝鳍金枪鱼(the southern bluefin tuna)这海鲜“四大金刚”的原产地。
△34斤的蓝鳍金枪鱼,还是个宝宝,美丽!
△大名鼎鼎的澳龙,美丽!
在艾尔半岛的柯芬湾生蚝农场(Coffin Bay Oyster Farm),你甚至能亲自穿上防水背带裤,跨过半个海湾,原地打捞,原地开壳,原地将生蚝送入嘴中。
△沉浸式劳动体验。
咬破生蚝硕大的肉身,咸与甜两种滋味复杂地交缠着,像海浪般卷入味蕾,用鲜味将你击倒,带来一阵晕眩。
△以后我也是熟练的开蚝工了。
然后你突然想起,生蚝还有一个昵称是什么来着?
正是海中牛奶(milk of the sea)。
图源:道喵叽、北北、南澳大利亚旅游局;编辑:曾宝气;校对:遇见;排版:粥里
道喵叽
你想来阿德莱德体验夏天吗?
读完点个【在看】👇
九行Travel
新周刊旗下文旅生活媒体,与你『行遍九州,探索世界』。
最新文章
打铁花、英歌舞,非遗春节的后劲太大了
川普也买不到的岛屿,是多少人的“此生必去”
法国味最浓的中国边疆小城,靠米线称霸全国
多少机场的候机厅,快卷成美食城了
江西小炒,悄悄统治江浙沪
第一次过非遗年的中国人,挤爆了这座县城
千年不灭的极致浪漫,如何点亮万家春华?
父母过年硬塞的土味零食,被同事抢着吃
河北第一座“万亿之城”,为什么是唐山?
《国色芳华》最强主角,才不是杨紫和李现
全世界会玩的人,都来广东过年了?
不带旅行指南的人,带着《全唐诗》出门了
九行改版了!🧧6款限定红包封面免费发放中
冬天去南半球,我度过了最完美的夏天
中国早餐第一城,隐藏王者竟是一碗饭!
占道出片的景区商拍,逼疯多少普通游客
凭良心讲,这些南方城市真的需要供暖
最低调的广东菜,含金量正在飙升
越好吃的地方,越多人有高尿酸?
99%去土耳其的人,都错过了这座宝藏古城
路边的茶叶店没人去,为什么还不倒闭
30岁放弃高薪,我在雪山村庄做“吉祥物”
中国进补第一大省,冬天抗寒全靠这一煲!
这个以美食闻名的小城,居然藏着千亿产业带
5年1.2万公里高铁新线,都要建在哪?
2025年全球最火的旅行目的地,就在家门口
春运第一城,90%的人读不对它的名字
上海真正宝藏的地方,还没被韩国人发现
东北三省“抢”游客,谁能胜出?
去了这些目的地,再不想去网红景区人挤人
平价连锁快餐被捧成“景区判官”,“只涨1块、啪啪打脸298的大盘鸡”
辞职教滑雪的年轻人,在可可托海卷疯了
越山向海:登最高的山,赶最浪的海
拜访了31个本地家庭,她看到了真实的中东
窑鸡才是广西人的社交货币,没吃过别说来过广西
冬天打工人最野性的享受,去山里0元泡汤
躺平、不脱发、开民宿:这座小城集齐了成年人的所有愿望
裸辞的年轻人,最近都在南方候鸟式旅居了
这个冬天,西双版纳有点热
奶茶店爆改菜市场,年轻人真的喝上草了
山东最地道的一张饼,竟然不是煎饼?
最适合自驾的北方城市,海景和海鲜都绝了
对不起,中年发福真不关代谢什么事
中国人最爱看的美食故事,都在这了
90%东北人都吃不到的东北菜,让南方人吃了?
这座地铁领先的大城市,这次换了个打法
合肥当第二,谁是功臣?
2025年的旅行重点,他们替你划出来了
中国爆炒第一省,凭什么成为冬日吃肉王者?
198元的机票盲盒,多少年轻人蹲点捡漏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