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战略,就是牺牲短期利益来满足长期利益。
在第二期船长读书会上,我花了两个小时分享了《行为经济学》。啥叫行为经济学,其实说白了,就是研究人在啥情况下会变得不理性。
也就是研究人性的一些弱点。
就比如,为啥你明知道股市还会跌,但就是不愿意卖出。或是明明想要减肥,但就是坚持不了。
这些问题,你都会在行为经济学里找到答案。(我整理了,10000字的课件讲义,有偿分享,可以私我)
你遇到解不开的结。想不通的事,一般得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分析利益,另一方面就是反着来。
1.利益只为放下它人所有。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讲过这样一句话。
生产的唯一目的无疑是消费。生产者只有关注消费者的利益,最后才能获得自己的利益。
拿我写作来讲,我是文章的生产者,我要想让我的文章得到认可,我一定得关注读者们想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步骤可以解决。
如果,一个写作者,只关心自己的感觉,只想着蹭热点获取流量,最终的结果便是被读者忘记。
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叫利益点决定观点,通俗化地讲,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这人哪,屁股坐在哪个利益点上,脑袋中就会自然有哪种想法。这是不受主观意志控制的。
所以,遇事的时候,你最好可以静下来分析,利益关系,组织关系,多学点心理学,想想别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是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还是要抢夺你的利益。
然后权衡强弱,选择自己的策略。
2.放下眼前的利益是痛苦的,但回报往往巨大。
行为经济学里讲,人有享乐偏高,也就是我们会过度关注短期的利益(比如刷剧),而忽视未来的利益(技能的积累)。
这就需要我们做出选择。人需要立志,在心里有根,才不会随风飘摇。
所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我可以暂时贫乏,但我心里志向不移。
就像我做读书会,永远围绕经世致用和改变为原则。每本书的作者,你可以坐下来和他们对话。互相探讨,不断解惑。
而你五年之后的样子,取决于你和谁在一起以及读过什么书。
绝大多数时候,你需要牺牲某些眼前的利益去换取将来更长远的利益。
这种抉择往往是极为痛苦的,因为人最害怕损失,眼前的利益是大家都能看到的,长远的利益却是看不到的。
但一旦你看到了,就比如跑步让你变瘦了,写作让你帮助别人,还获得回报了,或是你懂的与同事互惠,完成一个重大的项目。
你会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放下眼前利益,持续做事,持续试错,才是成事的底层逻辑。
3.改变自己的利益点,人生天地宽。
凡事反着来,这是查理芒格一直讲的话。
其实说白了,逆向思维,就是叫你跳出原有思维的框架。
先去假设,再求证。比如,你想坚持读书,但总是被很多事打扰,你告诉自己,读书会让自己变好,但总是坚持不下来。
这时,你可以反着来,用结果倒逼过程。你可以定个小目标,一个星期,在朋友圈发篇读书笔记,并且提前公布。
于是你为了自己的承诺,会要求自己每天去读,去思考。
这便是逆向思考,从不同的维度看问题,
还有就是,
我们看人看事先看利益点,(哪怕是公共政策也一样)看完利益点,他即使不说话,也能知道他是怎么想的。要改变一个人,先改变他的利益点,只要利益点变了,观点自然就会变。
所以改变是自己能控制的。
你写文章,是为了阅读量还是为了解决读者问题,不同的利益点,就会带来不同的行为。
最后,我在补充一句,就是你必须得有这样一个时刻,就是当你坚持做一件事,一直试错,一直做。突然有一天,好像这件事变得容易了。还给你带来了意外的回报。
这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而这个转化,会让你改变自己的利益点,并且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