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在《沧浪之水》这本书里,有个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池大为自我认知与社会(同事)认知的矛盾。
这个矛盾贯穿了池大为的所有选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的选择,或是自动反应,往往不是自己真实的想法。
就比如,在工作中,明明这件事,我不想做,但因为人情,位置,而自动的答应下来。
或是看到职位高的,权力大的,本能的顺从。
我想,这绝不是个人的天性,其背后也有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而,我今天要跟你讲很重要的一个认知,那就是,恐惧,来自于你选择放弃掌控感。你任何的恐惧,不舒服的感受,都是你主观构建的。
因为是主观的,你就有机会,打破这个循环,从而不惧怕任何人。
1.自我归因才是最大的bug。
如果你认可,自己构建了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观点。那么就有机会走出循环的怪圈。
我想,很多时候,在自我成长和环境影响之间,我们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很难,但不是不能做。
你就像池大为,体制内被边缘化,如果一味归因自己的想法或是受过的文化,那就很难走出来。
不可否认,环境是影响我们思想,行为的关键要素。而当自我的想法和现实出现了很大偏差,比如池大为看到丁小槐工于心计和讨好时,就会特别不舒服。
这时,当认知出现偏差的时候,一般两个反应,一是自欺欺人,也就是不接受,不理睬,而让自己的认知保持一致,这样就会好受点。
另一个就是打压贬低,要不埋怨环境,要不埋怨自己。
貌似这两个方法,都无解,但我要讲,还有个第三选择,那就是改变自己的行为,来让认知,适应外部环境。
就比如,职场里勾心斗角,其实很难避免,但逃避和反抗都不是最好的方式。而是去让职场里所有的和自己想法不符合的人和事,成为强大认知,升级大脑的养料。
现实是大脑的标尺,在现实中成长,是强大自己的关键方法。
2.小心你大脑的默认设置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受困于公众演讲。哪怕在脑子想想,都觉得心跳加快。
我也曾安慰自己,我不是演讲的那块料。但后来经历的多了。
我就发现了很重要的事情,我们以为自己对很多事有掌控权,事实上,都是大脑自动的反应。
那么如何去看到自己的自动反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写自省日记。
很多时候,我们的自动反应,在发生的场景,你是觉察不到的。但当你静下心,把自己当成观察对象,然后站在第三方观察你的行为和决策。
你就会发现,更多自己的局限,和自动化反应,于是你通过记录,并且写下接下来的行动指南,不断在事上练。
而这就是你真正改变的内在原因。
3.永远不要跟别人比较,而是要学习他们的优势。
行为经济学里讲,人要想幸福快乐,就要懂得找到参照点。所谓参照点,就是你到底在跟谁比较。
这里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坏消息就是人天生本能就爱和别人比较。好消息是,你可以重新设置自己的参照点。
也就是从和别人比较,变成和过去的自己比较。
一但你真的琢磨透这背后的规律,你将豁然开朗。
现实没有变,但你的参照点变了,你从别人转到自己身上。
你就重新构建了自己的感受,行为。而当你和自己比。你就永远会有掌控感。也就是哪怕今天我只写10个字,都比昨天的我有进步。
而掌控感,是对你抗恐惧最大的的底气。
最后,船长读书会,有个小创意,就是想做个漂流图书馆。也就是把真正改变大家的三本书集合起来,分享给更多的人。
我会把调查问卷发到群里,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填写,这对我们非常的重要。再次感谢。
END
49.9元,加入《沧浪之水》读者2群,备注(入群)。
可获得一次价值200元的30分钟成长咨询。
一个终身陪伴的社群。后续船长读书会将常态化运营,知识星球也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