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纪实
才情四哥
作者:独钓寒江
摘要:生命,是一场虚妄,更是一场真实。一娘八姊,情同手足。六弟是铁路人,他眼里的“四哥”是个硬朗有血性的兵,更是人间至亲“才情暖男”。他们不因距离而疏远,不随时光而消散。什么叫骨肉连着筋?什么是打虎亲兄弟?读下去,心里酸酸的,又暖暖的……
佛说,今生的兄弟姐妹是前几世修来的缘分。意思是前几世累积下来的缘分,到了今世才能成为手足。我不是佛教徒,对佛学也无丝毫研究,但父母生了我们兄弟姊妹八人,我想无论是不是前世今生轮回因缘,就生命繁洐血脉传承而言,冥冥中是上苍安排我们冲出茫茫人海,挤进一个娘胎,相聚在同一个屋檐下。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其神奇、极其美妙的事情。
常言道:龙生九子,子子不同。我们八个兄弟姊妹,性情迥同,禀赋各异。然而有父母的言传身教、耳提面命,个个仁厚贤良、人人发奋担当,各自都撑起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宗祥,在我们八姊妹中位居第五,在七兄弟中排行老四,是我的四哥。由于都是少小离家独自打拚,相似的境遇与艰辛使我和四哥有着特殊的通灵与感召,时常有“心有灵犀、惺惺相惜”之感。
与四哥几十年的生命交集中,我俩有过无数次的书信交流,无数次的电话长叙,无数次的促膝夜谈,无数次的把酒畅聊……不知不觉中,他对我的思想内核、思维方式、处事方法都产生了十分深重的影响。可以说,四哥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我前行的标杆、看齐的榜样。尤其值得推崇的是,他在我眼里极具才情。
说他的“才”,是他身上时时溢出来的文采口才、见解学识以及为人处世的精到熨贴;说他的“情”,是他对父母养育情、兄弟手足情、战友儿女情、铁血家国情的深厚感念和真诚周全。
军营谱写青春华章
四哥出生于1957年正月,属鸡。来这个世界报到之初,正赶上我们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社会动荡不定,物资极度匮乏,家家都面临着生活危机。四哥的发育严重营养不良,至今留着“先天性心脏卵圆孔未闭”症状。当年为了祈求健康多福,长命百岁,父母给他取乳名“金锁”。
这不禁让人想起《红楼梦》里贾宝玉那块著名的“通灵宝玉”长命锁。贫困人家没有能力用金银铜玉为孩子置办长命锁,我的爹娘只能以一个卑俗的小名表达对孩儿的祈愿和祝福,以期保全他脆弱的小命。
四哥比我大7岁,由于年龄相差悬殊,少年时期的他在我的记忆中有点模糊,甚至几乎是空白。相对清晰的印象,大约是从他参军入伍才逐渐形成的。
1976年冬,一年一度的征兵开始了,恰是我们举家下放到宁夏中卫县东园公社赵桥大队安家落户7年有余。已经高中毕业回乡务农的四哥,农闲无聊,与同是回乡务农的几个同学和一帮发小玩伴,伙哄到一块儿报名参加验兵。此事在我们全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有支持的,有反对的,尤其是老妈担忧最大。我清楚地记得,那些天里妈整日整夜心神不宁,不是唉声叹气,就是暗自垂泪,还时不时地唠叨:“娃儿还这么小,吃饭不知道饥饱,睡觉不知道颠倒,这么瘦小的身体,当兵那么苦,能受得下来么?”
几天以后,征兵的喜报下来了,四哥榜上有名!现在看来真有点造化弄人、阴差阳错的意味。之前几位人高马大的哥哥应征入伍均没能如愿,这次和他一起报名、身強力壮且迫切想借机跳出农门、改变命运的一众伙伴也全都落选了,而恰恰是四哥这个身材瘦弱、起初抱着有当无耍的心态、甚至是“借验兵享受免费体检”的不纯目的、看上去最不具备当兵条件的小个子成了“黑马”,一路胜出!真可谓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后来我才明白了:是他的知性、机敏,赢得了接兵部队人员的格外青睐与喜爱。
当他胸佩红花,被人们敲锣打鼓送去军营的时候,四哥自己都说“有点懵懵懂懂”,但他的人生,就这么实实在在地开启了新的篇章。
四哥服役的地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以北三百里、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中蒙边境。七十年代的交通信息极其落后,加之军事保密的因素,通讯地址与军营实地相差两千里。他当兵的前几年与家里的联系十分有限,往往是一封信历经多地周折,漫游个把月才能收到。因此,四哥在外边的安危冷暖,成了全家人特别是爹妈最最牵挂和揪心的大事了。
多少次,我看到老父亲戴着他那幅老花镜,反复翻看四哥的来信;多少次,又撞见老妈望着四哥的戎装照片悄悄独自啜泣。尤其是1979年初春,中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了,当时三哥以上的四兄妹都已成家立业,家里只有爹妈、五哥、还有我和七弟垫底。五哥已是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的主力,多的时候屋里就剩下年迈的爹妈和年幼的我和最小的“老疙瘩”七弟。一天,我们收到四哥来信,说到他们因为一级战备进入北疆前沿坑道的情况,还说到他也写了请战书,积极申请赴越参战的情况。那段时间,家里气氛很是压抑沉闷,老爹每天或是抱着大哥给的半导体收音机,或是摊开二哥从单位带回来的报纸,或是翻出四哥的来信,从广播里、报纸上、书信中搜寻着战事动态,揣摩着四儿子的点滴细节。有几次我半夜醒来,看到黑暗中父亲靠在炕头墙边抽着自制卷烟,脸上闪着一明一暗的火光,那情景深深地刻在了我脑海里,也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同年4月,老父亲突发脑溢血瘫痪病危,收到“加急”电报的四哥于战备等级降格后日夜兼程赶了回来,却没能见上爹最后一面,只看到了红红的棺椁和白花花送葬的人群。料理父亲丧事的几天里,四哥没掉一滴眼泪,也很少说话,只是木然地跟随长辈们亦步亦趋。有几个亲戚私下里议论:“这娃当兵好像当傻了”。
军令如山,往返十天的假期很快结束,四哥也按时返回了部队。后来给我讲,回到军营的当晚,他蒙着被子放声恸哭一场,哭了个稀里哗啦,哭了个昏天黑地,哭了个酣畅淋漓。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是一个游子亲恩未酬的愧疚,这是一个军人忠孝难全的委屈,这是一个铁血男儿家国情怀的宣泄……
军队就如同一个大熔炉,在反复锻打淬炼中,四哥一步一个脚印砥砺前行。入党、立功、提干、上军校一气呵成;在副班长、文书、团政治处书记、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师新闻干事、组织科长、政治部副主任、军党委秘书、军校教研部政委、党委书记、铁路军事代表处主任等多个岗位上一路高歌猛进。
在四哥看来,军人只有经历了真枪实弹战争硝烟,才算得上真正的军人。然而他虽未曾获得金戈铁马驰骋炮火的机会,却凭借一腔忠诚,武备历练加文字特长,自如地文武皆施,挥发着正能量。既操枪弄炮厉兵秣马,又以笔为剑弘扬正气,豪情尽放。所在部队的各种大型文宣、重大军事部署的阵前动员,各类军政素质竞技赛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服役38年,他先后参加过西北边境中苏对峙、实战背景下的一级战备、著名的“西部嘉峪关八四军演”、兰州毛纺厂特大火灾灭火抢险、平息藏独势力骚乱等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六次荣立三等功。
特别是2008年,西藏半个世纪以来最大的“3.14反革命暴乱”在多地发生,四哥带领官兵全力投入平暴斗争,日夜奋战在拉萨至唐古拉雪山军事运输保障第一线,100多天里,家人与他失去了联系。而他和战友们当年的生死博弈,写入了高原军交史册,他们的忠诚誓言,至今仍留在部队荣誉室陈列的那面鲜红的旗帜上。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是四哥在军医学校当组织科长的时候,我出差到兰州,许久不见的哥俩都很激动高兴。四哥买回来酒菜,哥俩推杯换盏谈天说地,说的最多的是人生事业。那天我们喝了很多酒,聊得很晚,以至于到后半夜了,我醉态朦胧中被拉到客厅挂的一副字画前,那上面写着郑板桥的《示儿》金句,四哥满脸通红情绪高涨,挥着有力的手臂逐字逐句读给我听:“吃自己的饭,淌自己的汗,自己的事业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此情此景,至今仍历历在目。这是四哥人生的信条,后来也成了我献身铁路事业的座右铭,影响了我半辈子。
的确,四哥的军旅生涯是他人生青春的奋斗史。他的每一个进步都包含着大量的艰辛与汗水。
沙漠戈壁,铁马冰河,练就了四哥坚韧执着不服输的血性,也完成了从一个西北边防“大头兵”到西南雪域高原大校军官的升华与蝶变。一介文弱书生,硬是倚仗扎实的文采、精神的强悍和严谨灵活的组织指挥能力,一路开疆拓土,唱响了军营奋斗之歌,书写了人生的精彩华章!
退休彰显铁血柔情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作为军人,四哥虽外表清瘦,但内心不失强大刚毅、铁血豪迈。
当年军委总部关于军交运输的命令下达后,作为军代处主任的他临事不乱,指挥若定,胸中似有雄兵百万;当南海、台海形势危急时刻,已经退休赋闲的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当美国众议长佩洛西窜台挑战我国底线的时候,年逾花甲的他义愤填膺,铿锵怒吼:若有战,召必回!他将一个老兵的豪情血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与此阳刚之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还兼具柔善眷亲的另一面,在家人面前细腻周全、温婉贴心,完全是一个“暖男”形象。
2009年,母亲85岁高龄时,四哥从部队领导岗位退到了二线。常年的漂泊打拼终于得到了喘息,他一边担负着一部《青藏军交史》的撰写任务,一边又把部分时间精力转移到了对母亲的精心照料上。他说服固执的母亲到兰州颐养数月,每天亲自奉茶喂药,伺候左右。带母亲游览散心,陪母亲家长里短,承欢膝下,顺从母意,伊然“乖宝”一枚,把几十年漂泊游子对父母的亏欠加倍的偿还。
为报答父母恩德、传承家风良俗,四哥牵头策划,动员号召家族第二代、第三代共22人,每人撰写一篇文章,讲述与母亲之间的故事。经四哥逐字逐句反复修改润色,历时一年设计编印成了一本精美的家书——《永远的康乃馨》。这本书是继家中八姊妹所著《我们心中的父亲》之后的又一作品,价值在于可以传世家族,荫及后人。对于执笔者子孙们来说,回忆往事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是孝道之举;对书中主人公老母亲来说,则是精神美味,孝悌的享受,影响同样不可小觑。
《永远的康乃馨》成书后,九旬老妈高兴得像个孩子,没人的时候整天捧在手里。12万字的文集,几乎文盲的老妈不认识其中的多少字,她就反复翻看插图照片;有哪个孙子晚辈来看她了,她就让把书上的文章念一段,每当这个时候,母亲便很有成就感的样子,脸上总是露出或羞涩、或满足的微笑。这本书成了老妈后几年的重要精神支柱。
真诚在于心灵,情义在于行动。或许是长年在外的缘故,四哥特别珍惜与亲人团聚的机会。每逢重大节日,尤其是春节和清明节,他都携全家从兰州赶回老家,祭拜先祖、与家人团圆。母亲去世后,为了维系兄弟情缘,他毅然在中卫购房置业,每年都回老家小住一段,无形中起到了凝聚、粘合的作用。
四哥重情重义,不仅把对父母的孝道体现得细致入微,对兄弟姊妹、子孙后辈也同样关爱有加,把血脉亲情照顾得十分周全到位。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不论是兄长们寿喜患病,还是晚辈们成长进步,他都一一挂在心上,忙前忙后、不遗余力。
2014年初,二哥遭遇意外,眼睛严重受伤,我连夜开车把二哥从中卫送往银川专科医院。当时正好赶上四哥在中卫探亲,他放下手头的一切事情,次日便赶到银川,联系大夫、确定手术,端水喂饭、伺候起居,十多天里不离左右,担起了超越兄弟的责任。
2020年8月,已经七十三岁的二哥一直有个愿望,想在有生之年到西藏走一走、看一看。当他提出这个想法时,引起了几乎全家人的反对。一方面,大家从安全健康的角度,担心二哥年事已高,且年轻时就有高血压疾患,怕经不起高原缺氧的折腾;另一方面,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忌讳“七十三、八十四”这特殊敏感的年份;还有就是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国蔓延,远行无异于逆行。但二哥决心已定,谁劝都不动摇,四哥便主动担当起了陪同护送的任务。一来四哥在拉萨工作过几年,熟悉那里的情况可当向导;二来主要是观察照顾二哥的身体,确保健康平安。经过一周多的车马劳顿,在四哥的悉心照料下总算了却了二哥多年的夙愿。但事后据四哥讲,一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实则危机不断、险象环生。尤其是列车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时,二哥高反严重,头痛欲裂,连自己都发出了“大不了撂到这里”的悲叹。好在四哥是有备而往,一路上带着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器,还有西藏军区总医院自制的“高原安”特效药。可想而知,那些天里四哥承受了多么巨大的心理压力,背负了多么沉重的精神负担呀!四哥用默默付出、隐忍担当,诠释了什么叫情同手足,血浓于水!
2004年5月,姐夫吳占明患鼻咽癌不幸离世,姐姐的精神受到灾难性打击,生活猛然跌入谷底。四哥看在眼里,挂在心上,经常长途电话嘘寒问暖,邀请姐姐到兰州小住散心,疗愈悲伤。之后又几次赶回中卫探望,帮姐姐排解心中的苦痛,鼓励姐姐往宽处想、往远处看,支持姐姐消除顾虑开始新的生活,充当了一个“暖心小弟”的角色。
2014年深秋,三哥陪同病重的三嫂到银川住院治疗,医院的诊断结果非常凶险,大有回天乏术、无药可医的意味。三哥一下子陷入了绝望的深渊,精神几近崩溃。四哥得到消息,安排好家里的事情,专程跑到银川陪同在三哥身边,十多天里帮助三哥跑前跑后,拿主意、定方案,打气鼓劲、关怀安抚,给予三哥极大的心理支撑和情感抚慰,使三哥三嫂度过了手术前后最艰难、最黑暗的一段日子。最终否极泰来,春暖花开。在三哥危难之际,四哥为三哥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
五哥宗奇出生于1959年,四哥和他相差两岁。可能是年岁相近,又都出生在上世纪最困难的年代,都经历了“粮食关”的缘故,他俩的交流中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五哥命运多舛,多灾多难,一出生就忍受饥饿威胁,严重的营养不良致使已会走路的他五岁时又瘫软在了炕上,成长发育受到极大影响,长大后个子也是兄弟中最矮小的。1980年春天,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的五哥,在帮助乡邻盖房子运石料时遭遇翻车事故,造成左腿终身残疾。由于长年瘸拐着走路,最终导致左侧股骨头坏死做了置换手术。因术后疫情封控,辅助治疗没跟上,结果造成严重静脉血栓,险些酿成大祸。发生在五哥身上一连串的不幸,时时牵动着四哥的神经,每每提起,都是痛心疾首,不能自已。五哥的健康是四哥最为揪心的事,每次回到中卫,他必然要见五哥,无论如何,哥俩都要喝上几杯,唠唠家常,有时兴起,彻夜长谈。牵肠挂肚情真意切,关心关爱溢于言表,妥妥一个“长兄”形象。五哥住院手术的日子里,四哥忧患眷念之至,一篇《胞弟“五掌柜”》刷屏网络,浸满了悠悠伯季之情。
八姊妹里我和七弟宗贤是家里的老小,与四哥年龄相差很大,特别是与七弟相差了将近一轮。在我们两个“小尾巴”身上,四哥更是倾注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心血。无论是在我们年少学习成长中出现问题的时候,还是年轻时工作婚恋中感到迷茫的时候,以及后来事业发展中遇到瓶颈的时候,人生的每个关键节点上,都有四哥的鞭策、引导、鼓励和推动。
回顾和四哥的过往,我们虽然聚少离多,虽然年龄差距巨大,但我们之间的交流几乎达到了无缝连接,没有丝毫的疏离感。我们在“三观”上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趋同共情。尤其是四哥退休后,我们相聚的机会更多了,每年都有一些日子在家乡的杨渠村团聚,一起散步遛弯,一起吃饭饮酒,一起喝茶打牌,一起阅读赏石……广泛的话题、共同的志趣,有时语重心长,有时神采飞扬,其乐融融,快意酣畅。
潜意识里,我常常产生一种错觉:他是我们的四哥吗?脑海中不时闪现出蒋大为《北国之春 》里那句“家兄酷似老父亲”的歌词。在家庭排行上,他是我们的四哥,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和七弟对四哥的共同定位是:“亦师、亦友、亦兄、亦父。”
桑榆勃发学士风华
有人说,退休不是终点,而是人生新的开端。此话一点也不虚,从四哥身上就得到了充分印证。他退出行伍已经多年,是性情使然也好,是职业习惯也罢,退休后的他没有丝毫懈怠,从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从未停下过前行的脚步。
和大多数退休老人一样,他也勤勉打理日常家务,精心安排家庭生活,含饴弄孙,乐享天伦。但除此之外,他将所剩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写作上。我们把他形容为“身体隐居田园,灵魂却徜徉在诗和远方。”他把“爬格子”“码文字”作为每日的“必修课”,写作成了晚年生活最重要的内容,甚至到了沉醉痴迷、废寝忘食的境界。
神奇的雪域情缘让他魂牵梦萦,丰富的军旅经历令他激情澎湃,深厚的文学底蕴使他文思泉涌。他一头扎进了写作的海洋,尽情挥洒,欲罢不能。
他先后以“金锁”“天路过客”注册开通了个人微博,加入了“江山文学网”“银河悦读中文网”“战友新报”“云想文学”“山西作家在线”等多家网络平台的创作。在文学的海洋里四哥如鱼得水,各类美文佳作源源不断,精彩纷呈,圈粉无数,成为了江山文学网的签约作者、“江山之星”;银河悦读网的“金牌写手”、高级顾问。近年来,他在各类媒体共发表散文、诗歌、纪实文学、有声文学等400余篇,达200多万字。可谓硕果累累,收获满满。
在四哥的笔下,大美西藏雄伟的布达拉宫、大昭寺、神奇的纳木措、羊卓雍、壮美的珠峰雅江令人神往;虔诚的僧侣藏胞、遍布的经幡经筒玛尼堆、虔诚的“磕长头”、转山转湖转佛塔的蠕动身影让人震撼;吐蕃悠久厚重的历史、古格文明神秘的文化引人遐思;戍边官兵、援藏英烈以及他们背后的军嫂惹人动容;兄弟亲情、凡人琐事给人温暖;就连藏獒羚羊、花草顽石也充满了灵动,摄人心魄。这些年来,四哥在牵头编纂完成几本家书和青藏军交史书后,以主要精力于2012年整理出版了讴歌雪域高原的散文集——《天路不再遥远》上篇;2014年又整理出版了该书的下篇。2018年,与七弟宗贤携手合作,创作了以刻画咏颂大麦地文化产业园奇石馆藏石为内容的诗歌集——《天工石韵——七郎精品藏石咏絮》,该书图文并茂、趣意盎然,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圈内石友的热捧,被称为:“石”与“诗”的完美婚配,兄弟俩的珠联璧合。
2020年开始,四哥又以我们兄弟姊妹为原型,陆续写作发表了《温润大哥》《性情二哥》《家有一姐》《缘分三哥》《胞弟“五掌柜”》等系列散文,篇篇精彩,好评如潮。总之,踏足军营写官兵,回到家乡写故土,与家人团聚写亲情。他所参加的各类征文大奖赛,一、二、特等奖居多,奖杯、奖牌、证书塞满了书柜。
四哥为人谦和,执着勤奋,博学多才,感情丰富。纵观他的人生历程,有痛苦辛酸,有坎坷磨难,有成功喜悦,有惬意幸福。但贯通始终的是他不懈的努力和勤苦的耕耘。正如他在《天路不再遥远》书中所云:“人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生活内容,会形成不同的幸福点,价值却同样珍贵。”
四哥是成功的,他的成功来自于默默付出;四哥是幸福的,他的幸福得益于持续的创造。
在我眼里,四哥是一个智者、一束光、一本书,不时的引导着、照亮着、启迪着后面的弟弟和子孙后代们。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四哥一路走来,每一步都走得坚实、亮眼,他的明天也必将辉煌、灿烂!
感恩四哥,祝福四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
2020年开始,银河悦读金牌作者、军旅作家天路过客以兄弟姊妹为原型,陆续写作发表了《温润大哥》《性情二哥》《家有一姐》《缘分三哥》《胞弟“五掌柜”》等系列散文,篇篇精彩,好评如潮。今天,我们又发表了这篇《才情四哥》,作者独钓寒江是天路过客的六弟,文中的“才情四哥”就是我们熟悉并尊重的天路过客李宗祥。在散文中,六弟这样概括自己的四哥:说他的“才”,是他身上时时溢出来的文采口才、见解学识以及为人处世的精到熨贴;说他的“情”,是他对父母养育情、兄弟手足情、战友儿女情、铁血家国情的深厚感念和真诚周全。于国,四哥“一介文弱书生,硬是倚仗扎实的文采、精神的强悍和严谨灵活的组织指挥能力,一路开疆拓土,唱响了军营奋斗之歌,书写了人生的精彩华章”;于家,四哥柔善眷亲,在家人面前细腻周全、是温婉贴心的“暖男”;于己,四哥勤勉打理日常家务、安排家庭生活,含饴弄孙、乐享天伦之外,“一头扎进了写作的海洋,尽情挥洒,欲罢不能”,并取得了累累硕果。总之,在作者眼中,“四哥是一个智者、一束光、一本书,不时的引导着、照亮着、启迪着后面的弟弟和子孙后代们。”兄弟情深,令人感慨、感动,推荐阅读。
——编辑:天海蓝蓝
作者简介
李宗荣,网名独钓寒江。中国铁路人。业余喜欢走进文字,用真情传递生活美好。早年有散文和短篇小说发表于《银南文苑》等报刊杂志。现退休赋闲,愿继续执文字之手,与文字偕老。
编辑简介
吕漪澜,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烟台市作协会员,蓬莱区作协副主席,银河悦读中文网总编。多篇作品发表于《儿童文学》《中国校园文学》《人民周刊》《教书育人》《金山》《烟台晚报》等杂志、报纸。
END
天路过客:雪域雪乡,我们是组合的热血雕塑—— 答和锁阳小可战友
天路过客:寻幽“莲花秘境”——中国西藏墨脱纪行
天路过客:哦!美丽的布达拉
天路过客:察隅行迹
天路过客:雪域极地的特殊“礼兵”
向上滑动↑
图文编辑 | 浅浅眉
YINHEYUEDU
欢迎搜索加入我们
欢迎到网站投稿,找到知音
银河悦读网网址:
www.yinheyuedu.com
银河悦读
文若银河
悦读无限
银河悦读中文网前身为榕树下雀之巢文学社团,2017年4月29日在上海创立该网站已近7年,现管理团队近60人。
网站汇集来自全国各级作协会员,退役军人、退休人员和高校及中小学的教师、大中小学生以及各界网络文学写手,是国内首家以中老年为主体覆盖全龄段的原创文学艺术网站。在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广东、海南、四川、云南、陕西、内蒙古、新疆等21个省市自治区创建了40家分站。
网站以“书写你我光芒”为宣言,以“网聚正能量,抒写真善美”为宗旨,以“传承红色基因、传承中国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以“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志愿奉献”为精神坐标,以创作出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奋斗目标,是广大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也是浩瀚文学星空的璀璨星座。
2019年中国妇女报称誉:红色网络文学领跑者
2020年志愿军研究会称誉:红色文化传承方队
责编:浅浅眉 初见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动动小手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