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书评
揭开司法检察面纱的文学窗口
——读靳国忠长篇检察小说《因诉之名》
作者:张立民
摘要:
通读全书的最强烈感受是,看似小说而非虚构,宛如传记但不自夸。通篇工笔写真,专业认真,细节求真,不拔高,不掩饰,实事求是,振聋发聩,体现了作者的责任、使命和担当精神。有人认为,只要不犯法,就永远与公检法机关以及律师不沾边,没有必要了解犯法后如何被处理。从这部书所提供的检察案例来看,不犯法不等于不必知法,不知法则必然会犯法。
阅读《因诉之名》之前,是有顾虑的。个人觉得,没有司法检察的相关知识,没有打官司的亲身经历,很难读懂弄通这本专业性很强的书。掂掂手中的书,更觉十分沉重。449页、45万多字的大部头,有点啃不动。几番思量,展开书页,立即被作者真诚的《自序》所吸引,进而认真地通读了一遍。
这是一位检察官从检33年的工作经历与感悟,是鲜为人知的“二审”故事。作者由一名普通的锅炉工嬗变为热爱本职工作的司法者、独立办案的员额检察官、精通公诉与监督的法务专家。他的成长经历正好与改革开放同步,不仅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更有突出的工作业绩。他“结合本轮司法责任制改革的时代背景,竭尽所能地将这一时期、这一阶段的检察官动态、履职风云,及其办案中的所思、所为、所感作一身临其境的描摹”,旨在“弘扬公诉精神,传播检诉文化,助推法治社会的正能量”。毫无疑问,这部书的创作来源真实可靠,题材稀缺,主题鲜明,价值非凡,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
我的表弟赵威曾是检察官,现为大学教授、法学博士。我的侄女张婉是执业律师、法学硕士。他们从不与我谈工作体会,我也从不主动询问。只知道表弟授课很受欢迎,侄女在法庭上与平时判若两人。司法检察在办案中因保密需要,工作情况从不对外公布,工作业绩也很少见诸媒体。检察官不像公安人员那样寻常可见,只是在法庭上偶尔以公诉人的身份露面,但决不张扬个性、哗众取宠。他们是司法战线上的隐身战士、无名英雄。这部书为认识他们打开了一个文学窗口,不仅可以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更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一件件得以纠正的大案要案
这部书分为14章,以“二审”为切入点,以检察官冀英办案组所经办的5个命案为主要故事情节。既有被告人的上诉案,也有一审检察官的抗诉案;既有关乎生死的要案,也有激起舆情的大案;既有争议未果的疑案,也有隐藏冤情的铁案,还有针对检察官本人的谋杀案。案案重大,件件惊心,个个棘手。正义与邪恶短兵相接,刺刀见红。冀英认为,“一审重在诉与不诉,二审重在诉得对不对、判得准不准。”冀英与办案组的同志坚持正义不动摇,认真履职不避难,严格把好终审关,终于“把涉嫌犯罪的人绳之以法,让罪不至死的生命得到尊重”。
在《误陷“滑铁卢”》一章中,省人民医院财务科副科长武富桂因贪污罪被一审判处死刑后,提出了上诉。身为省检察院公诉处副处长的冀英,接手这个上诉案件,到省看守所提讯武富桂。武富桂说自己罪不致死,冀英让他具体说说理由。武富桂想从头说起,担心检察官不愿意听他絮叨。冀英说:“与你生命相比,我的时间没那么重要。”武富桂说,一审期间,我一说这些,他们就说与本案无关。
武富在详细叙述自己犯罪过程中,谈到他所犯的事儿里有一半离不开一个叫简晓玲的女人,她是外省某医疗器械公司的销售代表。有特殊的攻关手段,已经把省卫生局长拿下,得到了上亿元的采购大单。事后,请局长和他(当时是医院副院长)吃饭,成了朋友。之后,医院有一笔3亿元的财政专款一时没有使用上,想找“一个安全下蛋的窝”。医院领导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他便找简晓玲帮忙。简晓玲联系了一家国字头的金融证券公司,既安全又高息,得到医院领导批准。简晓玲为此给他一笔“中介费”,是一张3百万元的银行卡,而且每年1张,连续3年。总共可得9百万元,实际拿了6百万元。
有横财必有横祸。他急于想给儿子买套婚房,需要6百万元,还差3百万元。他便在住院押金上动了邪念,短短一个月就得逞了。这之后,他不仅没收手,反而有了成就感。加上简晓玲隔年给他的3百万元,他手里的赃钱竟超过了两千多万元。事情败露后,武富桂被一审被判死刑。武富桂认为,除了那6百万回扣款,他把挪用的住院押金还回去了一些,估摸有5百万元左右。一审时,他们说没有还钱的事实。冀英问他怎么还回去的,有没有证据?武富桂说在押金底联上做了记号。
这事情很复杂,也很棘手。那年头拿回扣款似乎是合理的,挪用的住院押金又还回去了。如果减去还回去的钱,还真不致于判死刑。这是个剪不断理还乱的案子,被告人说不清楚到底还回去多少钱,查找证据相当困难,还牵扯到另外两个人。冀英以对被告人生命负责的精神,认真查找还款证据,甚至利用婚假到国外度蜜月的机会,找到简晓玲核实情况,动员她讲出其中隐藏的行贿问题,因此武富桂的死刑被改判缓期二年执行。全案落幕,印证了一句司法名言:“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
《再审焦尸案》则相反,大学教授王立弓杀妻焚尸,火灾现场没留下任何证据,两次被判无罪释放。冀英在补充侦查中,不放过任何疑点,不怕任何麻烦,甚至不惜自费挖沟取证。经过4年多的诉讼“洗礼”,终于把自认为手段高明的王立弓改判为有罪,真正做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在《他杀与谁杀》一章中,秦飞被认定犯有劫财和杀人两罪,被判处死刑。可他只劫财没杀人,为使他的妻子免受起诉,隐瞒了重要的破案线索。他不知道还有上诉一说,准备以命相抵了。面对真凶不承认杀人,假凶却低头认罪的这一复杂情况,冀英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及现代的刑事痕迹检验技术,为秦飞洗去了杀人之冤。
一场场针锋相对的法庭辩论
在法庭上,检察官与律师围绕公诉内容、法律原理、法律条文、犯罪证据等方面,往往要进行针锋相对的、无比激烈的辩论。有人认为,律师是在为被告人开脱罪责,是强词夺理的狡辩。其实不然,律师也是国家的法律工作者,担负着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责任。他们以法律和事实为依据,维护被告人的应有权利,堵塞公检法机关的工作漏洞,保证被告人得到公正的判决。
以高校教授王立弓杀妻焚尸案为例,律师认为王立弓杀妻的事实没有发生,也没有放火,他妻子“颅骨顶部凹陷骨折”是救火时被消防器材所伤。检察官予以反驳,但因证据不足,没有被法官采信,先后两次无罪释放。这个案件被网络媒体炒作为“中国版的辛普森案”,引起广泛关注,闹得沸沸扬扬。一审检察官祝嘉坚持抗诉,王立弓满不在乎,洋洋得意。公安机关对王立弓所进行的补充审讯,被律师认定是以非法手段获取口供,“十二小时三班倒夜提是‘熬鹰式’的非法审讯,剥夺了被审讯人的睡眠、健康权,在使其肉体及精神遭受极其痛苦的情况下作出的供述,内容难保客观真实,应当依法予以排除。”这位四两拨千斤的律师,是拥有法学博士学位、具有丰富辩护经验的大律师展云奇。他是一审检察官祝嘉的大学教师,使祝嘉感到很难与他针锋相对、唇齿相争。
且看其中的一次法庭辩论。开庭当天,法院加强了法庭内外的治安警力。大约容纳二百人的大法庭全部坐满了关注此案的旁听者。其中就有两位特别观众——冀英和舒唯艺。其余则多为被害人的同事及被告人的亲友,也有不少政法界同行和媒体记者现场观摩。由于大律师展云奇是法学界的知名人物,又与优秀的公诉人祝嘉存在师生关系,故而在没开庭之前就有“师生法庭论剑,激辩真相短长”的网络疯传,使这起舆情关注的杀人放火案一时被燃到了沸点。
祝嘉借程序上的先机和雄辩的口才,从证明被害人死于扼颈他杀开始,讲述了尸检鉴定、毒物检验报告、现场勘查笔录、火灾原因认定书等多方面客观证据,得出王立弓的妻子江延清死于他杀的结论。同时指出,被害人家住三层,尸体却出现在了火源点半地下一层,非但没有远离火源,相反却是进入。本来可以通过一层的单元门逃生,没必要绕过逃生门不出,继续冲入火海寻死。这岂不有违常识、常理、常情。祝嘉的公诉发言有理有据,应该说无懈可击。
祝嘉刚发表完本案有犯罪事实发生的基础性意见,忽听“啪”的一声响,那是审判长敲击法槌中断她发言的意思。祝嘉对此感到不满,但又不能违背法官的意志。审判长为的是强调控、辩意见的针对性,请辩方发表辩护意见。展云奇反映迅速,立即口若悬河地来了一场授课式的辩护。他首先否定江延清生前遭扼颈窒息而死的结论,说他注意到公安机关调取的消防员灭火证明,“在救火时曾用钢叉翻动过现场,之后发现了尸体”。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死者颈部的舌骨骨折是消防员使用灭火钢叉触碰打击造成的结果。扼颈或钢叉都可能造成舌骨骨折,两因同果。公诉人只认定扼颈致死,不讲钢叉所伤,这不公正。同时,他还指出没有扼颈他杀的前因,死后焚尸也不能成立。江延清死于火灾意外,没有犯罪事实发生,本案不具有刑事可罚性,起诉指控必然是错误的。公诉人没有任何直接证据支持,在法庭上不能讲故事。
祝嘉多次高喊“反对”,都被审判长认为反对无效,辩护人继续发言。后来,尽管有三个警察出庭支持公诉人,也没有被法庭采纳。展云奇连问带辩,如同小刀割肉一般,刀刀见血,整个旁听席似乎都被他带了节奏,一片窃窃私语。一个月以后,星州市中级法院以绝对不能出现错案为由,一审判决被告人王立弓犯故意杀人罪、放火罪证据不足,无罪释放。
冀英第二次接办这件无罪二审抗诉案时,已经是员额检察官。他本着“我是员额我做主”的精神,经过一系列缜密的调查取证和科学检验,确定杀人现场在王立弓的家中,取得了鞋柜血滴、地砖血迹、衣袖血点等直接证据。特别是从地沟中找到了被王立弓抛出窗外的杀人凶器烟灰缸。能言善辩的展云奇,在法庭上再也找不到辩护词了。这正是正义可以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
一个个因诉而战的检察官
书中除了主人公员额检察官冀英外,还展现了许多检察官的风采。冀英办案组中先后有舒唯艺、冬煜、郑鸿朋、祝嘉等检察官。省检察院的领导有副检察长柳长鸣。他们是不拿枪的战士,以法律为武器,执着正义,因诉而战,与犯罪分子和邪恶势力作坚决的斗争,有时甚至是殊死的搏斗。其中,塑造最成功的是冀英和柳长鸣。
冀英是通过夜大和自学获取文凭,考取检察官的。他下乡返城后,被分配到一家街道集体所有制的羊毛衫厂当保全工。爱人是一起在省郊区插过队的高中同学,后来成为一名空乘人员。他们已经有了可爱的女儿,小日子过得很有幸福感。但,他不甘心就此平凡地度过一生。大家都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为此,他开始自学《国际法》,并报名参加全国成人高考的法律专业考试,渴望拿到一张文凭,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为保证白天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学习,他主动提出去烧锅炉。
功夫不负有心人。冀英拿到法律文凭后,紧接着参加了国家面向社会招收录用公务员的统一考试,被省检察院录用。自此,他从一名街道工厂的工人华丽转身为一名人民检察官,乘着改革的时代春风,踏上了从未有过的新征程。这一年,他25岁。他格外珍惜从普通工人到司法检察官的人生转折。勤奋学习和努力上进,正是他当好检察官的坚实基础。
冀英在书中的故事,是从他任省检察院公诉处副处长讲起的,时年43岁。他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干了6年,拥有在职研究生学历,是个典型的检察实务派代表。他办案悟性好,肯钻研,通常省里有影响的大案要案办理,基本离不开他的身影。别人是电脑分配案件,他是领导点名办案。该处的处长柳长鸣提升为副检察长后,要从两位副处长中来选拔处长。另一位副处长麻鹏举,是名牌大学的刑事诉讼法学博士,擅长理论研究,能说会写,每年都有论文在期刊发表,属于年轻有为的学者型干部。
就在这个晋升的档口,他接手了武富桂上诉案。他初审案卷,认为这个人确实该判死刑,贪欲膨胀,侵吞病患者家属交来的救命钱,数额巨大,给医院信誉以及社会稳定均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恶劣影响,当属“两特一极”的应杀案。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二审讯问被告人是必经程序。而他作为部门的中层领导,没有配备专职的书记员,得从其它专案组借用。没想到,就是这个借调的书记员搞鬼,提拔之事也就泡汤了。
检察官面对移交过来的书面材料,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挑挑证据上的不足,找找文字上的毛病,而后挥笔写上“维持原判”,各方满意,上下欢喜;一种是不放过任何疑点,不怕任何麻烦,把犯罪事实弄清楚,把犯罪证据搞扎实,确保做到不枉不纵、不冤不黑。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司法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否一案而惊动两级公检法机关,杀一人而关乎民心国运。检察官所决定的每一步都有成败风险,都有个人责任,而且是终身负责。言出似箭,驷马难追,执法如山,不容试错。
冀英本可以不接武富桂这个案子,以免遇到麻烦,影响提拔。可他却接了下来,而且还认真办到底。这之后,冀英领导当不成了,成了专职的二审检察官。冀英也曾萌生辞职的念头,去干能挣大钱的律师。然而,冀英没有打退堂鼓,他非常珍惜检察官的岗位和荣誉,决心为之奋斗终生。不当领导照样干检察,不被提拔却成了能够独立办案的员额检察官。司法改革的新形势,使他如鱼得水,大有作为。这之后,他经办的大案要案,件件办得利索,个个干得漂亮。他成为省里树立的先进典型,最高检察院表彰的法务专家。
冀英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案六部曲:材料审、当面问、搜疑点、勤补侦、明判断、法庭论。他善于从公诉理由、律师辩护、被告口供、提审讯问中,发现各种疑点,并一追到底。在《车祸背后》一章中,本来是一起车辆肇事逃逸案,他却发现3个报警电话的内容不一致,饭店保安的证词前后有矛盾。深入调查下去,原来是被害人樊凡先被人打死,再被拖到公路中间,才被车辆碾压而死的。樊凡的父亲为此举着儿子被压断的胳膊,到检察院上访喊冤,成为轰动一时的上访大案。真凶的父亲得知检察官发现他儿子杀人的证据,便找黑恶势力帮忙摆平,收买律师,威胁证人,甚至制造车祸,阻止冀英前去找证人谈话。结果法警司机当场牺牲,冀英身受重伤。冀英并没有因之被吓倒,通过病房卧底,查出案中案,使打架伤害致死者、买凶杀人者、黑保护伞以及黑恶分子,都被绳之以法。其中的一名罪犯曾经当面问冀英:“为了公事,您真的连死都不怕吗?”冀英回答:“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我作为一个人不怕死是假的。但是,我的职业又让我不能退缩,就像战士上了战场,面对敌人你别无选择,只有义无反顾地冲上去,才能换来生的机会,换来社会的安宁与正义。
柳长鸣副检察长一直是冀英的上级领导,他非常欣赏冀英的思想信念和检察才华,总是让他挑重担独挡一面。他参加案件分析会时,认真听取汇报,能够集中大家的智慧,找到突破口和关键点。冀英能够首批考取员额检察官,其中有他的鼓励和帮助。冀英能把检察工作干到底,与柳长鸣的器重有很大关系,正是“士为知己者死”。
书中的检察官虽然都以严肃理性示人,但也有不少温情细腻的故事。他们也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也有烦恼、苦恼和懊恼。《尾声》一章中,冀英参加冬煜的婚礼,检察长柳长鸣和冀英的发言,都有人性之光、人情之味、人生哲理。这方面的例子不再枚举,可去书中细细浏览和体味。
通读全书的最强烈感受是,看似小说而非虚构,宛如传记而不自夸。通篇工笔写真,专业认真,细节求真,不拔高,不掩饰,实事求是,振聋发聩,体现了作者的责任、使命和担当精神。有人认为,只要不犯法就永远与公检法机关以及律师不沾边,没有必要去了解犯法后如何被处理。从这部书所提供的检察案件来看,不犯法不等于不必知法,不知法则必然会犯法。
三点建议:一是全书的结构最好以一个案件贯穿始终,以增强故事悬念和阅读兴趣。《再审焦尸案》前后延续4年,案情复杂,侦破曲折,诉讼激烈,完全可以贯穿全书。同时,适当穿插其它几个案件。二是个人学习成长的情况不必独立成章。可把《岁月如歌》一章的内容穿插到整个故事情节当中,展现冀英的学习精神和思想素质。三是把一些法律专业术语和工作习惯用语尽量通俗化。譬如,“二提”、“夜提”、“支抗”等。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
《因诉之名》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揭开了司法检察的神秘面纱,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展现了检察官们在维护公平正义道路上的坚定信念与不懈努力。书评对《因诉之名》的解读和评价有较高深度与价值,详细介绍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主题思想,详细介绍了书中检察官经办的多个案件,使读者对司法检察工作有了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展现了检察官在工作中的坚定信念和人性光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真实情感和生活状态。强调了小说弘扬公诉精神、传播检诉文化、助推法治社会正能量的主题,让读者明白司法检察工作的重要意义。书评全面且客观地评价了《因诉之名》,既肯定了作品在文学性、思想性等方面的优点,又指出了其在结构、内容等方面的不足,为读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参考,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作品。推荐阅读。
——编辑:李亚文
作者简介
张立民,微信名沈东东,男,辽宁省沈阳市人,1973年入伍,原空军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基础部政治委员,空军大校军衔。从军35年,祖国的每一寸领空和领土早已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退休以后,迫不及待地用脚去走读,用心去感受,用笔去赞美,先后出版《游记中国》和《寻访中国古战场》两部专著,在网上发表近百篇游记,受到读者好评。
编辑简介
李亚文,毕业于汉语言文学系,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工作之余,酷爱读书,爱好文学,勤奋文学创作。199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散文《追求》《生命之旅》《捧出你的微笑》《月是故乡明》;诗歌《雪》《爸爸的白发》;微小说《足迹》《历史的天空》等公开发表在各级各类报刊上。
END
向上滑动↑
图文编辑 | 浅浅眉
银河悦读
文若银河
悦读无限
银河悦读中文网前身为榕树下雀之巢文学社团,2017年4月29日在上海创立该网站已近7年,现管理团队近60人。
网站汇集来自全国各级作协会员,退役军人、退休人员和高校及中小学的教师、大中小学生以及各界网络文学写手,是国内首家以中老年为主体覆盖全龄段的原创文学艺术网站。在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广东、海南、四川、云南、陕西、内蒙古、新疆等21个省市自治区创建了40家分站。
网站以“书写你我光芒”为宣言,以“网聚正能量,抒写真善美”为宗旨,以“传承红色基因、传承中国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以“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志愿奉献”为精神坐标,以创作出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奋斗目标,是广大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也是浩瀚文学星空的璀璨星座。
2019年中国妇女报称誉:红色网络文学领跑者
2020年志愿军研究会称誉:红色文化传承方队
责编:浅浅眉 初见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动动小手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