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
屏幕时代下的养育指南
本期好书推荐官为车坊实小首席“企鹅爸爸”王平宏书记,今天,他要为大家推荐的好书为美国作家盖瑞·查普曼所著的《屏幕时代的养育》,和家长朋友们分享在屏幕时代下电子产品对家庭生活带来的“喜”与“悲”,以及如何助力孩子建立与网络、与现实他人的健康关系。
智能手机平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的便利,但生活的改变同时也引发了一场 24 小时不休息的“屏幕海啸”,大多数父母对此毫无准备,屏幕很多时候被家长滥用成为“包治孩子百病”的安慰品,孩子一哭闹家长递上一个手机即刻“见屏即止”;孩子有好行为的时候奖励玩一会手机……屏幕时代,我们究竟该如何养育孩子呢?今天的《屏幕时代的养育》一书中,作者给出了如下建议。
一、了解电子屏幕的“吸引魔力”
很多时候,大人总愿意把孩子沉迷电子屏幕的现象归因到自制力不够,殊不知,当代“注意力经济”的兴起使得人们的“屏幕时间”已成为宝贵的商品,问题不在于孩子有没有足够的意志力和自制力,而在于“屏幕的另一边有一千个人,他们的工作就是要打破你的自制力”。为了让人们将更多时间交给“屏幕”,许多互联网公司的产品设计者倾向于让自己的产品提供远超现实世界的即时快感。在很多游戏公司会雇佣有心理学背景的员工,运用游戏心理学来创设游戏,使得玩家上瘾。但在现实的世界里孩子可能并不能体会和满足到这些经历,因此就容易迷失在电子游戏中。
二、明确孩子“视屏时长”
限制孩子的电子屏幕使用时间是大家的共识,但问到孩子每天可以玩多久电子产品时,每个家庭的回答却是五花八门。首先明确,家长不该过早地给没有分辨能力的孩子以屏幕的自由,自由应和孩子的责任承担能力相匹配。以下是教育部对于青少年使用电子屏幕时间的规定,请参考:2—5周岁儿童的“视屏时间”不应超过一小时,越少越好。在这个阶段,家长应积极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远离“电子保姆”。小学生每天使用屏幕总时长不超过2.5小时,每次不超过20分钟;中学生每天不超过4小时,每次不超过30分钟。寒假期间,孩子游戏娱乐视屏时间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中小学生限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并规定可以观看的媒体内容。确保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不会取代充足的睡眠、体育活动和其他有益健康的行为。
三、引导孩子辨别“视屏内容”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家长可以尝试和孩子一起把屏幕时间归类,分成“数字蔬菜”或“数字糖果”。“数字蔬菜”包括网络课程、与远方的家人通话、听音频故事等等,而“数字糖果”则是纯粹的娱乐:电视情景喜剧、抖音等。吃很多垃圾食品是对健康有害的,同样,吃太多“数字糖果”也是不健康的。健康的内容很重要,但大多数孩子不会自然地对“蔬菜”感兴趣,他们需要家长的帮助。在手机中的内容精华糟粕并存的情况,如果我们能引导孩子自主对“数字蔬菜”或“数字糖果”进行分类,用现实的标准来衡量玩手机情形,其实也是在给孩子一个心理暗示,屏幕使用时间也需要饮食均衡,帮助孩子建立界限感。
四、多一点亲子陪伴,少一点屏幕依赖
为了防止孩子沉迷电子产品,最好的做好是丰富孩子的现实世界生活,用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代替空虚的“电子保姆”,也许我们可以做以下尝试:
(1)阅读替代法。与其父母和孩子各自盯着屏幕,不如享受共同阅读。和屏幕类似,阅读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基本的多感官体验。孩子手指触摸书页时,他的大脑同时在处理他所读的内容。有时,他必须强迫自己专注于写在纸上的字。在阅读过程中,事情不会每 5 秒钟就改变一次。孩子需要跟随故事情节,参与一个思考过程。孩子读书就是在学习如何坚持关注一个主题,并吸收一些更深入的东西。尤其是纸面阅读,可以增强他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能力。
(2)鼓励运动。运动的好处有目共睹。有研究表明,男孩每天运动时间增加17分钟,女孩增加12分钟,学习成绩有明显的提高,坚持60分钟,整体的学习成绩可以提高一个等级。同时,户外运动可以很好地改善情绪,大自然对人有疗愈的功能。
(3)制作活动清单。每个家庭的闲暇生活安排各有特点,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尝试跟孩子一起制作活动清单,列举出能想到的各项活动,让孩子选择想做的事情,并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做评判。如果家长对孩子想做的事情过度解读,很容易打消孩子的积极性。在亲子活动中帮助孩子找到归属感、愉悦感、成就感、意义感,这样替代品也就越来越多了。
在一个以屏幕为中心的世界里,如何深思熟虑地抚养孩子,是这个时代最紧迫的问题之一,今天聚焦和分享的话题是本书章节中的一部分,在这本书里,还有很多精彩话题的探讨例如“脱离屏幕后如何发展孩子的社交技能”“如何重建屏幕外的家庭生活”等话题,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期待大家都能通过持久的共同学习,重新审视孩子的屏幕时间,和孩子建立健康、真实、美好的亲密关系,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撰稿:王平宏
编辑:曹健宸
一审一校:赵伟伟
二审二校:杜金婷
三审三校:徐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