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四年时间,还原了芜湖这条老街!

时事   2025-02-04 08:29   安徽  


历时4年,制作104座陶土微缩模型,芜湖繁昌区手艺人王声发,用一双巧手,以陶塑技艺还原了繁昌横山老街昔日繁华热闹的场景,惟妙惟肖,形态逼真,唤醒了许多人儿时的记忆。我们去年曾报道过王声发的事迹(←此前报道),近日记者最新获悉,王声发创作的作品,近期顺利完工,且已被购买者孙百霞女士正式捐赠给繁昌博物馆,目前正在馆内展出。



历时4年多,104座陶土微缩模型复原一条老街

为展现昔日繁华热闹的横山老街,土生土长的繁昌横山手艺人王声发自2020年起,历时4年多,精心制作了104座陶土微缩模型。

这些模型经过设计、雕刻、阴干和入窑等多道工序,最终在1250度高温下烧制而成。


“这组作品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横山老街上的门面房和横山1956年修建的反修桥,作品长度约为38米。”王声发介绍,制作一座简易的门面房模型大概要一个星期,而复杂的门面房则要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

尽管制作一座陶房要历经好几道工序,出窑后如果出现裂缝便得重新再来,但王声发始终保持着极大的耐心,几年如一日坚持创作,只为用古朴、自然的陶塑作品,还原记忆中那条充满故事的横山老街。


在接受采访时,王声发多次提及捐赠人孙百霞女士,“捐赠人的功劳是最大的,如果没有她的支持,我也撑不下去。”

据了解,孙百霞女士也是繁昌横山人,她对王声发的作品深感共鸣,于是买下这些模型,并在与王声发商议后,决定捐赠给繁昌博物馆。


孙百霞女士表示:“我捐赠这些模型,是希望更多后人能够了解横山老街,不忘记这条老街过去的辉煌和现代的连接。我希望这一举动能够激励更多人加入到文化传承的行列中来,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繁昌博物馆:作品展出一个月

记者从繁昌区博物馆了解到,由王声发制作、孙百霞捐赠的“瓷韵横山 岁月旧影——繁昌横山老街复原模型作品展”正在该馆展出,展览时间为1月25日至2月25日。



“因为这组作品共有104座,但我们馆内的展架有限,所以我们正在积极筹划展览后续的展示计划。”据繁昌区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展览结束后,博物馆计划结合5.18博物馆日活动,首先与繁昌区的多所学校进行对接,进行巡展,配合相关写生、土制作、建筑科普、老街故事小讲座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随后,这些作品将被送往繁昌窑研学中心进行展示;最后,这些复原模型作品将回归博物馆仓库,得到妥善保管。


一片历史街区,承载一段悠远记忆;一幢历史建筑,藏着一个传奇故事。未来,随着展览的巡回进行,相信会有更多的目光聚焦于繁昌横山老街,更多的同伴加入到守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

记者:吴培丹 李婷维

编辑:陈轶敏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注大江晚报 设为星标 


大江晚报
28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1996年创刊的大江晚报,致力于关注民生、服务城市,用我们的温暖、理性,犀利、细腻,用可读可视可感可亲,打造情系百姓的现代化互联网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