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的下午,迎着秋风,东林古运小学五(3)中队的少先队员们迈着追寻红色足迹的坚定步伐,带着他们对祖国母亲七十五周年生日的诚挚祝福最真挚的祝福,来到了钱锺书故居,漫步伟人旧居,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穿过那道承载着历史沧桑的大门,队员们仿佛步入了另一个世界。走在故居的小径上,每一步都仿佛能踏响历史的回音。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钱锺书先生成长的记忆。
进入故居,映入眼前的是钱锺书先生的半身塑像,塑像面露微笑,神态和蔼可亲。塑像后屏风上画着一株古槐,画旁配有诗句:“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这两句诗源自元好问的《眼中》,钱锺书自号“槐聚”,正是取自于此。
长在春风里
生在红旗下
在参观钱锺书故居前,各位少先队员们也提前做了寻访功课。进入故居中厅后,十位少先队员们纷纷当起小老师,将自己对钱锺书先生的认识进行分享与学习。同学稚嫩又充满活力的声音回荡在这座拥有深厚历史气息的故居里,文化在此刻连接着现在与过去。
经过门厅是个狭长的天井,几间书屋里摆放着桌椅,简单的陈设也似乎能让队员们看到年少的钱锺书先生过去的样子。钱锺书先生的一生,是与书为伴的一生。在故居的“后东塾”(即钱绳武堂),两张学生课桌和一张老师办公桌保存完好,两边依墙的书橱里,摆放着各种图书。这里曾是钱锺书先生少年时代埋头读书的地方,也是他文学才华的摇篮。在这里,他度过了无数个日夜,孜孜不倦地汲取着知识的甘露,为他后来成为文学巨匠打下了夯实的基础。钱锺书先生的才华是为大家所熟知的。他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但即便如此,他也从不满足于现状,总是认真读书并做好笔记。19岁时,他便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25岁时,更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赴英国公派留学生。在牛津大学博得利图书馆和巴黎大学深造期间,他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东西方文学经典,积累了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接着,少先队员们沉浸式观看了全息投影片段和展品资料,详细阅读和聆听著作手稿,深刻了解到了钱锺书先生卓越的文学才华。
除此之外,钱锺书先生的爱国情怀也令人敬仰。通过寻访同学们了解到他在“文革”期间,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和迫害,但钱锺书先生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爱国情怀。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也没有离开祖国半步,而是默默地承受着一切苦难和屈辱。他的这种精神品质,无疑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和传承的。
一片片树影、一幅幅旧画、一段段故事、一本本书,不仅见证了钱锺书先生的成长历程,也见证了中国文学领域的发展。少先队员们在感受到了钱老先生对学术的孜孜以求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钱锺书先生对祖国的无限的热爱。寻访当日也正值祖国75周年华诞,少先队员在故居门口送上对祖国的深切祝福,为此次寻访红色足迹活动画上完美句号。
李佳瞳:我们参观了钱锺书故居,这是作家,文学研究家,翻译家钱锺书在青少年时期居住的地方。在参观过程中为钱锺书先生的爱国情怀和才华所折服。钱锺书先生刻苦认真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值得我学习。
秦梓豪:通过这次参观,我深刻体会到钱锺书先生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以及他勤奋学习、低调谦逊的精神。这些品质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学术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李辰溪:参观完钱锺书先生故居,感觉静谧中藏着智慧,书香与时光交织,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大师遗风犹存,令人心生敬意,感叹文学之美!
张一途:今天,我们去参观了钱锺书故居。通过这次参观我不禁对钱锺书的聪慧和努力感到敬佩。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应该向这位东林伟人学习,努力学习,努力奋斗,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祖国和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黄禹荣:钱锺书、字默存、号槐聚,是我国的著名作家和文学研究家。在一九四五年抗战结束后,《人兽鬼》、《围城》和《谈艺录》等作品相继问世,这些作品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对于推进中外文化交流起了很好的作用。而因为其在文学领域的超凡成就,钱锺书也被人们誉为“文化昆仑”。
邵渲笒:在上海抗战时期,钱钟书和他的妻子杨绛在上海决定直面战争。他写了一本《围城》,这本书是他和他的妻子在艰苦条件下坚决写成的一本书。里面有一个金句: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其中我也想借这个机会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功夫不负心人,只要你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那么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收获。如果第一次的努力没有成功,那么第二次甚至第三次你就肯定会成功。目光不能局限,要放长远的去考虑。
文字:五(3)中队
图片:五(3)中队
一审:施 瑜
二审:蒋 悦
三审:须靓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