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惜!他永远离开了芜湖“武林”

时事   2025-01-24 17:59   安徽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一颗跳动着的灵魂却悄然走向了终点。国家一级武术散打裁判、国家一级武术师、芜湖北城实验学校董事长兼校长李俊录日前因病在芜湖离世,年仅55岁。噩耗传来,昔日好友、同仁、学生无不扼腕叹息、默然垂泪。


学武少年

李俊录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是老幺。13岁那年,李俊录只身离开芜湖,前往河南嵩山少林寺武术学校习武,追寻心中侠肝义胆的武术梦。

尽管习武之路充满艰辛,却让年少的李俊录看尽繁华。他19岁获首届国际少林武术节武术散打擂台赛无差级别第二名,被特招进少林寺武僧团,成为少林寺第34代武僧(法名释延群)。20岁时,李俊录出任少林寺武术学校散打总教练。22岁,李俊录赴台湾访问时,打败美国拳王,被誉为“第二个霍元甲”。
1994年,23岁的李俊录回芜创办了芜湖少林文武学校(后更名为芜湖北城实验学校)。正是在这个起点上,他开启了为之耕耘奋斗一生的教育事业。
好友张嵘至今还记得1995年初识李俊录的场景。“那时候他刚从少林寺回到芜湖办学。我很自然地以为,这就是一介武夫,既没有文化,办事肯定也简单粗暴,不值得深交。没想到,他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武力解决不了问题,道理才能走遍天下。此后交往的30年里,俊录确实如此,我从来没见过他仗着会武恃强凌弱,而是在为人处世中处处谦卑有礼,办学育人更是讲究文武合一,以文感人。这使得俊录美名远播,也一路结交了不少真心朋友。”
躬身教育

在家乡芜湖30年时间里,李俊录一直深耕教坛,可谓桃李芬芳。他创建的芜湖少林文武学校30年来,向部队、公安部门、体育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培养了多位国家、省、市级冠军运动员和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中,获得各项奖牌800余枚。   

汤玲玲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这个当时13岁的巢湖女孩,暑假来到芜湖少林文武学校学习,最终为中国队创造了历史。2010年,她在第20届世界空手道锦标赛上夺得-68公斤级铜牌,实现了中国队在空手道世锦赛上奖牌“零的突破”,同年在广州亚运会上再获铜牌,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上摘得银牌,在国内赛事中18次蝉联全国空手道比赛冠军。

李俊录与汤玲玲

汤玲玲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如果没有李俊录,就没有她现在的所有一切。“暑假,我来芜湖看在学校做工程的爸爸。机缘巧合,顺便在李校长手里练了几个月。没想到李校长一眼就看中了,觉得我有这个天赋。后来,他把我送到了省队,接着我就进了国家队。后面又参加各种国内外的大赛。此后,我们一直保持联系,我总是向他请教各种问题,不管是生活中的,还是训练上的,李校长一直无私地帮助着我。退役时,我很迷茫,很焦虑。李校长一边鼓励我,一边帮我寻找各种机会。”
如今的汤玲玲已经成长为芜湖青少年体校的一名骨干教师。“到现在,我也忘不了那个13岁的暑假。李校长是我的人生导师,是我的领路人。斯人已逝,我会继续踏着他的脚步前行,成为像他那样的人!”
文武人生

就在上个月,李俊录发了最后一条朋友圈短视频。视频中,树上的黄叶片片飘零,李俊录却为这条视频取名“金陵之秋,孕育生机”。是呀,秋冬蕴藏生机。待到来年春天,树上的枝叶必定会更加茂盛。  

近年来,即使身体情况大不如前,李俊录依旧离不开他深爱的武术教育。对近年来网络上关于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的激烈争论,李俊录勇敢发声,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了答案。张嵘说,他上过李俊录的课。李俊录在课堂上不止一次地说过,传统武术的核心在于强身健体,武术可以育人,这是中国武术的内核,练武之人在任何地方都要站得正、行得端。武术也可以实战,进入真正的实战需要通过训练来掌握时间差和距离感。因此,李俊录自己在教学中很注重融合西方包括东南亚综合格斗的各种优点和长处。张嵘说,“他的课有理论,有实践,水平很高。”

李俊录的一位老友则评价说,李俊录是武僧,也是儒僧。虽然出身武林,但是李俊录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喜爱书法和国画,一有时间就自己写写画画,更是将崇文尚武的理念融入教学中。在学校开办了皖南地区首个小学全日制国学班,还与皖江书院联合举办“皖江伏羲夏令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禅武合一、崇文尚武在这里蔚然成风。

斯人已逝,武魂永存。谨以此文,共寄哀思。                                    

记者:杨友艺

编辑:朱辰婉

大江晚报
28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1996年创刊的大江晚报,致力于关注民生、服务城市,用我们的温暖、理性,犀利、细腻,用可读可视可感可亲,打造情系百姓的现代化互联网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