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我们
昨日寒露,全天的气温不足20℃。一场秋雨一场寒之后,我们怎么养生才能保护自己?
寒露天凉露水来,
落叶惆怅感伤怀。
甘淡滋润益脾胃,
防燥润肠养娇肺。
多吃枣莲鸭鱼肉,
登高养阳心神怡。
·暖颈
中医认为,颈项易受风邪侵犯,而导致伤寒病。寒露保暖首先要保护颈项部,可佩戴围巾或穿高领衣物来确保颈部温暖。
·暖腰
中医理论中,腰在人体中属“阳中之阳”,也是易受寒邪侵袭的部位。腰部保暖,可将双手搓热放于腰眼处,还可以做缓慢转动腰部的运动,以及艾灸腰阳关、命门、肾俞、腰俞等腰部穴位,以温煦腰部,固肾壮腰。日常生活中避免穿低腰裤子使得腰部受寒。
·暖脚
俗话说“寒露不露脚”。脚底穴位丰富,与人体脏腑、经络相通。此时不能再穿凉鞋,应穿厚袜子。还可以做踮脚运动——踮起脚尖再放下,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运动过后,用热水泡脚并按摩涌泉穴,舒筋活血、驱除内寒、温煦全身。
寒露时节,虽然天气寒冷,但是白天中午依然干燥燥热。除了要做好防寒保暖,还要警惕秋燥的侵扰。为了对抗秋燥,古人采用“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的方法,即朝盐晚蜜方。
所谓“朝盐”,就是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加了1小勺盐的白开水。清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有利于滋阴降火,益肾生津,还可以保持大便通畅,促进胃肠道的蠕动。
所谓“晚蜜”,就是睡前用温开水调服10~20毫升蜂蜜。蜂蜜是对抗秋燥的有力武器,具有润肺止咳,滋阴生津,润肠通便、排毒养颜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蜂蜜还具有镇静安神,调节睡眠,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这个时节的“燥”与早秋时不同,属于“凉燥”。凉燥侵犯人体,容易出现畏寒怕冷、发热无汗、头痛、口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等表现。预防凉燥可多吃性平偏温、滋阴润燥的食品,注意减辛增酸,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推荐食用:柿子、石榴、苹果、广柑、核桃、银耳、山药、鸡肉、养生粥、热茶、青菜、瘦肉、牛奶、鸡蛋等。
古人云:自古逢秋悲寂寥!寒露时节,秋风萧瑟,万物凋零,难免使人伤感。可趁秋季天高气爽多做户外运动、登高远望,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以及时宣泄郁闷情绪,调节心情,缓解压力。也可以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建议早睡晚起,每天如果有时间,最好中午午后去公园晒一晒太阳。这样也可以促进人体对于食物中钙和其他维生素的吸收。中老年人强烈推荐!
·搓揉五心——通经活络、调畅气机
操作方法:睡前泡脚后平躺在床上,用双手掌相对用力揉搓5分钟(着力点在劳宫穴)至掌心发热。然后用双手掌根搓脚心(着力点在涌泉穴),右手掌搓左脚心、左手掌根搓右脚心,左右脚各搓30次至发热。再用双手掌根重叠揉前胸心窝处(着力点在膻中穴)至发热。
长期坚持,能够活血通络、调畅气机,增强四肢循环,尤其适合常年尤其是冬季感四肢冰凉、睡眠不佳、胸闷气紧者。
·摩鼻——宣肺理气
操作方法: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至有热感后,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然后按摩鼻翼外缘的中点迎香穴20次。对冷空气过敏的人在秋季容易出现鼻塞、流涕,经常按摩鼻部可得到有效缓解。
长期坚持,可宣肺理气,尤其适用于患有鼻炎易对冷空气过敏,在秋季容易出现鼻塞、流涕症状者。
寒露入暮,气冷秋晚,
微笑向暖,岁月无恙。
供稿:红梅中心
编辑:大林林、心怡
校对:蔡 蔡
审核:吴 达
投稿邮箱:971938873@qq.com
电话:696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