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书评
保障“诉”的权利 把牢“讼”的天平
——读长篇小说《因诉之名》
作者:李金松
干净亮堂的法制环境是开明盛世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完《因诉之名》,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共和国检察官敢于担当的国家责任,看到了检察官身上体现出的国家意志。
“诉与讼”是《因诉之名》的一条主线,读完小说,让我深深体会到,确保民众“诉”的权利,保障“诉”的畅通,应该成为整个社会最基本的法制环境。作为一名人民检察官,怎样履行“讼”的职能,把握“讼”的天平,才是一名法律守护者的最终目标。
中国人的造字总是有一定意义的。“诉”由“言”和“斥”组成,是指用言语进行指责或告诉。“讼”由“言”和“公”组成,意思是具有公共事务的言语,即公心和良知。小说《因诉之名》让我们看到了检察官冀英既打开了“诉”的大门,又承担起“讼”的义务,表现出一名共和国检察官应有的担当。
“血溅财务室”一案中的秦飞是一名“证据充分的死刑犯”,冀英“经过三天点灯熬油般的连审,终于把秦飞案的全部卷宗看完了。对于秦飞劫财杀人的事实证据,简直完美得让人挑不出半点疑问来。”正是因为“太完美”,冀英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这就是一名检察官特有的敏感性。冀英认为,“要把案件办扎实,关键是让事实说话,让证据说话。”所谓证据就是唯物主义论的客观存在。证据被认为是诉讼的核心,这是法律学界的一门学科。正如冀英所表示的一样,无论刑事技术多么先进,也不能代替“证据。”在冀英这位检察官脑海里,“证据”是作出结论的唯一依据。
“是黑的白不了,是白的黑不了”,“只要有冤情,我们就一定能查清楚”“上诉了,有什么心里话都说出来”,“至此,三提结束了”,这是检察官给当事人一次又一次“诉”的机会,给予当事人充分的“诉”的权利。冀英带着助手,在查阅当事人口供材料的同时,一次次与当事人面谈,于情、于理、于法,有效地打消当事人不想说、不敢说的顾虑,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口供与事实的一致性。
认真是冀英办案的一贯思想,一丝丝也不放过,那怕是身边人“表达的立场与冀英的质疑不大统一,冀英愿意听下去,他喜欢这种办案成员参与其中,知无不言的氛围”,冀英作为一名资深的具有丰富办案经验的检察官,总是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维护法律的环境,这也是全社会的愿望。
一条又一条分析案情,一遍又一遍与当事人见面,一次又一次接触案发现场,甚至不厌其烦地提取物证,已经到了“让人讨厌”的程度,只是,在冀英心里,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发现“蛛丝马迹。”冀英心里很明白,“证据才是定罪的称砣。”
“说话间,冀英把一个排水沟底已经清理干净了”,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该第十个了”,当冀英带领队员找到了“连泥带水的条物状拿到了手里”,“当刀型完整地显露出来时,冀英兴奋得差点叫出声来”,排水沟探水成果,开心溢于言表,这种成就感来自于冀英一班人办案的真切内心。
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冀检察官以患者身份“潜伏病房”,煎熬的日子也是不在乎的。窗外明媚的阳光,清脆的鸟鸣声,对于一位任务在身的冀英来说,根本不会去在意的。冀英在病房里的一举一动都在为办案获取最可靠的证据做铺垫。冀英自己所保护的,并出手救其性命的人,真是制造车祸要害死自己的仇人,这真是冀检察官做人的格局,也是一位检察官的原则。在冀检察官心里,只有崇高的法律,只有悬在头顶的天平。也真是冀检察官情、理、法相一致的办案态度,彰显出人民检察官的素养。
当我阅读到这个章节的时候,我的内心同样出现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来自于对检察官的敬仰,来自于社会的公平正义。
“明辨毫厘”反映出检察官冀英的办案风格。本人作为一名外行人,也懂得“明晃晃摆在面前”的,不必费多大的工夫,那些最有价值的线索恐怕就在“毫厘”之间。冀英说得好:“案件的证据就像一张网,织得越细,犯罪才越没有空隙可钻。”检察官办案,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只有想到了,才有可能做到。冀英认为,自己并不高明,就是做事多留心一些罢了。是的,人都不是天才,所不同的只是“用心、无我。”
当冀英一班人马在查找“证据”的过程中,办着办着就办成了“两个案子”,这与原先一审的“结论”相差甚远,如此带有戏剧性的调查结果,既需要检察官冀英对自己办案的自信,又需要真实有力的证据来支撑。冀英作为一名具有强烈法律担当和社会责任感的检察官来说,无论前面的结论怎么样,只有一个念头,“用证据说话。”最后,冀英及其队员根据“十个方面”的新证据得出“一审判决确有错误”的结论,建议“撤销原判,发回重审。”担当就是实打实地干,这与当今依然存在着的“看见问题绕道走”“多干多出错,少干少出错,不干不出错”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也许,检察官的千斤重担就体现在这“毫厘”之间。以至于让一审的主审法官看到“新证据”着实被吓了一跳,惊呼“这怎么可能呢?”“这是命案证据最好的一件”,就差开庭走程序写上维持死刑判决的裁定了。“太后怕了,这要是杀错了人?”多亏碰上了这样有经验的检察官,明察秋毫,不枉不纵。检察官冀英认真高超的专业精神和能力水平,在有限的二审期间查获这么多难以发现的关键证据,为这个案子准确纠错与追诉提供了坚实的理由,这就是检察官在“诉”以后做得更细致的“讼。”作为检察官,愿意听当事人的“诉”是办案的基础,那么,在“讼”这个过程中,去查找证据把案件做实才是终极目标。可以肯定地讲,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千千万万这样的精英检察官,可惜,“这样的精英不见得讨喜”,这才是社会的悲哀。
也许,国人不会忘记,1996年,仅仅61天,在没有充足证据支持的情况下,法院以杀人罪判决年仅18岁的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死刑,并予以立即执行,青春来不及绽放就梦断刑场,这是不重证据的恶果。正义虽然到来了,又能怎样,生命永远不能重来,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任何一起刑事案件的发生从来没有假设,我们只能正视现实。”作为一位检察官办案是没有如果的,更没有“草菅人命”的后悔当初。
“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动机,不光看他是怎么说的,重要的是看他怎么做的”,通读《因诉之名》,冀检察官总是把功课做到位,所走的每一步路,都在论证自己“怎么做的。”在法庭上,冀英全程无纸化答辩,“法理情张驰有度,随即产生了反转效果。”冀英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检察官,把“秦飞从死刑边缘上拉了回来。这背后彰显的是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的精神与能力”,更是一名检察官最基本的良知和最崇高的社会责任。
从“再审焦尸案”到“血溅财务室”,从“车祸背后”到“连环追踪”,归结到最后,都是冀检察官执着的正义,这是一位人民检察官最值得骄傲的人生追求。
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日子里,举国欢庆,每一位中国人都是自豪的,就在这一天,冀检察官的书记员冬煜双喜临门,喜庆时刻的新嫁娘,成为一名光荣的检察官。“冬煜的华丽转身,不仅得益于其自身的优秀,还得益于她有一个优秀的团队。”是的,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总会有一帮人,与优秀的人在一起,自己肯定也会变得优秀。冀检察官的优秀影响着身边的人,优秀的团队一定能走得更远。
冀英成为全国检察业务专家,被聘为全国检察机关教育培训讲师团成员,可以肯定地讲,小说主人公的人民检察官冀英,只是作者笔下的代表。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还有千千万万冀英这样的优秀人民检察官,奋斗在共和国的土地上。也正是因为有那么多优秀人民检察官的辛勤付出,才能创造出民众通畅的诉讼渠道,才能真正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民众的美好愿望。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
作者从诉字和讼字的字意出发,展开了对于《因诉之名》的文学评论。从《血溅财务室》说起,剖析了检察官,诸如冀英等检察人,在不断寻找和寻求案件真相的路上,做到了真实、担当、公正、正义的高尚境界,为新一代的检察人树立起了职业的高标。从案件中来,到案件中去,心中常怀民众,常怀法理的天平,这样的《因诉之名》,才能将法之精神,风行天下。推荐阅读。
——编辑:穿越中的书生
作者简介
李金松,中共党员,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政治工作专业毕业,历练于武警部队二十年,后到地方党政机关工作,对党建理论有较深研究,发表论文众多。从事文学创作多年,全国报刊文学杂志时有作品发表,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大地之恋》。
编辑简介
有酒修仙,无酒学佛。本是俗生,何必糊涂?在穿越的路途,我没看见光,更没有看见救世的耶和,阿,六天的折磨,我在安息日里复活。
-END-
向上滑动↑
图文编辑 | 浅浅眉
银河悦读
文若银河
悦读无限
银河悦读中文网前身为榕树下雀之巢文学社团,2017年4月29日在上海创立该网站已近7年,现管理团队近60人。
网站汇集来自全国各级作协会员,退役军人、退休人员和高校及中小学的教师、大中小学生以及各界网络文学写手,是国内首家以中老年为主体覆盖全龄段的原创文学艺术网站。在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广东、海南、四川、云南、陕西、内蒙古、新疆等21个省市自治区创建了40家分站。
网站以“书写你我光芒”为宣言,以“网聚正能量,抒写真善美”为宗旨,以“传承红色基因、传承中国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以“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志愿奉献”为精神坐标,以创作出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奋斗目标,是广大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也是浩瀚文学星空的璀璨星座。
2019年中国妇女报称誉:红色网络文学领跑者
2020年志愿军研究会称誉:红色文化传承方队
责编:浅浅眉 初见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动动小手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