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旧影:1930年代,北平城里的一场盛大葬礼

文摘   2024-10-27 07:01   上海  

赫达·莫里逊(Hedda Hammer Morrison,1908-1991),生于德国南部的斯图加特,父亲是个出版商。莫里逊的家里后来曾经送她到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的医学院去攻读,但她不久就说服家人,改到慕尼黑最早开办的一家摄影学校学习,从此开始了摄影师的生涯。

赫达二十四岁那年(一九三三年)偶然在一份摄影杂志的广告上发现,中国北京的一家德国人开设的哈同照相馆正在征召一名会讲英、法、德语的女摄影师。她认为这个职位非己莫属:她会这三种语言,她的施瓦布地区的出身——当地人在德国以刻苦耐劳著称,而且她还是个女性——老板的盘算是可以少付些薪水。结果不出她的所料,北京的照相馆果然相中了她。

那个时代的中国,对于一个德国年轻的单身女性来说,实在是个遥不可及的地方。但她还是只身离开德国前来中国。

赫达其后十三年里在北京度过的岁月,就是带着相机,骑着一辆自行车跑遍北京的大街小巷,名胜古迹,拍摄下如今大多已经荡然无存的旧日景物,留给后人嗟叹其珍贵价值的照片。

赫达的拍摄题材是有选择的。在中国拍摄的一万多张照片中,她基本不涉及时事和政治方面的题材,也极少拍摄战乱、灾难及贫苦百姓的悲惨生活。她以记录中国的风土人情为自己人生的最大乐趣,拍摄重点多在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及民风民俗。

对于老百姓来说,婚丧嫁娶是人们一生中仅有的几件大事,备受重视,旧京习俗将这些称之为红白喜事。对于这一大主题,赫达拍摄了很多照片。今天再分享一组她拍摄的北平城里的出殡现场照片。

帝都旧影:1930年代,北京城里一场盛大的婚礼

帝都旧影:1930年代,一位女摄影师镜头下的民国葬礼现场

送葬的人们在墙边休息。

葬礼上的仪仗。

葬礼上的演奏者。

估计是杠房雇的送殡人。

伞盖放在墙边。

擎伞盖的靠墙休息。

男孩将花篮放在纸人手中。

为遗像制作背景。

葬礼中的纸扎。

纸扎神人在前。

两个纸扎狮子。

送葬队伍,孩童们举着雪柳。

纸扎狮子。

送葬队伍穿过正阳门牌楼。

路边的送葬人。

扛着伞盖的孩童。

路边等待的送葬人。

擎着伞盖的送葬人。

擎着伞盖的送葬人。

绣花伞盖。

华丽的伞盖。

出殡队伍中的伞盖。

伞盖上绣着云鹤。

出殡队伍中的扛幡人。

浩浩荡荡的出殡队伍,这到底是谁的葬礼?


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
1942年,一位德国女摄影师镜头下的济南
1942年,一位德国女摄影师镜头下的曲阜
1942年,一位德国女摄影师镜头下的东岳泰山
1942年,德国女摄影师镜头下的山东泰安
1930年代,一位德国女摄影师镜头下的华山
1930年代,一位德国女摄影师镜头下的云冈石窟





大观日知录
没事摆摆龙门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