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沧浪之水22-24章的思考和感悟。
9月15日,就是第一期沧浪之水读书会。
之前参加过几次读书会,那时总觉得自己读的书太少,就会下意识的感觉读书会是个很高大上的东西。后来,困惑多了,年龄大了,才慢慢理解读书的意义。那就是帮助自己改变。
读书所及,疆域所在。
因为要更新沧浪之水的文章,我每天会挤出至少1个小时阅读。
我曾经调侃,自己的脑子,就像杜甫笔下那凄凉破旧的茅草屋,处处漏风,各种BUG,这逼得我不得不拿起书来修补大脑。
思维不行,就学系统思维,U型思维。
不懂得时间规划,就读时间管理,人生规划。
搞不懂关系,就学习秘书手册,鬼谷子。写的东西生硬,就学写故事。
哪里不足,补哪里。
后来,也曾有过一段时间的低谷,也曾质疑读书是否真的有用,因为它并没有给自己带来生活的改变。那段长达半年的反思,让我明白两点,
第一点,就是自己读的书真的不多,很多时候是自我感动。
第二点就是要想读懂一本书,惟一的方法,就是去行动,去做事。你只有做事,才能遇到问题,你百思不能解决,这时看书,才会有触动,有感动。
现在在10点我会固定的坐在电脑前写作。解读沧浪之水。我不知道这件事能做到什么时候。
但我终究告诉自己,要做点有意义的事。
今天刚好翻到沧浪之水22-24章。最大的感悟,就是人得逼着自己成长,在改变这条路上,没有风轻云淡,顺其自然。
都是撞到南墙之后痛到不得不转身。
就像池大为,他去厅里要房子,得到的回复,总是房子少,人多,你得排队。最后逼得没办法,池大为开始用混不吝的招,好听点叫出奇招。找记者采访,强行占上房间,这才达到了目的。
事后,池大为得到了一个很深刻的认识,我觉得就这句话,也完全适合大部分普通人。
其实,也许,很多事情都没有自己设想的那么难,问题是自己脸要放得下来,把手伸出去,要做得出,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
真正走到这一步不容易。
脑子里的想法会下意识的出来,身体会第一时间习惯的逃避,身体发热,尴尬不好意思。但这时,你要想有所改变,就得把脸放下来。
徐悲鸿,中国现代大师。
在法国留学期间,常常受到外国人的挑衅和歧视,但他想的不是什么面子,而是自己怎样精进画技。他以极大的毅力和勤奋,深入研究西方艺术,又融入我们的民族特色。
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期间,他的油画《老妇》入选法国国家美展,其作品《远闻》、《怅望》、《箫声》、《琴课》等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
如果你有过深刻的反思,最终的问题都会回归到一条轨道上,那就是等靠要。
但我想说,等是等不到的,没有人会主动想起你的难处,想起你是个好人。基于这样的认知,为了更好地活好,要做的就是这三件事。
一是广泛深刻的阅读,为什么要广泛,就是当你有更多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深刻,就是你得带着问题去读,你得知道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其实不是进了读书打卡群,就会读书了。
你一定得用自己的困惑经历来匹配书里的见解和方案。专注的读,慢慢的读。直到你真正理解透了为止
二是足够丰富的体验。请每天做点不一样的事。比如换个街道回家,或是组织一场活动,参加一次极限活动。你的主动走出去,克制嫉妒,自卑的心态,和不同的有趣的人成为朋友。这也是读书会的初心。
三是足够深入的思考。很多时候,我们的大脑早已习惯碎片化的知识和娱乐信息了。曾经有个老师跟我讲,当你觉得每个人说话都有道理,看每本书都觉得写的太好了。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你读的书太少了。另一个就是你根本不会思考。
改变思维方式,是一场马拉松。如果你觉得自己需要更新思维,提升思考能力,有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就是时刻问自己为什么。
我为什么举办读书会,传播思想,影响别人。为什么要写作?是用记录的方式来完善自己。多问几个为什么,其实就是在引导自己思考。
最后,跟大家讲。真正的把脸面放下来,不是说迎合讨好,而是骨子里真的因为曾经的受辱,受屈,而愿意把身段放下来,来真正的强大自己。说白了,不要脸,只是一个手段。与人品无关,而与利益相关。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读书会需要提前报名,占有名额。大家可以找我,我们读书会见。。
原创不易,欢迎打赏、点赞、收藏!