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敦煌旧梦

文摘   2024-11-09 07:01   上海  


这组图片来自《Les Grottes de Touen-houang》(敦煌石窟),由法国汉学家伯希和(Paul Pelliot)编著。全书共六卷,收录1908年伯希和考察团从新疆进入敦煌所拍摄:莫高窟外景、洞窟(约一百八十二窟)彩塑、壁画等照片。

就敦煌石窟而言,最早进行全面详细的考察,当属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带领的考察团的工作。

1908年2月25日伯希和考察团从新疆进入敦煌,他们来到莫高窟以后,进行洞窟的编号、测绘、摄影和文字记录工作。

从伯希和考察团拍摄到今天已有百年的时间,在这百年当中,由于自然、历史以及人为的关系,洞窟已经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变化。

有的甚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当时完好的彩塑壁画,到了今天早已不存,但却在伯希和图录中意外得到保留,弥足珍贵。

保罗·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世界著名的法国汉学家,1878年5月28日生于巴黎,中学毕业后开始就学于巴黎大学,主修英语,后入法国汉学中心学习汉语,继入国立东方语言学校(Eco1e Nationale des Langues Orientale Vivantes),专攻东方各国语文历史。曾从师法国汉学家E.E沙婉(1865-1918)等人学习,志力于中国学研究。

伯希和既是一个学者,又是一个曾经从事文化掠夺的强盗。在中亚佛教美术的研究方面,举足轻重。是二十世纪初的汉学大师之一,敦煌学的创始人。早年毕业于法国国立东方语言学校,是著名汉学家沙畹的高足。伯希和除汉语外,他通晓世界上13种语言和文学,而且曾在北京担任使馆的秘书,经历过义和团运动。二十二岁时,即在越南河内的法国远东学院担任中文教授。1906年,伯希和在法国政府的支持下,进行为时大约两年的中亚考古调查,他的足迹远达新疆喀什地区和库车托木舒克地区以及甘肃的敦煌石窟。在敦煌考察期间,不但为莫高窟数百座石窟编排窟号,并拍摄许多石窟内部塑像和壁画的照片,是第一位对敦煌石窟做全面记录的学者。伯希和的汉学素养深厚,东方语文娴熟,虽然他仅做了一次的中亚考古调查,但他对中亚文化研究的贡献绝不亚于何一位欧洲的考古学家。

在敦煌,伯希和通过与王道士多次会谈,最终以500两银子成交,从而获得了6600卷精品,其中古藏文2700卷,非藏文卷子3900卷,此外还有二百多幅唐代绘画与幡幢、织物、木制品、木制活字印刷字模和其他法器。与英国斯坦因相比,伯希和来到敦煌虽然晚了近一年,但他的收获,却要丰富得多。虽不如斯坦因多,但却是精品,好多都是孤本,研究价值远高于斯坦因所购之物。这批文物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和法国吉美博物馆。

伯希和的汉学研究精湛渊博,于我国目录版本、语言文字、考古艺术、宗教文化、东西交通,以及边疆史地等方面,都有论著。后期致力于蒙元历史研究。但其《元朝秘史》研究与《马可·波罗游记》注释二书皆未能完成。其著作单行本极少。大多数见于各种学术期刊中,如《河内远东学报》、《通报》、《亚洲学报》等。考古学著作主要有:《敦煌洞窟》( 1922-1926)、《敦煌洞窟一伯希和笔记》(1981-1984)。




大观日知录
没事摆摆龙门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